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岩:中国稀土战略的严重后患

作者:昆仑岩 来源:作者博客 2014-04-03 536

 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是增强独立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两者相辅相成,内在统一于社会主义中国走向世界自立自强的伟大实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活动,加强国际经济交流和融合,一定要着眼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为振兴本国经济服务,绝不能依赖于人、受制于人和附庸于人。

现在群众呼声很大,毛泽东时代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依靠外援为辅,从武汉大桥到南京大桥,从上海表到红旗车,从轮船飞机到两弹一星,那是一个民族精神振奋、经济自立自强的时代;而现在,中国成为世界产品的加工厂,在潮水般引进中丢失了自我,为人家打工的多了,自主创新的少了,民族产业发展前景堪忧。目前中国28个产业中,已被美国控制了21个。经济大国不等于经济强国,经济全球化不等于世界大同。发达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无一不是从本国利益出发,以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为最高准则,其实质是要让世界经济纳入其主宰的体系格局。我国千万不要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千万不能用否定“文革”去否定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千万不能以改革开放名义走上当美国和西方列强附庸的不归路!

对外开放必须确保对我战略安全和长远发展有利。这些年我国大量战略资源被竭尽开发低价出口,而高价引进人家的次档技术和产品,各类外国品牌商品在中国巿场倾销风靡,本国同类商品被排挤得几无地位,对我民族经济振兴和长远发展带来严重后患。

作为推进现代军事科技强劲引擎的稀土资源,在中国被疯狂开釆出口,带来的战略后患不可估量。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时说的一句名言。在发达国家先后将稀土视为战略资源,并有所行动时,稀土在中国却更多只被看作换取外汇的普通商品,被大量开采,低价出口。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第一,生产规模占世界第一,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且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这些年中国是敞开大门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满足了一些国家的战略企图。自身资源短缺而靠制造业和电子工业起家的日本和韩国,收购了中国稀土出口量的近70%;连稀土储量世界第二的美国,也早早封存国内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转而每年从中国大量进口;西欧国家就更加珍爱本国稀土资源,也成为中国稀土重要用户。

据1996年1月编制的《世界稀土经济》介绍,当时我国稀土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分别达到4300万吨和13067万吨,占世界稀土资源的比例分别为41.37%和66.83%。现在专家估算,经过无节制开采,中国稀土保有资源量已不足9100万吨,只占世界27%(国外稀土资源量超过24526万吨)。如果按国外有人估计的“全世界具有前景的稀土资源储量高达6亿吨”计算,我国占有率仅为15%。一拥而上的盲目开发和出口,导致中国并未成为稀土开发大国,稀土科技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中国稀土的主要购买国——美、日、韩都是稀土科技大国。日本在有关稀土应用的材料科学、雷达、微电子产业上甚至拥有比美国更强的技术制造能力。美军现役武器中,潜艇用高强度钢、导弹微电子芯片的80%由日本制造,战机引擎的特种陶瓷也是日本研发,但如果缺少了稀土,这些根本无法被制造出来。如今,日本囤积的中国稀土,够自己用30年!

可以想见,中国出口的稀土有朝一日将构成对国家安全以及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中国将为其短视和不负责任的生产开发付出代价。而且,中国稀土产品价格还长期受外国商家控制。国外都是大买家,他们低价时大量购进我国稀土产品,价格上涨时停止采购、使用库存,待再次降价时再行购进,逼着国内企业竞相降价出售。而我国100多家出口企业恶性竞争,使宝贵的稀土短线产品超低价外销,企业在微利线上挣扎,连老百姓都说“只卖了个土钱”,更不说还带来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近年我国虽已开始削减稀土出口配额,但随着全球稀土供应商逐渐弥补稀土供应缺口、降低对中国稀土供应的依赖,今年我国稀土出口非但没有从严管控,还出现了“逆势调高”的怪现象。2011年我国稀土出口配额只用了61.6%,商务部并未因去年出口配额没用完而下调今年配额总量,反而将2012年稀土出口配额上调为30996吨,较去年的30,184吨提高2.7%。实际上,每年还有相当部分稀土产品不在海关规定目录里,而是以其他形式出口海外,或者根本未走海关渠道,走私量约占正常出口量的120%。商务部用加大出口配额的办法重蹈覆辙,还与走私竞争稀土出口,岂不是拿国家战略利益开玩笑!针对这种状况,我国应坚决纠正短视行为,尽快制定相关法规,从源头上限制稀土资源开采,并立即禁止稀土出口,完全退出国际稀土供应竞争,以本国稀土存量赢得日后战略主动;设置最低开釆量,并尽可能从国际市场购买,以维持国内生产及研发所需;对目前十分猖獗的稀土走私活动,坚决查办严惩。

应当认真总结和汲取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经验教训,搞好战略规划和设计,坚持面向内需、发展自己为主,通过加强国际经济交流和融合为振兴本国经济服务,确保国家核心利益和民族长远利益不受损害。对外开放只能是手段而非目的,一定要避免出现为开放而开放、为市场化而市场化的倾向。要从本国实际出发,着眼战略需要和防范风险,树立明确的目标,科学论证形成系统配套的对外开放顶层设计,通过全国人大审议批准分步骤实施,以避免决策草率和政策随意。

对外开放要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通过技术开发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努力形成和提升自己的优势产业,加速实现从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整体经济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

适应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加强风险防范,及时预防和化解各种可能危机。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始终坚持以面向国内需求、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主,始终保持和加强对外国资本的高度警觉,始终坚持本国对外经济政策及金融等工具的独立性和自主调控能力,始终把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战略核心利益放在第一位。重大资源和产品进出口、技术引进和对外投资项目,要组织相关部门联合论证,规范科学民主决策和审准程序,严格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并由国家安全部门严密查控,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防范和避免在国际经济合作中遭受利益陷阱、内奸出卖和暗箱阴谋,给国家和民族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