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中美贸易战,我们为什么有底气

作者:彭波等 来源:光明日报 2018-08-24 526

应对中美贸易战,我们为什么有底气

彭波等

应对中美贸易战,我们为什么有底气

8月12日,在负责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技术开发的亿通公司本部大楼,一名男子走过上海电子口岸标志牌。新华社发

【编者按】

一段时期以来,围绕中美贸易战,舆论场喧嚣不止,“认怂”“心虚”等一些错误论调不时冒头。从某种意义上看,贸易战也是一场舆论战、心理战,检验着中国社会各群体是否具有足够坚强的意志,去顶住走向世界舞台中心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的压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应对中美贸易战,我们有底气。底气来自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走过万水千山,仍需跋山涉水。尽管中美实力差距不小,国内不足短板仍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贸易战的挑起者美国并非铁板一块,国际形势正在发生于我有利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自己独特的战略优势,改革开放的步伐一以贯之。靠主观美好愿望挡不住贸易战,有了底气,才有应对贸易战的定力和耐力。

本版邀请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解读中国的底气何在,以正视听,为有效应对贸易战凝心聚力。

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战略优势

作者:彭波

当前,中美贸易战正酣,很多人担心中国在贸易战中能否获胜。客观地说,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具有先发优势,总体实力强于中国。但中国也绝非如有些人想象得那样脆弱,而是具有诸多自己独特的优势。

我们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中国的经济优势。首先,庞大而有活力的国内市场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独一无二的有利条件。2017年,我国总人口为13.9亿,美国为3.2亿,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3倍。数据显示,近年来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趋于上升。2012年以来,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54.9%、47.0%、48.8%、59.7%、66.5%、58.8%,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数依次为4.3、3.6、3.6、4.1、4.5、4.1。

中国不是封闭的经济体,而是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紧密融合在一起。2017年,美国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了5000亿美元。据IMF数据,中国经济增量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率从2014年的27.8%增长到2016年的30%以上,而美国这一指标仅为15.3%。我国的贡献率约为美国的2倍。在贸易战当中,中国不仅可以依托国内市场化解外部冲击,还可以顺势提升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进而反制美国。

其次,中国具有完备而坚实的产业基础。2014年,中国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2016年,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4884.2亿美元,是美国32361亿美元的1.4倍。2017年我国三次产业的比重为8%:40%:52%,而按美国国家经济局的数据,美国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7%:82%。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制造业基础更为坚实。贸易战中,美国对中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或者禁售,会给中国带来一定的伤害,但影响不会很大,因为绝大部分商品中国都能够自己制造,也可以有效吸收。

最后,与美国相比,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更快,潜力更大,充满后劲。从1977年到2017年,按人民币不变价格计算,中国人均GDP增长了25倍。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中国经济保持了10.6%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2%,出口年均增长20%,近三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了6.7%以上的平均增速,优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2017年美国经济表现良好,GDP增速为2.3%,中国经济增速6.9%,恰好为美国的3倍。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取得了难得的4.1%的高增长,不过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这样一种增速难以维持。相比之下,中国上半年的经济增长达到6.8%,还是明显优于美国。

我们的信心和底气还来自中国的文化优势。中美博弈不仅是政治经济的竞争,也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一方面,历史上,中国文化不断吐故纳新,在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展自身,中国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理念均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种文化和道德的力量更能促进文化融合,凝心聚力,推动各国共谋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历史与文化决定了一国的厚度,也决定了中美博弈的高度与深度,进而影响到最终的结果。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经无数的内外冲击,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了共同的信念,具有丰富的应对危机的经验。对于中美贸易战各种可能的变化及影响,中国均有智慧加以应对。

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中国要在坚持自己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提升自己,取长补短,激浊扬清。贸易战持续的时间越长,发展越深入,中国历史文化的底蕴就将更加显露,表现更加坚韧。

我们的信心和底气更来自中国的政治优势。党和政府坚强而卓越的领导,是中国应对贸易战的最大优势。长期以来,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不断,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期间就多次提出要跟中国打贸易战。中国对此早有准备。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以来,频频采用其“交易的艺术”对中国进行底线讹诈。这一套手法,中国早已识破。

