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中国粮食不安全”印象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作者:孙锡良 来源:作者博客 2015-01-31 670

 最近,有一则新闻深深刺痛了中国人的心,日本大米成了中国人的新奢侈品。针对这一说法,伟大农业部回应说:不成立,没这回事。即使日本大米成为奢侈品有夸张的成分,我仍然对农业部及其它主管机关表示相当程度的遗憾,除了否认,还是否认,从来就没有一个部长或者更高的官员检讨过自己的行为是否失当,从来没有人关注多数中国人的真实情感,总认为自己永远代表真理。

  老百姓认为中国粮食不安全,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粮食供应有缺口,一旦遇有重大灾害或战争冲突,生活保障失去安全保证,二是指中国人消费的粮食不安全。前一个方面,因为还没有表现为迫在眉睫,本文不展开讨论,后一个问题就非常紧迫,如果再不引起“改革委”的重视,中国人可能会产生无边无因无理的过度“不安全感”。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中国粮食不安全”的印象形成原因:

  其一,转基因粮食政策混乱而脱离民意。世界上任何一个民主国家,在重大政策问题上都必须遵循民意原则,而不只是局限于“科学准则”,因为科学是动态的,且有典型的两面性,当科学的“正确性”不被多数人接受时,政府的任务不是代替全民拥护科学,更不能强迫全体国民消费科学产品,你可以拿税收去研究转基因,但无权随意让转基因粮食在中国横行。

  农业部反复强调说中国没有批准转基因大米的种植,也没有进口转基因大米,然而,中国中部几省的大米中检测出转基因成分是事实,并且还很严重,出口到欧洲的大米还有多批次遭退回处理,从来没有人为此承担法律责任。这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水平是不能让百姓满意的,没有人相信这样的管理者能给人民带来安全感,很多人很自然会把局部问题联想到全局性的危害,因而对粮食安全产生普遍性的不安情绪。

  政府在处理进出口转基因粮食时也给老百姓制造了模糊不清的引导,中国一度大量退回美国的转基因玉米,老百姓的直接解读是:转基因玉米不安全,政府英明果决,中止了进口。然而,隔了几个月,官员一外访,马上又恢复大规模的进口计划,没有任何人给老百姓一个交待,没有任何人征求过群众意见。这样一来,老百姓又形成了一个反印象:政府只重视跟美国搞好关系,根本不重视老百姓的安全。即使这个“印象”有误解的成分在内,但制造这种“误会”的当事人是官员,不是百姓。

  我个人对转基因的研究持理性态度,但又强调政策的民意基础,民众不接受,千理由万理由都不是理由,民意政治必须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体现。如果转基因粮食象中国专家宣传的那么好,欧洲为什么反复退回中国含转基因成分的出口粮食?日本主粮为什么不含转基因?中国的国际性重大活动为什么要求不使用转基因粮食?仅仅只是因为文化因素?如果是,那中国的主管者为何不尊重自己国民的情感因素呢?

  必须严肃地对农业主管部门说一声:你们对转基因作物的管理是失责的,转基因种子在中国的泛滥已经引起了全民性恐慌,老百姓认为不安全的粮食决不只有大米,老百姓已经对主粮、杂粮、食用油和疏菜都产生了全面的信用危机,该有人承担责任了。

  其二,中国土地污染的严重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个问题早就不是新问题,多年前就曝出土地重金属污染严重的事实,有些农民自己种的大米自己不吃,虽然看起来是局部性的,但其影响却是全局性的,老百姓并不知道自己买的粮食是否确定安全,不清楚重金属粮食是不是走上了自己的餐桌。恐慌往往具有传染性,有可能被成万倍的放大,这与谣言的效应既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放大效应,不同的是时间效应,谣言一旦被澄清,就象泡沫破灭一样消失了,而有害大米却是真实存在的,并非谣言,只是量小而已,它有“老鼠屎效应”,人们因害怕吃到老鼠屎,会选择回避那锅饭。

  耕地污染决非只有重金属污染,化学污染包含的情形非常广泛,对人体的危害也各不相同,“癌症村”、“怪病村”、“寡妇村”的局面决不是偶然因素导致,很容易归昝于环境污染,被污染的土壤通过其表面上的作物,将危害传递到人的身体中,所有的污染性危害都是肉眼不可见的,鲜花、绿叶和果实的美丽中躲着的“毒鬼”带走了许许多多冤屈的生命。

