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刚性兑付神话宜早不宜迟

作者:安邦智库 来源:安邦智库 2014-01-28 435

中诚信托旗下30亿矿业信托产品的兑付问题,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和风向标。据《财新网》报道,中诚信托1月27日发布“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临时报告(五)”称,已与意向投资者达成一致;同时,中诚信托告知投资人可与客户经理取得联系。这意味着,沸沸扬扬的信托兑付案有可能以平息收场。

令人关注的是,中诚信托的公告并未给出更进一步的信息,如由谁接盘?怎样接盘?最重要的是,刚性兑付的潜规则有没有被事实上打破。据此前的系列报道,工行相关资产管理公司(AMC)与中诚信托大股东人保集团将共同出资,但可能不会完全兑付本息,甚至于能够保住多少本金,都是一个未知数。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该信托专户余额仅为567万,此前累计向投资人分配信托收益6.7亿元。这意味着,即使将此前已分配收益充本,若要保证投资者取回本金,接盘方也得拿出23.5亿元的真金白银。在融资方振富能源宣告破产、核心资产迟迟拿不到矿权以及煤炭行业持续萧条的背景下,刚性兑付神话能否保住,仍然存在悬念。中诚信托发布公告后,市场上虽有诸多传闻——有说本息兑付的,也有说只兑付本金而不付利息的,这一切的谜团只有等到1月31日最终兑付时才能揭晓。

此前市场对中诚信托及相关方是否应当兜底存在争议。包括安邦(ANBOUND)在内的研究机构与智库学者一般认为,中国信托业发展需要一次违约,因为违约是市场规则的一部分,而永远地刚性兑付则不是市场经济!中诚信托如果开了这个头,短期会有冲击,但有利于行业与市场的长期发展。不过,不少利益相关方与业内人士则持不同看法,认为即使要违约,也不能从30亿元的“诚至金开”开始——规模太大,影响不可控,“在整体信用风险仍不明朗的状况下引爆局部炸弹,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换言之,这部分观点认为,刚性兑付神话即使要打破,也应该从规模小的、影响可控的破冰。

当真如此吗?恐怕未必。

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是,国内信托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资产规模从2010年一季度时的2.3万亿,在短短四年内,已经突破了10万亿大关,期间泥沙俱下,资产质量参差不齐,蕴含了不少风险。既然刚性兑付神话需要择小破冰,那么在两三年前就应该主动打破了,而不是拖到现在。事实上,以前也有过小型信托产品遭遇兑付危机的例子,但都被信托公司及相关方兜了下来——对于利益相关机构而言,保住刚性兑付等于保住声誉,是理性的选择。但个体机构的理性加总后,汇聚成为市场层面上的非理性:谁都知道需要打破神话,但谁都不愿挑头,从而让神话一直持续甚至得到强化……按照这样的逻辑推演,小规模的信托计划不会掀起多大波澜,可以自行兜底;规模稍大一些的,又以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为托辞,必须兜底。总之,刚性兑付神话将一直保持,直至拖不下去的时候,而那也是系统性风险真正降临之时。

从这方面看,打破刚性兑付神话宜早不宜迟,从中诚信托开始,可能都已经是亡羊补牢了。据悉,有关方面一度不愿插手中诚信托的违约案件,一直到发生了另一矿企山西联盛能源的破产案,而且恰好与振富能源同在山西吕梁地区的柳林县。后者,仅金融机构的债务,已近300亿,逼得相关方不得不出手兜底,避免殃及区域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并因此惠及振富与中诚信托。业内戏称,“这次是联盛救了振富。”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诚信托的这30亿,在信托行业,以及更高层面的整个中国债权融资市场上,都不算大鱼。如果说刚性兑付神话需要择小破冰,舍中诚信托其谁呢?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刚性兑付神话被打破后的市场影响。综合各方面看,不论中诚信托能否守住刚性兑付,今年都很有可能成为国内债权融资打破神话的元年,将引发市场对信用利差的重估,信用债市场可能会面临崩盘。最令人担忧的还不是信托——这毕竟是面向非公众的投资品——而是城投债,要避免曾经的云南城投信用事件重演。去年底以来,国家审计署与各地审计机关相继发布了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地方债风险总体可控,局部严重。但若局部问题引发投资者恐慌性抛售,进而市场雪崩,也是一种系统性风险。相比于对单个债权产品的兜底,决策层和有关方面更需要做好为刚性兑付神话被打破善后的准备。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诚信托兑付案暂告平息,刚性兑付神话是否打破仍存不确定性。多角度观察,今年可能成为打破神话的元年,与其为单个债权融资产品兜底,有关方面更需要做好为神话被打破善后的准备。决策层应当认识到,违约是市场制度的一部分,而人为阻止违约发生则是非市场的干预行为!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2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