虽然贸易战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但是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赋予中国以超强的凝聚力和活力。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协调配合,就一定能够妥善应对贸易战的挑战。

应对贸易战,中国最好的策略就是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大的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借助贸易战的压力,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全面提升自己以应对挑战。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具有坚定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勇于走向更大的开放。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连续推出多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4个方向: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主动扩大进口。这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有助于形成新的虹吸效应,生成新的生产投资能力,提升经济长期增长的动能。这既有助于增强中国应对贸易战的实力,也是经济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的需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推进,吸引外资不断增长。今年前7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3%,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增长99.1%。充分反映了中国市场及改革开放的吸引力。

永远不要轻视自己的对手,面对美国这样强大的对手更加不能松懈,但也不必恐惧和妄自菲薄。面对美国无理发动的贸易战,中国在充分意识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优势,按照既定步骤推动进一步改革开放,惟其如此,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者:彭波,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贸所副研究员)

美国并非铁板一块

作者:沈雅梅

在美国政治中,“关税”其实是一个极具分裂性的议题,因为保护性关税政策的成本和效益分布是不均衡的。历史上,在美国内战之前,北方制造业工业在高关税的保护下迅速发展,南方农场主不得不为购买农用设备而付出高昂的成本,这极大激化了当时的南北矛盾,使南北经济落差无可遁形。1930年大萧条时期,胡佛总统不顾1000多位美国经济学家联名的反对请愿书,出台旨在保护美国贸易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燃了国际报复,他“繁荣近在眼前”的谎言迅速破灭,把美国经济推向深渊。

对华贸易战的肇始者是美国,美国却至今说不清楚贸易战对中美双方的利弊得失。特朗普总统说,“贸易战是好事,很容易赢”,听起来像历史的回声。贸易顾问纳瓦罗说,“没人会对美国关税进行报复”,则基本是自说自话,根本没有照进现实之中。皮尤中心7月19日民调显示,支持和反对关税战的选民分别占49%和40%;而在共和党和民主党内,支持者和反对者分别高达73%和77%。可见,特朗普关税政策在美国政治和社会层面都极具争议。

美国主流经济学界尤其反对贸易战,认为这会累及经济增长势头。从对中国产品加税清单可以看出,95%都是中间商品或国内生产需要的机械设备等基础商品。这意味着,美国相关零部件生产商会因关税保护而提高就业,但下游生产商将承受成本增加、竞争力降低、业务缩减的代价,总体上得不偿失。从长远看,特朗普政府希望用关税迫使在华美国企业及其他跨国企业调整全球供应链,绕过中国,既削减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也切断中国向价值链上游攀升的路径。但实际上,一些在华外企为避免关税重压,可能酝酿将生产线的最后组装环节迁出中国,这并不能改变美国的总体贸易逆差数据,而且中方对下游企业的影响还将随之提升。

受关税战冲击的美国行业产业和利益集团在对华立场上并非铁板一块。商界抱怨中国营商环境恶化,是为了扩大中国的市场准入,他们并不想失去中国的市场,更不愿看到中美经贸关系恶化或“脱钩”。哈雷摩托、特斯拉电动车等成为特朗普关税大棒下的首批“出逃”企业。一些投资者不愿承受金融市场波动,选择等待尘埃落定。制造商普遍预测成本增加,底特律三大汽车商已调低全年盈利预期。美国高科技企业则不得不承受美国政府对中企赴美投资审查的超强政治压力。此外,为缓解农业地区对农产品价格下跌的焦虑,特朗普提出120亿美元的农业援助计划,但农业出口利益集团宁愿不要政府补贴,也想维持对华贸易,希望打开更大的外部市场,包括中国以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等覆盖的地区。

