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吗?——对一个网友评论的回复

作者:胡懋仁 来源:北航老胡之闲话 2019-03-26 589

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吗?

——对一个网友评论的回复

胡懋仁

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吗?——对一个网友评论的回复

在我写了《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去与现在》的文字之后,有网友表示极大的不同意。这位网友还发了如下的评论。这里只列出这位评论的其中一部分:

【“说中国的国有企业效率本来比较高,是因为文革造成了效率低下,这种说法完全不是事实。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它内部、固有的,跟文革这些外部因素关系不大。苏联东欧这些国家并没有经历过文革,他们的国有企业效率同样低下,最后不得不走向灭亡。不仅是前社会主义国家,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国营企业的效率都是不如私营企业的,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且这个结果,也可以从逻辑上推导出来,你可以看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的论著。所谓文革前中国国企经济效益高,这不过是中国官方的自说自话,是一种宣传,而不是科学的事实。”】

这位网友的评论后面还有,但涉及到对我个人的攻击,这里就先不说了。

在这篇评论里,有几个全称判断,即“所谓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它内部、固有的,跟文革这些外部因素关系不大。”什么原因是国有企业内部所固有的?这位网友没有说,我也无从知道。而所谓苏联东欧的国有企业效率同样低下,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这位网友也没有说。

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判断不过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所支持的新自由主义编造的谣言。这种谣言的目的就是要诋毁社会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张目,为彻底摧毁社会主义而实施的阴谋的一部分。

这位网友的评论完全没有事实依据。就拿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来说,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就达到了两位数。注意,这是工农业总颜值,不是GDP,即所谓国内生产总值。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那个时候,中国经济的增长也按GDP来计算,那增长的速度还要高。

据有关统计,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原定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实际达到18%。1957年手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83%,平均每年增长12.8%。1957年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59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机床产量达2.8万台,比1949年增长17.7倍;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糖86万吨,比1952年增长92%。

特别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工人们有一种非常自豪的主人翁意识。他们积极努力地创造着。那些创造了先进生产技术工艺,不断突破生产定额的工人们,如王崇伦、郝建秀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就是国有企业创造高效率生产力的突出代表。

这样的高速度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在工业化之前,中国完全没有工业基础,所以在刚刚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的时候,速度增长达到一个很高的速度,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样的高速度或许在今天看来,算不了什么。可是在那样一个年代。我国工业从无到有,在很多领域和部门都构建了最基础的工业布局,为今天中国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非常有力的基础。或许我们的经济基数很低,这样的速度在这个网友眼里可能不值一提,但是,这样的速度在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相比,无疑是名列前茅的。

苏联的工业化,速度也是相当快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的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的速度分别是28.5%和11.7%。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分别是19%和14.8%。不知道在这位网友看来,这样的速度是一个怎样的低效率。苏联在西方国家于1929年的经济危机与大萧条中,依然保持着增长的高速度,这引起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和关注,美国一些大资本家还纷纷访问苏联,世界上也有更多的人们要去苏联看一看,要看看苏联这个原来落后的农业国是怎样快速发展起来了。

二战后,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速度依然是相当快的。至少与同期西欧相比,丝毫不逊色。当然,东欧的底子比西欧要差,基数也是要小了不少。所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在发展速度上并不比西欧慢,但总体增长的总量比西欧还是稍差一些,但这与所谓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没有任何关系。

我参加工作是在1969年,是党的九大刚召开没几天。我们这些工人,包括我们这些新进厂的工人,在工作中依然一丝不苟,认认真真,不怕脏,不怕累。很多新进厂的青年,争着要去最苦最脏的锅炉房工作。这就是那个时代中国青年工人的心胸和觉悟。虽然我们对厂里的那个鼓吹极“左”的头头恨之入骨,但是我们在工作中都是不惜力的。在那个时代,谁要偷懒耍滑,那肯定是被人们所看不起的,是一定会被不屑一顾的。在这种国有企业工作的工人们,都有着高度的自觉性。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老工人们还有以过去奖金形式转化过来的附加工资,而年轻工人则完全没有这样的待遇。即使如此,青年工人也没有丝毫的怨言。每当我们看到我们生产的产品被送往全国各个大型水电枢纽工地的时候,如青铜峡、龙羊峡、刘家峡,我们内心里不由自主就产生一种自豪的心情。那些在电台电视台经常出现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竟然也有我们的汗水浇灌其中。这样的心情是多么让人豪情万丈。这样的心情,那位网友怎么可能理解,更不用说他有体会了。

后来,从兵团和插队农村回城的知青,也有进入我们厂工作的。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我们几乎一样,他们在哪儿劳动都是一把好手。文革中,确实有不少企业因为砸烂了管理制度,使企业生产受到影响甚至严重的损失,但仍然有一些企业坚持生产,为国家在最困难的时候奉献他们的一己之力。

国有企业后来出现的问题,一个是因为搞了接班顶替,通过这种形式进入企业的青年工人,缺乏应有的教育和培训,加上厂里的职工也都是看着这些孩子们长大的,在管理上缩手缩脚,后来这些接班顶替的青年职工开始成家结婚,这职工之间的姻亲关系对于企业的管理更是一个大难题。领导不想管,车间不愿意管,班组长不敢管。这样的松懈状态怎么可能不让企业管理出现大问题?

再一个原因是,在国家给了国有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利,而且不再直接经营和管辖企业的时候,企业领导者的权力大增。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有效的监督没有跟上来,某些企业领导把自己当作老板,并且开始胡乱作为。这也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内,国有企业出现很多复杂问题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是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国有企业面临着一些不公平竞争的环境。我考察过一个生产钢笔和水彩笔的企业。那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很好,但面临一些乡镇企业或者私营企业的不公平竞争,如偷工减料,给采购人员送回扣等方式,大量挤压了国有企业的销售空间。国有企业还要负担企业退休职工的医药费用与养老费用,负担远大于新兴企业。这都给国有企业增加了生存的难度,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和效益的下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也有一个逐步适应市场的过程,在企业没有完全适应之前,出现效益的下降也是某种必然的状态。

但这些问题都与所有制关系没有关系。正如大量私人企业天天都有破产倒闭的一样,那所谓私营经济优于公有制经济的传说到底体现在哪里?

至于那位网友对我个人进行的攻击我没有列出来,也不想对他进行驳斥。因为他太无知,被新自由主义严重洗脑。跟这样的人辩论有关我个人做法的对错非常不值得。他的那些全称判断没有一个拿得出站得住脚的依据,不过是人云亦云而已。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0
0
0
0
3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