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

作者:红色小兵1226 来源:红色小兵 2021-07-29 799

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

红色小兵1226

  国家应该怎样治理?社会应该怎样发展?人民应该怎样生活?

  作为市井小民,人微言轻,但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有些话我们觉得还是不得不说。

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

  最近几天,国际国内新闻尤其多,日本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举行,河南洪灾正在争分夺秒抢救,南京疫*情正在全力以赴抵抗,甘肃沙尘暴正在怒吼狂啸……

  凡此种种,自然也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为了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地方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正如河南洪灾官方所言,这是“千年一遇”的洪水,诸多恶劣自然灾害同时凑在一起,估计也是几千年难遇了吧。

  不可否认,为了国家良好发展,我们的社会各界都做了相当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日新月异,国家日益繁荣,不管是经济、环境、民生、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我们都有拿得出手的成就,这一点无需多言。与这些成就相匹配的,是奔走于各行各业的人才,人才当然是我们各行各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了!在此谨向每位奋斗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同胞致以崇高敬意!

  但话又说回来,我们的奋斗为了什么?为了个人价值体现,为了家庭幸福安康,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个人价值如何才能得到体现,家庭如何才能幸福安康,国家如何才能长治久安?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问题,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河南今年的这场洪灾,毛时代在一穷二白基础上修沟渠、修河坝、修水库,能确保全国各地几十年旱涝保收,为什么今天,我们在毛时代修建的水利设施基础上,发展了这么多年,却抵抗不住这场洪灾呢?不仅如此,众所周知的1998年抗洪,去年的鄱阳湖洪灾,今年又是一个河南洪灾,动辄“百年一遇、千年一遇”,这里面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不是太多了?没有要责备任何人的意思,只是觉得我们经历了这么多,是不是应该汲取一些经验教训,好好治理一下了?

  偌大一个国家,难道要让我们每年都为受灾群众默哀,为抗洪英雄点赞吗?

  过去的事情无需多言,根本性解决此类重大问题,防患于未然才是王道。

  同理,疫情也是一样,我们虽然至今不知道新冠病毒是怎么产生的,但它既然已经产生,并对整个世界造成如此严重影响了,就应该拿出一个可靠方案解决好它!

  多少年来,中医在此路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不杀病毒,却能驱赶病毒,使病毒不能为祸人类,这不是很好吗?但我们有人却偏偏不想承认中医在抗疫中的巨大贡献,何苦来哉!

  真的希望我们,在对待国计民生问题上,多从长远考虑,不要目光短浅:

  社会发展不能重城市而轻农村,城市发展只要有人就可以,农村发展却是要解决怎样才能有人的问题。“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没了农村的发展,人吃饭都成问题了,还怎么发展城市呢?

  不要说通过进口粮食过活,作为世界级大国,谁会平白无故帮你养活那么多人?

  自己的东西发展不起来,依靠从外面进口,怎么可能解决好大多数人的问题嘛。短期来看,为了利益,大家还可以交换着来,长期来看,为了瓜分更大的利益,随时翻脸的事情多了去了,到那时,我们又拿什么来养活这么多人?

  21世纪,我们应该崇尚山水城市,崇尚农村就地城镇化,而不是画地为牢、大军搬迁变城市。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可以没有城市,但不能没有农村;可以城市小一些,但不能让农村萎缩!至少现在,我们农贸市场上陈列出来的绝大多数农产品,依旧是农村生产出来的,而不是靠进口。所以说,关注农村发展,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是千年万年大计!

  同样,教育关乎一个国家未来发展,不单纯是个别家庭的责任,所以,教育的压力不能全由个人小家庭来承担。如果一个大学生全靠农村家庭抚养起来,毕业出到社会后,他只会顾及小家庭,而不会考虑国家、社会发展大业,我们的教育就失败了!教育不应该掌握在私人手中,必须公立化,谁要提教育产业化,一定别有用心!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思路,不得不慎之又慎啊。

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

  医疗也是一样,医疗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而不是为了保障少数人长寿!医疗的发展不应该是单纯的尖端化,有钱人只要砸钱,什么器官都给你翻个新,穷人则只能带着浑身疾病望洋兴叹,这是一种病态发展!

  医疗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那就势必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基础相适应。我们在提高人民收入的同时,医疗必须低廉化、多样化、普遍化,而不是集中掌握在某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医疗机构手中。

  总之一句话,国计民生问题,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一些,经济利益只是短期利益,国家长治久安才是长期利益!

  关乎国计民生的,谁能做得让民众满意,让大家不再患得患失,让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让个人生活有盼头有希望,谁就能获取最大最持久的群众利益!

  这才是治国之道、社会发展之道啊!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1
7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