事态表明,特朗普政府的对华示强是一种情绪化表达,并非全社会的政策性共识。随着贸易战持续时间更长,负面效应进一步加深,民意对特朗普政府的约束还将加大,可能冲击特朗普票仓,并转化为中期选举的政治压力。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如此没谱,以至于国会已对其渐失耐心。7月中旬,众议院金融委员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举行两场听证会,就关税政策向国务院、财政部官员提出质询。席间,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鲍勃•考克坦言,“没有一个人能讲清楚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目的何在,计划和战略是什么。政府有责任向国会解释这一切将何去何从。”共和党最大金主——科氏工业集团掌门人科赫兄弟也对现行贸易政策强烈不满,威胁不再支持共和党保守派政客。

特朗普政府用狂热的政治动员代替了理性的政策思辨,并没有所谓“交易的艺术”,有的只是战争边缘的战术,以及一支分裂的战斗团队,使中国始终面临“应当和谁对话”的困境。具体看,特朗普经贸团队内部有相对温和派、强硬派之分,在意识形态和优先目标上与特朗普并不完全一致。从5月到6月,财政部长姆努钦、商务部长罗斯分别牵头来华磋商,但中美达成的共识成果均在两位返美后撕毁。美方的出尔反尔,向外界传递出一个信息,即信奉自由贸易的财政部长姆努钦虽然对事务性议题发挥一定作用,但他对总统影响力有限;商务部长罗斯是强硬的实用主义者,却遭到总统公开轻视,称他“已过巅峰”。这或可强化特朗普个人“一言九鼎”的形象,伤及的却是国家的履约力,使美国做出的承诺不可信、威胁不可畏,难以让外界严肃对待。

那么,到底谁说了算呢?现在看来,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贸易顾问纳瓦罗坚定推进攻击性的贸易议程,把关税战、贸易战视为通往所谓公平贸易的必经之路,两人的经济民族主义路线与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本能心心相印。问题是,相对于总统聚焦于减小对华贸易赤字、平衡中美经贸关系的关切而言,莱特希泽和纳瓦罗的诉求却包罗万象,涉及中国的市场准入、贸易规则、知识产权保护、产业政策等全面领域。理论上,特朗普政府就是中方的谈判对象,但实际上,整个特朗普政府都未必知道怎样让特朗普满意。

美国尚未厘清自己到底要什么。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都对美国的分裂与混乱深感无奈。正所谓,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中国唯有保持战略定力,从容应对,不人云亦云,不随风起舞,坚定走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道路,才能把稳航向,驶出当下中美关系的严峻时刻。

(作者:沈雅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

形势正在发生对我有利的变化

作者:姚枝仲

中美发生贸易冲突以来,一些人担心国际上不少对我不利的形势,包括美国国内形成了要对付中国这个竞争对手的共识;美欧日有联合起来对付中国的趋势;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一致认为中国采取了非市场导向经济政策,并认为这些政策限制了他国的商业活动;美国经济强劲增长,不怕和中国打贸易战等等。然而,从目前的形势发展来看,上述不利因素正在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有些不利之处中隐藏着对我有利的因素,还有一些不利因素正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

首先,美国国内各阶层和各利益集团虽然在把中国当成竞争对手这个问题上有广泛共识,但是,怎么样应对这个竞争对手并没有完全达成一致意见。一部分人不惜以贸易战为代价来打压中国,试图削弱中国的增长潜力,防止中国经济实力超过美国。另一部分人则反对贸易战这种伤人也伤己的作法,而是希望通过改变国际规则和改革美国自身来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不排除与中国进行良性竞争。

贸易战真正开打之后,受损利益群体的呼声开始高涨。美国农民已经喊出“不要补贴而要贸易”的口号,有些企业已经宣称要搬出美国,还有一些其他美国制造业企业也因为高关税而正酝酿搬出美国。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随着贸易战范围和强度的扩大,美国国内对付中国以及和中国打贸易战的共识会下降,反对打贸易战的呼声将越来越大。