  当对自己的粮食缺乏信心时,外来粮食很容易成为“奢侈品”,越少就越珍贵,它里面填充的全是国人的“信任感”,决非它的真实价值。

  其三,粮食安全受到整个食品安全状况不佳的影响较大。人的生活,不但包含主粮和辅粮,还包含其它各种副食品、饮用品、保健品等等,必须承认的是,中国在这些方面都存在着老百姓极度不满的严重问题,农药、色素、添加剂、防腐剂、塑化剂、催熟剂、保鲜剂等等,几乎渗透到所有产品当中,用量与用法往往都不按国家标准执行,监管不严格,执法不力,黑心商家层出不穷,老百姓无论走到菜市场还是商场,都怀有一种心理:闭着眼睛买吧,反正也看不出好坏,不吃饿死,吃了毒死。这种心理十之有九是夸张性的恐惧,但又不能怪人性的脆弱,恐惧都是一种放大的情绪,没有理由。

  日本大米一到中国就成了奢侈品,日本其它食品运到中国同样是奢侈品,大家看看中国市场上的日货,有几样不奢侈的?仅仅只是因为迷信思想吗?恐怕不完全,至少说明日本政府在食品和其它商品的监管上有独到之处,取得了多数人的信任,抵制日货只是一种爱国情绪的表达方式,当安全要求被摆上桌面时,情绪化的抵制很有可能会靠边站,哪怕其中含有盲目性,并非人人都是圣贤,也不是人人都爱国至上。

  “中国粮食不安全”的不佳印象形成了不小的市场,政府怎么办?是不是要想办法扭转局面?就我个人而言,想提几个简单看法:

  第一,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粮食的管理要尽快开门立法。不管过去出台了多少法律法规,反正没有给人民群众带来安全感,也没有被政府忠实严格地执行好,那不如废除它们,采取“广泛讨论、全民讲理、专家碰撞”的群众路线开门立法,千万不要让那些不全代表人民的人民代表举手立法,争取立一部在全民当中有整体共识的新转基因粮食法,让转基因粮食走上利民的法制轨道。

  第二,受污染土地应该及时休耕。即使在上世纪粮食紧缺的五十年代,都曾经实行过土地休耕制度,现在,更有条件和财力实行休耕制度,对受污染的农村农户实行按地补贴,对受污染的土地实行无害化处理。在经济发达的省份,还可以集中性引导当地农民进入工厂,改变职业依靠,从而为永久性保养土地奠定基础。

  第三,对违法个人、机构和企业进行严惩。转基因作物无序化和严重泛滥决不是几个人的问题,是包含主管部门在内、有很多人参与的一个小集团的责任,这些人永远认为百姓是愚昧的,永远认为科学是至上的,永远认为民意奈何不了他,公权力可以随意剥夺公众的选择权。不追究这些胆大妄为者的罪责,粮食安全的信心不可能得到初步扭转。

  高污染企业必须承担污染治理的全部成本,包含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为了让三百个人成为“先富者”的典型,污染毒化三十万虚幻的“后富者”,这样的发展导向该停下来了,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被中国称为“弹丸小岛国”的日本,其大米成为中国人的奢侈品是一记警钟,敲得非常及时且响亮。中国大米本应成为日本餐桌上的奢侈品,现在,两种角色互换了,政府不应该反思吗?“不好吃又没有安全感的中国米”形象总不能持久延续。

  日本大米是奢侈品,中国野菜在民众心中也是奢侈品,不是因为它更有滋味和更有营养,而是因为幻想着它的一种安全。食品安全的神经绷得很紧是因为食品安全的不良事件触发神经太频繁,当“中国粮食不安全”扩散为一种普遍意识时,中国农业的整体安全性就面临崩塌的危机,其战略危害性不言而喻。

  不要怪老百姓挑剔、愚昧和迷信,吃特供的人不可能理解菜市场妇女的心境,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安全感都源于安全的事实,而非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不安环境,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对奢侈品没有兴趣,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要求:延续生命的必须品是安全的。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孙锡良
孙锡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