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益民:中广核铀业受挫“日本商权”
《能源》2012年1月
在日本商社的“作梗”下,中广核集团一起普通的海外铀业企业收购遭遇重重阻力,日本商社“系统化”的优势再次闪现。
2011年12月8日,中广核旗下铀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向在伦敦上市的澳洲矿业公司卡拉哈里(Kalahari Minerals)发出收购要约,报价合计6.32亿英镑。据外媒报道,卡拉哈里称已同意接受中国国有企业广东核电集团的收购方案。
实际上,早在今年3月,中广核就曾向该公司发出收购要约并达成协议,当时的报价总值达到7.56亿英镑。但其后由于受到福岛核事故的影响,英国收购委员会发出了3个月的收购禁令,直到今年10月左右,才重启谈判。
尽管这次受挫的收购行动看上去像是一种政府行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事件中,日本的综合商社实际上扮演了幕后推手。
收购遇阻
2011年3月5日,中广核向卡拉哈里提出收购建议,拟以7.56亿英镑的现金收购其部分股权。中广核对其估价为每股2.9英镑,较3月4日卡拉哈里的收盘价溢价11%,较3月4日之前6个月的平均收盘价溢价约38%。
卡拉哈里是伦交所上市公司,持有澳大利亚一家铀矿勘探公司Extract Resources(以下简称ER)42.79%的股份,以及North River Resources Plc 44.9%的股份。而ER在纳米比亚拥有储量可观铀矿资源,包括全球第四大铀矿Husab项目100%的权益,其铀308总资源量16.67万吨。中广核此次收购正是瞄准此资源收益。
本来这只是一起普通的企业收购,然而日本富士财团旗下的综合商社伊藤忠商事早在2010年3月就收购了卡拉哈里15%的股权,而这项价值85亿日元的收购使得伊藤忠商事拥有了罗辛南铀矿6%的股权。
根据澳大利亚的相关规定,如果成功收购卡拉哈里,中广核必须向澳铀发出二次收购建议,若投资者收购上市公司股份超过20%,必须履行全面收购义务。
因此在3月6日,中广核发布收购消息的第二天,ER当即要求中广铀把针对其第一大股东卡拉哈里的收购提议扩大至其他股东。而这一举动进一步放大了澳大利亚力拓和日本伊藤忠商事在该收购事件中的发言权。
ER的独立董事甚至表示,计划向澳大利亚政府监管部建议,以阻止中广核入股其母公司卡拉哈瑞矿业的申请获批。
外界都熟知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等矿业巨头控制着全球几乎80%的铁矿石贸易,却很少知道必和必拓在澳大利亚的奥林匹克坝矿是世界上已探明储量最大的铀矿。
中国一直从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进口铀原料以满足国内核反应堆的燃料需求,而下一个重点开拓的铀原料海外供应地是澳大利亚,因为全球38%可低成本开采的已探明铀储量处于该国。
但是,澳大利亚却是日本财团资源布局最深入的国家之一。
澳大利亚近期要开发的两座铀矿分别是必和必拓的伊里利项目和米加公司的湖梅特兰项目。其中,湖梅特兰项目是由伊藤忠商事、关西电力公司和加拿大一家铀矿公司合资开发。预计2014年投产的伊里利项目也活跃着日本人的身影。
此外,力拓也在2008年7月以4.95亿美元价格出售Kintyre铀矿项目给由三菱商事和加拿大铀生产商CamecoCorp组成的合资企业。
日本财团通过大量的合资企业和交换持股的方式不断加强与铀矿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很多项目都由多家企业联合开发,不仅扩大了影响面,降低了风险,更重要的是造成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最终牢牢控制住铀矿开发的主导权。
相比之下,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在海外就显得格外孤单。
2010年初,福岛核泄露引发了全球核危机,由于担心铀矿需求下降,国际市场铀矿交易冷淡,国际现货铀矿价暴跌,铀矿企业的估值也普遍下降。
