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2014年中美日三国之间不需要战争

作者:孙锡良 来源:作者博客 2014-01-16 434

  观察——2014年中美日三国之间不需要战争

  看世界的前途,不能不观察中美俄欧的关系动向,看亚洲的前途,离不开对中日关系的正确把握,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选择都不是个人选择,必定是国际选择,如果用终极的外交手段——战争来说话,你必须做好面对亚洲和世界声音的准备。

  当前,在中国国内,无论是居于哪一个立场的评论者,似乎都对2014年的战争可能性抱以期望,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对既不反省历史又不尊重现实的日本必须用战争来教训它。我个人认为,这种声音的存在是可以理解的,也应该有其存在的空间与必要,它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外敌干扰或入侵的一种态度,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击强敌的一种自信。然而,不应该把战争准备过程中的舆论战等同于现实必要的战争。

  对于2014年,我的基本判断是:中美日三国之间不会因钓鱼岛问题打一场局部战争。

  看中日之间是否会打仗,关键因素在美国,所以,分析美国参与战争的可能性对分析中日之间是否有战争至为重要。在目前状况下,美国是否乐于中日开战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美国是一个现实主义国家,对战争效益的权衡与计算十分讲究,它不会擅自开启影响自己国际控制能力的战争。

  从经济形势看,美国虽然没有走出低谷,但有好转迹象,并不需要通过战争来转嫁危机,相反,若中日之间爆发战争,美国难想独善其身,战争有可能再次把美国推向危机。美国民众心理上相对而言更倾向于亲日,但这并不表明美国人会愿意承担经济苦涩来帮助日本,人们有时可以忍受危机痛苦,但危机刚一好转就再次转入新的危机往往是更痛苦而难以接受的,美国人不会接受这一结果。

  从军事上看,美国的战略家也不会有轻易在东亚点燃战火的设想。大家不妨回看一下美国近五十年的战争历史,它从来没有选择一个大国作为对手,选择的都是实力不济的对象,即便这样,美国还是栽了几次跟斗。面对大国,美国人最理想的方案是制造危机,而不是制造大国战争,如果它有意制造中美日三方的战争,其结果是既定的,美国不可能捞到好处,如果只是制造危机,它就可以从两边得到实惠。打小国,战与和,美国可以相对自如地掌控,打大国,美国未必能得到预料的结果。

  从美国的全球战略上看,它也不愿意中日过早开战。说美国希望中日长久和平共处决非实话,但说美国急于挑起中日战争也非实话。美国重返亚洲是一个长期战略,而不是短期的应对之策,要实现这个长期战略,必须有一个精心布局与谋划的过程,包括对东亚、中亚、南亚及东南亚等各条块的布局,美国的长期目标是想通过自己的实力影响甚至决定亚洲的前途。如果近期之内中日开战,任何结果都不符合美国利益。

  若日本战败,美国难袖手旁观,作为同盟国,难以向日本国民交待,旁观意味着美日同盟将自然解体,日本国民不会接受这样见死不救的假盟友,美国在东亚的最重要基地将不复存在,日本以忍辱负重的心态走向独立国家顺势而成。

  若日本围绕钓鱼岛的战争获胜,中国将肯定不会接受结果,将战争扩大化是必然选择,否则,绝对无法向13亿中国人交待。然而,一旦战争扩大化,中美之间就决无和平可言,美国经营多年的亚洲利益将有可能付诸东流。二十一世纪,中国不能打赢对日战争的几率不大,除非自己被灭亡。

  综上所述,美国因素将不欢迎2014年中日开战。

  再说说日本的思维。

  日本自二战之后,一直以一个“非正常国家”的状态存在于世界,经济大国并没有带来相应政治大国的地位,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对待战争态度的错误认识,导致其不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国的束缚。自吉田内阁、鸠山内阁再到池田内阁,虽然都能接受日本约束,但一刻也没有停止希望成为正常国家的努力,然而一直未能成功。随着老一代日本人的离去,战后新生代逐步形成了新的日本观,成为正常国家的呼声渐成力量,日本很多人把挑战中国利益作为其精神复兴的切入点,钓鱼岛只是其中的一盘菜而已。

