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我对未来战与和的预判
我对未来战与和的预判
孙锡良
2020年8月9日下午,美国卫生部长阿扎尔抵达台湾,将代表特朗普与蔡英文会晤。
这是一次非常正式的官方交往,从外交的角度看,它显然制造了分裂中国的事实,即突破了“一个中国”的红线。当然,如果没有设置红线,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然而,在民间看来,底线和红线都是必须有的,这关系到国家尊严,关系到统一大业,关系到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忍多了,民心会留下阴影。
我们先来看一个讯号——胡锡进的评论。
这一次,胡主编把阿扎尔的台湾之行焦点放在“不隔离14天”的争论上面,只字不提红线问题,淡化处理。
美舰去年抵台了,美机今年也飞台了,美官也抵台了,不该来的都来了。
未来会怎么发展?
我个人想谈谈如下判断:
其一,备战不等于开战。很多朋友,很多网民,都深信战争即将打响,准备已经很充分,只差响铃。真会那样吗?不会。大家看到的大动作,大家感受到的不同以往,都是准备和预案,敌人都到家门口了,我们必须准备,不准备,人家就直入了。但是,备战不等于要开战,无论南海还是台湾,都不会出现网友们设想的战争局面。和平,仍是主体层面的追求,不同于民间想法。
其二,外围恶化不等于“中美危机”。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有在局部不断恶化的趋势,大家都把这种恶化等同于中美危机。其实不然,西方国家跟随美国作恶的有不少,并且还在组团煽动其它国家跟风,领土争端,宗教话题,内政问题,都是它们制造事端的理由。如果我们对未来局势的判断只限于中美冲突上面,那就大错特错。
其三,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会进一步拓展深度。中美去年底达成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落实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现实背景下,要展开第二阶段谈判暂时是不可能的。接下来,应该会有新谈判,美方的设想应该是“第一阶段协议+新要求”的组合体,除了对经贸、金融、知识产权、产业约束和市场开放有更多要求之外,还会对中国的领海主权、国家统一和内政提出更多无理要求。
其四,美国会继续为走上谈判桌制造筹码。特朗普为什么连续打牌?为什么一张比一张凶险?因为他要赢取谈判前的筹码。毛主席当年为什么要在朝鲜狠狠地打美军?不打痛,怎么谈?美国出了多张牌之后,暂时还未收到比较让它心慌的对手牌,这会给它带来一些心理优势和操作灵活性。美卫生部长入台之后,如果仍然没有强有力的反制措施,美国新的、更大的动作应该还在后面。
其五,中美关系已经无关韬光养晦。有很多人把中美关系恶化的原因归咎于中国放弃了韬光养晦,事实并非如此,即使中国忍气吞声,也不可能换来美国的默契配合,因为今天的美国已经不是过去的美国,它在自信心上已经失去压倒性优势,危机感占据了上风,疯狂打压中俄成了它的必然选项。如果中国重新退回到无条件配合美国,会不会换来美国给予中国和平空间?不会。只有在一种条件下美国才会暂时放弃霸权——中国把核心主权交给它。这可能吗?
其六,“空客换5G”能否成为破解美国封锁的欧洲牌?空客也好,西门子也好,大众宝马奔驰也好,都是战术层面的商品机体,无法左右欧洲的整体战略,你买了空客,法国也未必就能给华为多少订单,因为法国非常清楚,如果中国不订波音飞机,也就只能买空客了,而华为少了法国,只有单边损失,交换模式无法成为战略筹码。中国可以适当放宽欧洲获利空间,但不能奢望它能换来实质性让步,能减少短期压力也是收获。
说到这里,大家都会问:你能给国家提出几个突围之法吗?
在下也不敢讲大话,不敢说自己有妙计,要说有,也就是个人之见了。中国的突破口肯定是有的,并且有不少,但说多了还是废话,暂不想多言,因为我还有下面的趋势判断:
民间不要做过多战争联想,暂没有时间表,谋求中美缓和就是主流精英的突破口,不惜一切代价谋求和平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经济为中心”是不会变的,“用全开放赢取国际空间”的设想是不会变的,“用资本打造未来”的轨迹是不会变的。
过去,我做了很多预测,吹个牛吧!暂时还没有失误。
但是,我总希望自己错一次,不知这次是否能如愿?
附言:
前不久,在文章中反对过建设600公里磁悬浮铁路网,网友骂我不懂战略,说高铁可以带动很多产业。回复:其它的理由已经讲了,不再重复,说到产业带动作用,难道飞机就不能带动?中国客机做出来了,外国也不怎么买,自己也没有批量用起来,把中国的航空网建成象美国一样发达不好吗?让中国制造的飞机先占据中国发达的航空市场不好吗?中国自己都不敢创造条件推广,怎么往外销?先把支线航空网建好,一条条拓展,难道不能促进制造业和经济发展?超速高铁一定比飞机好?
写于2020年8月10日星期一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