中广核随即表示正在与卡拉哈里进行新的谈判,要对交易价值进行重估。5月初,中广核铀业发布声明,重新评价这次现金收购,表示通过与卡拉哈里讨论之后,鉴于日本福岛核危机爆发后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双方同意把每股价格下调到270便士,总值约7亿英镑。
虽然收购双方达成共识,但这一调价遭到英国并购委员会执行小组的否定,认为尽管全球核电行业短期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但中广核不能下调其对卡拉哈里的收购报价,这种做法不符合“重组并购城市法案”的要求。
根据这一法案,邀约一方如没有在条款中提出保留下调收购价格的权利,那么在提出要约之后不得下调收购价格。
对此,中广核铀业表示,根据英并购委的裁决,该公司不再希望依据3月份宣布的条件提起收购,放弃了这项已获卡拉哈里董事会推荐的现金收购提议。
根据中广核铀业和卡拉哈里的协议,中广核铀业撤销要约则要牺牲一定的保证金,即便只是1%的比例,也要在750万英镑左右。
“中广核铀业是暂时不收购,但保留继续提出要约的权利。”从中广核铀业5月11日所登出的公告看,中广核并未完全放弃收购卡拉哈里。
随着2011年6月7日ER提高纳米比亚Husab铀矿项目的1-5区的资源估算量,再次确立了Husab作为世界最大铀矿资源以及最好的未开发铀矿藏之一的地位。
自2010年8月以来,该公司的全球资源总量已增加了33%,1-5区的推断资源量提高了18%,达到1.3亿八氧化三铀。
该公司将继续实施广泛勘探,进一步检测此项目的潜力。而如此巨大的蛋糕对于中广核来说,充满着诱惑力,但重启收购却隐患重重。
日本财团的“森林”
在中广核的收购过程中可以看到,隐藏在世界铀矿产业背后的日本财团逐渐浮出水面。
作为日本富士财团的核心企业,伊藤忠商事有一个独有的名字——综合商社。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控制商权无疑是最重要的,而商权的控制无疑需要情报的获得,日本情报能力最强的就是集贸易、金融、信息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商社,它们的情报搜集、加工处理和传递能力堪称世界第一。
所谓情报就是在商流与物流之中所产生的一种信息流,而真正的情报来自于商品的交换,在交换的过程中发现商机。
在日本人的观念里,做生意的本质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这又包括:数量上的不对称、质量上的不对称和速度上的不对称。从这一点来看,综合商社就是一个情报局,无论在上游资源端的控制或下游销售端的构建上都是为情报流通服务的。
在日本,各大财团的综合商社,被称为“产业组织者”,在财团内金融资本的支持下,带领各大关联制造企业协同进军海外,集团式进攻,通过上游资源开采,中游物流运输,以及下游的装备制造,一举拿下整条产业链,最终控制商权。
商权在手中了,上游的铀矿资源自然也就被牢牢地抓住,再有人想进来,已经非常困难了,或者说,得付出极大的代价。
而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信息上的不畅,加上政策引导不力,便是一次次失去最佳时机的主因。中国政府的智囊在大学的学者中,而日本政府的智囊在财团的商人中间,商人凭借敏锐的嗅觉可以最快地作出市场上的判断。
日本各大财团之间有各种的交流会,同时日本商界实际上可以影响政治,包括知名的组织“经团联”,还有各种俱乐部的形式。日本实际上是由政商两界人士之间在这种场合进行交流,而中国和日本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政府的智库是谁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政府的大脑实际上是在学校教书的学者那里。
从中广核的收购中可以看到,自始至终都是中广核一家中国企业在战斗,而日本则正好相反,日本从来不会单打独斗。在综合商社的协调下,日本各大企业就像是一个树林,好比在三井财团体系中不光是有东芝这棵大树,还有丰田这样的另外一棵大树,甚至还有围绕这些大树的中小企业是灌木和小草,构成了一个森林体系,一个生态环境。
这样再把中广核这样的企业引到森林中来,完全是在日本财团的掌控之中,结果显然可想而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