建国之初毛主席是如何要求干部顾全局的?

作者:曹应旺 来源:党史博采 2022-02-10 568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是一部苦难辉煌的历史。这部苦难辉煌历史的第一页,是洪水遍地、民不聊生时大禹治水的历史。这部苦难辉煌历史的当代一页,是“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使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大禹治水,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苦难辉煌中,也总能看到大禹治水的影响。这个影响,从中国共产党的文献和历史看,主要表现在物质根基、奋斗精神、乐水哲学、因民政治四大方面。

一、大禹治水对中华民族物质根基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的认识,集中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讲的一段话上。他说:“从新民主主义开步走,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孙打下万年根基,‘其功不在禹下’。大禹治水,为中华民族取得了福利,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一定会比大禹创造出更大的功绩。”周恩来肯定大禹治水为中华民族取得了福利、打下了根基;表达了在建设中学习大禹、超越大禹,创造出比大禹更大的功绩,为子子孙孙打下万年根基的决心。

建国之初毛主席是如何要求干部顾全局的?

大禹治水为中华民族打下的根基包括物质、制度、思想等方面,但基础的基础是物质根基,即解决人们吃和住的生存条件问题。《孟子》描述了这两方面的问题。“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这是讲大禹治水解决了吃的问题。“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这是讲大禹治水解决了住的问题。原先洪水横流时伴随着蛇和鳄横行,低洼处的人只好在树上搭窝,高地上的人凿出了一个连一个的窑洞。大禹治水导水入江归海,也随之驱蛇和鳄到草泽,老百姓可以回到平地上安居了。大禹治水“左准绳,右规矩”,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运用;“操橐耜”“执耒臿”,促进了劳动手段的提高。这在科学技术萌芽的时代,从技术和劳动工具的掌握和提高上影响着后世的物质根基。

建国之初毛主席是如何要求干部顾全局的?

◆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大禹,向来重视夯实和提高物质根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赣南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延安发动和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在西柏坡号召“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中国共产党执政70多年来,在黄河上建造的三门峡、小浪底、万家寨水利枢纽对保证黄河安澜发挥着巨大作用;在长江上建造的三峡、白鹤滩、溪洛渡、乌东德、向家坝水电站,从装机容量上看都是名列世界前十的大型水电站。70年来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而不懈奋斗,已有一些技术从跟跑达到并跑,甚至达到领先水平。经济总量已从1950年美国的1/28,达到2020年美国的70/100,制造业总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当今中国雄厚的物质根基真可谓今非昔比。

二、大禹治水对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的认识,集中体现在毛泽东、周恩来、习近平讲的三段话上。1939年4月,毛泽东在抗大生产运动初步总结大会上讲话时说:“历史上只有禹王,他是做官的,他也耕田,手上也起了泡,叫做胼胝;还有一个墨子,也是一个劳动者,他不是官,而他是比孔子更高明的圣人。”1949年11月,周恩来接见各解放区水利联席会议部分代表时说:“古代的人,传得最多最久的便是治水的大禹。他的形象最大,最受后人颂扬。他三过家门都不回去看看,证明他工作热情很高。”2019年9月,习近平考察黄河防洪等相关工作时说:“‘黄河宁,天下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自古以来,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这三段话分别从亲身劳动、公而忘私、坚持不懈的角度歌颂了大禹治水的奋斗精神。

建国之初毛主席是如何要求干部顾全局的?

◆1952年10月,毛泽东在黄河岸边的氓山山顶,观察黄河在这一带的走向、水势、流量和黄河铁路大桥情况。

大禹治水的奋斗精神,首先,表现在亲身劳动上。《庄子·天下》引用墨子的话说:“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韩非子·五蠹》中讲:“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大禹治水辛苦劳作,连腿上的毛都磨光了。正是由此,战国时代崇尚劳动的墨家学派以效法大禹为宗。后来《晋书·谢安传》描写大禹辛苦劳作,“手足胼胝”,手上和脚上都磨出了老茧。其次,表现在公而忘私上。禹治淮至涂山时,娶涂山氏女娇为妻,婚后四天就告别新妇,继续治水。禹以治水为念,以解除天下百姓灾难为念,不以妻儿和家事挂怀,治水途中三过家门都没有回去看看。《孟子·滕文公》上篇说:“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离娄》下篇讲:“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史记·夏本纪》赞禹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河渠书》称洪水横流“害中国也尤甚”,大禹担任治水使命,“唯是为务”。第三,表现在坚持不懈上。大禹治水,“居外十三年”,表明是一个连续不断、持久奋斗的过程;“过家门而不入”,不仅表明公而忘私,也表明珍惜时机。《晋书·陶侃传》中“侃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建国之初毛主席是如何要求干部顾全局的?

