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市场原教旨主义引燃“占领华尔街”
始于9月17日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持续一月余,犹如星火燎原,向全美蔓延。此运动看似普通美国民众对引发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华尔街的愤怒,但实际是金融-经济危机向社会-政治领域蔓延的必然结果,深层原因是美式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失败,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严重后果。
理论上,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润滑剂,是促进资金的优化有效配置,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实践中,金融经济日益膨胀,不但远离实体经济,而且牢牢绑架实体经济。在过去数十年中,美国金融资产迅猛发展,造就了强大的金融利益集团,如华尔街,培育出大批富可敌国“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如花旗、高盛等,影响乃至操纵美国政权,推动美国经济金融化不断深化,结果导致虚拟经济无度扩张,实体经济不断萎缩。例如,在美国经济中,实体经济创造的GDP比重由1950年的62%降到今天的34%,尤其是制造业占GDP比重由27%降到11.7%,金融业占GDP比重由11%升到20.7%。
美国的虚拟经济不靠生产或服务生财,只需不断“创新”,而华尔街精英们创新能力极强,手法多,翻新快,产品层出不穷,“钱生钱”翻云覆雨,巧取豪夺。如次贷危机前,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自有核心资本为832亿美元,却支撑高达5.3万亿美元的房地产担保,杠杆率高达63。事实上,今天的美国经济已变成一个“倒金字塔”,即金融衍生品规模十倍于GDP、金融资产规模五倍于GDP。试想,一个被完全虚拟化的经济,怎能实现持续发展而不发生金融危机?
应该说,经济金融化是发展趋势,但必须适度而非无度,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游离于常规证券交易之外,缺乏监管,结果泛滥成灾。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时任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极力推崇新自由主义,认为“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积极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政府对金融的监管,强调市场自我调节。结果,美国监管当局不断放松对金融活动的监管,金融机构则肆无忌惮地敛财,一些不法分子大行投机勾当。伯纳德·麦道夫“庞氏骗局”就是最典型的疏于监管案例。政府则推波助澜,为金融公司的贪婪创造机会,使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极度泛滥,形成“三无社会”,即“无规制,无监管,无原则”。
另外,美国经济是一个典型的信贷经济,从政府到个人都负债累累。由于金融经济持续膨胀,使美国人错误认为,经济只会越来越繁荣,因而日益依靠负债来支撑各种支出,超前消费,寅吃卯粮。加之,金融机构增大杠杆率,美联储放开流动性供应,即使信用极差的借款人也能轻易借到大额贷款。尤其是,资产证券化使当代美国人提前支取下代乃至下下代的钱,由此过上虚拟超前的富裕日子。据美国财政部统计,2010年美国的国债高达13.562万亿美元,占GDP的93.4%。美国政府每用一美元,就需要借43美分,海外持有美国公债(扣除政府内部持有)的47%,总债的32%。经合组织预计,2011年美国的国债占GDP比重将达100%,高于一战和大萧条时期,财政赤字占GDP的10.1%,为七国集团最高。美国财政部统计,2010年6月美国的总债务(证券、可售国债、机构债和公司债)达到50.423万亿美元,占GDP的348%。如果算入地方和私人债务,总额将更高。事实上,今天的美国债务泡沫大于当年金融危机泡沫。
特别是,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动用纳税人巨额资金拯救华尔街,华尔街则重操旧业把大量资金投入虚拟经济,而非实体经济。更有甚者,那些制造危机的金融寡头本该绳之以法,接受应有惩罚,却反而趁火打劫大捞危机之财。据统计,2010年刚刚起死回生的华尔街居然派生创纪录的1350亿美元年终奖,其中五大券商发放390亿美元奖金,其中三家业绩亏损,其股东损失逾800亿美元。这种忘恩负义行径令尚在高债务、高失业、低收入中苦苦挣扎的美国普通公民愤怒至极。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指出,美国金融市场分配不当并产生风险,而美国公民却要承受其劣迹的成本。金融系统正在让美国社会承受损失而使私人获利。这是一个扭曲的经济。是美式资本主义给整个世界带来灾祸。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