其次,美欧日联合对付中国的局面很难形成。美国为了保护国内钢铝产业和汽车产业,已经对几乎所有钢铝进口加征关税,并准备对所有汽车进口加征关税。欧洲是美国进口钢铝和汽车的主要来源地,对美国钢铝和汽车产业有较大冲击,美国很难对欧洲免除关税。美欧零关税的愿望不容易实现。由于欧洲国家中对美国出口钢铝和汽车最多的是德国,即使美欧达成零关税协议,法国等其他国家也会认为零关税协议过于照顾德国利益而反对。欧洲还是多边体制的坚定支持者,反对单边措施和贸易保护主义,因而不会跟随美国对中国采取单边贸易措施。另外,日本已经明显感觉到来自特朗普政府要求经济利益的咄咄逼人的态势,在对外经济政策上开始疏离美国。美国退出12个国家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之后,日本积极推动剩下的11个国家签署了新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展协定,建立起没有美国参与的太平洋经济圈。日本还开始在经济上主动寻求和中国合作。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日本,打开了中日关系走向良性发展轨道的局面。目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在为访华做积极准备,短期内不会联合美国来对付中国。更何况,与中国打贸易战完全不符合欧洲、日本等国的利益,这些地区和国家不大可能拿自己的利益去迎合美国。

再次,中国主动的改革开放措施,正削弱美国对中国非市场导向政策的批评。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随着纪念活动的开展和对中国40年发展道路的思考,国内外均意识到中国40年的发展成就来自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经济改革以及全方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国内外均认识到中国没有理由不坚持市场化改革,没有理由不坚持对外开放。今年7月28日,中国新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开始生效,按照年初计划的步调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取消指导目录形式的外商投资管理,准入管理中只留下一份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中没有提及的行业,对外资和内资一视同仁。中国在新的负面清单中,将过去限制类和禁止类的63类管制领域减少到了48类,总计在22个领域放开投资限制。这些开放措施,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最后,美国经济虽然非常强劲,但已经处于向过热状态发展过程中。美国失业率已经处于最低水平,劳动力已经被充分利用,工资已经开始上涨,物价开始了更快的上涨。7月份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已经达到2.9%,美联储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增长率也已经达到2.3%,超出了2%这一美联储的通胀目标。一般情况下,美联储用小幅加息这一微调手段,能够抑制过热趋势,延长美国经济繁荣时期。美国历史上最长的加息周期是3年,即加息3年后经济会出现衰退。这一轮加息周期是从2015年12月开始的,到2018年12月马上就是3年了。故美国经济繁荣在近期到顶可能性比较大。而且,目前美联储的小幅加息政策效果减弱。今年6月,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2%以后,1年期至30年期的美国国债收益率都没有跟着上升,反而出现了下降。同时,1月和3月期的美国国债利率反而低于2%。这种状况是非常不正常的。说明美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泡沫化。泡沫化使得美国目前这种加息的方式已经抑制不住经济过热,也抑制不住泡沫的进一步累积。如果美联储继续目前这种小幅加息的作法,则美国经济就会迅速走向严重过热和严重泡沫化。如果美联储采取更大幅度的加息和更加紧缩的货币政策,如通过大幅度减持美联储持有的资产回收美元,则有可能提前终结美国这一轮繁荣,也提前刺破当前的泡沫。所以,美国这一轮繁荣快到终结的时候了,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经济基础会受到削弱。

另外,美国经济繁荣的同时,世界其他地方的经济状况出现了恶化现象。欧洲和日本经济增速已经下滑,诸多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处于不稳定之中,经济下行风险变大。也就是说,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国还在保持强劲增长之外,其他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却在恶化。简而言之,现在美国经济繁荣是以其他国家的经济回落为代价的,这是以邻为壑的政策所导致的。这种情况会使其他国家更加坚定地反对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

可见,国际形势正在出现对我有利的发展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利因素会更多。时间会证明,一方面,中国坚定的市场化改革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方向不会变,中国的发展会越来越有利于全球的发展;另一方面,与中国打贸易战是有很大代价的,将失道寡助的。应对中美贸易冲突,需要认真对待国际环境中对我不利的因素,更要认真识别对我有利的因素,充分利用对我有利的时间窗口,解决好贸易纠纷。

(作者:姚枝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0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