◆八路军帮助农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中国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主张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重视弘扬大禹“劳身焦思”的精神。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以身作则参加生产劳动,这不正是“手足胼胝”的劳动精神吗?新时代,习近平号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不正是高度重视劳动吗?这些对扭转几千年来士大夫轻视劳动、轻视经济技术工作的落后观念开创了新境界。中国共产党人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铭记“以人民为中心”,正是对“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的大禹治水精神的弘扬。早年毛泽东在《讲堂录》中就记有“以久制胜”和“大禹惜阴之说”。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愚公移山》弘扬的正是“以久制胜”的拼搏精神。毛泽东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弘扬的正是时不我待、珍惜时机的拼搏精神。习近平率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中,反复强调“久久为功”“只争朝夕”,思想深处承续的是大禹治水持之以恒、珍惜寸阴的拼搏精神。奋斗赢得了今天,未来又将如何?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再次强调:“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三、大禹治水对中华民族乐水哲学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的认识,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讲的一段话上:“湖南有十万失业军政人员和广大的孤寡没有人管,如果只管共产党的孤寡就会出乱子,那就不是大禹治水,而是伯鲧治水了。因此要统筹全局,要使干部懂得一有前途,二顾全局。”也体现在十九大报告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句话上。

哲学乃智慧之学。乐水哲学源自孔子讲的“智者乐水”。智者乐水之“智”,表现在哪里?孔子没有说,但《孟子》离娄下篇中讲“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是根据大禹依“水之道”治水而获得成功,根据水居下而大、平等地利万物的本性这两方面的认识概括出来的。前一方面见于《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后一方面见于《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成百谷王。”老子认为在大国与小国的关系上,大国要善居其下才能成其大,“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牡”“大者宜为下”。

建国之初毛主席是如何要求干部顾全局的?

◆1938年春,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智者乐水的哲学,重视大道、正道、公道。这个道,毛泽东在他的诗词中吟道:“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个道,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阐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失道寡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得道多助。这个道,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眼里就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这个道,在新时代就是习近平反复强调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1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说:“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经历了一年来的风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人坚信白圭的以邻为壑必败,大禹的天下一家必胜。

四、大禹治水对中华民族因民政治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的认识,集中体现在习近平讲的两段话上。2019年9月,习近平考察黄河时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1989年1月,习近平在论干部的基本功时说:“只要我们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还愁什么社会不稳?!”这两段话分别反映了对因水治水与因民政治的认识。

大禹因水以治水给后世因民以治国以极大的影响。大禹怎样因水以治水呢?就是古书里讲的采取疏导的办法,而不是采取堵塞的办法,“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致之川”。大禹因水以治水获得成功,使思想家和政治家们想到治国理政也要因民。《论语·尧曰》中讲“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老子》第四十九章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孟子突出地强调了“因”的重要,“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他认为因民才能得民,得民心才能得天下。他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样的认识也反映在《管子》一书中,管子说:“明君顺人心,安情性,而发于众心之所聚。”“民之所利立之,所害除之,则民人从。”“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到了西汉,司马迁引用鬼谷子的话“因者君之纲”,并强调“善者因之”。《淮南子·原道训》则认为“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神农之播谷也,因苗以为教”。

建国之初毛主席是如何要求干部顾全局的?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因民之心的党,是一个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的党。1939年3月29日,周恩来在绍兴稽山瞻仰大禹塑像时说,大禹治水是用疏导的办法,而不是用扼制的办法,因而获得了成功。政治上扼制也同样是行不通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因民之心和因循实际,是中国共产党夺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的成功,同样与因人民之心和因循实际密切相关。邓小平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他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办成许多大事、难事,也与因民之心和因循实际密切相关。习近平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因民之心。习近平反复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有多少汤泡多少馍”、精准施策。这就是因循实际。新时代扶贫脱贫工作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是靠因民之心、精准扶贫取得的。

从历史的长河看,大禹治水在物质根基、奋斗精神、乐水哲学、因民政治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任何一个朝代无法相比。中国共产党是善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相融合的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的理论根基、实践根基、人民根基、文化根基所在。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3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