  日本挑战中国利益,表面看是针对中国,其实也是一箭双雕之举,一方面可以把美国捆绑在自己的身上,让中美之间正面碰撞,即使不打战争,中美也不可能战略性友好,日本可以暂时性利用美国。另一方面,日本可以为未来放弃美国找到合适的方法,日本人利用其面临“中国威胁”的假象强行推进自己的强国思维和军事道路,即便美国反对也收效甚微,因为日本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也是美国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毫无疑问,日本将在美国的眼皮底下快速地武装自己,进而为独立决定自己命运做好准备。在羽翼未完全丰满之前,日本并不真正希望与中国开启战争。

  从政治上看,日本也难以随意启动战争。钓鱼岛问题虽然是日本一直关注强调并重视的课题,但近几年来的矛盾尖锐化可以说是日本政治的失误所致,由主动的开始到被动的现实,应该说已经给日本政客敲响了警钟,进一步玩火自焚的事件估计不易实施。日本政治看似民主政治,其实仍然是派阀政治,首相的权限并没有形成高度集中的局面,为了国际政治需要,任何一位首相都有可能瞬间辞职,以化解某些特殊事件的困局。日本内阁为何短寿?因为日本政治因势、因时、因事而变的传统长期存在。短期讲,日本政客不愿意也不敢扣动扳机。

  从经济上看,日本不具备同中国开战的条件。虽然近期日本经济有暂时性好转的迹象,但这并是一个长期讯号,日本经济的外向性极强,无论从资源还是到商品无不是这样,战争一旦开启,日本经济必然直下,它已经不可能象二战之前那样利用战争掠夺并控制世界的经济成果了。过去,日本是以战争维持战争,今天,战争只能加速它的衰退甚至是灭亡,因为中国、俄国、美国和亚洲其它国家都已经不是百年前的实力了。

  最后,不能不简单地考量一下中国自己。

  从微观的军事角度考虑,中国不应该急于开战。钓鱼岛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决不能寄希望于一次战争解决问题。如果单独围绕钓鱼岛开战,中国未必能取得海战胜利,更别谈稳固地收复主权,若不能在海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于国于民很难交待,如果将战争引向深入,即使军事结果凑合,但自身必定遍体鳞伤。

  从国内政治角度看,中国也不至于要在2014年对日开战。大家很清楚,受国内外干扰影响,国内政治形势十分复杂,各种倾向性因素大量存在,虽然表面看,民众的情绪支持战争,但是,真的打响战争,急速分化的局面会立即形成,若战争形势不可控,结果可想而知,我不认为决策集体会不顾国内因素匆忙打仗。

  从经济角度看,中国近期不宜与日本开战。虽然中国有自己相对于日本优越的一面,但是,中国经济对世界的依赖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并且依赖程度也相当高,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依赖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存在双向不理想因素。中国经济看似受危机影响较小,其实影响极深,如果不是夸张地用房地产业支撑经济数据,中国恐怕并不比欧美国家数据好看多少,在产业结构方面其实表现得更差。

  从周边环境来看,中国也没有必要过早与日本开战。我曾经在《热战时代》一书中提到“四个战场”的问题,东海方向只是其中之一,南海、南亚与黄海都很敏感,全面认真细致地做好四大战场的战略规划比急于开战重要得多。如果用做大国的要求来评估中国战略,“战争准备”十分重要,只有从技术到物质再到实战都奠定相应基础的前提下才可以选择大国作为开战对象,在此之前,敲打不听话的小国更为合适。不过,敲打小国也只适合用“无准备战争理论”,不适合于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模式。

  当今的世界已不是中美俄的世界,当今的亚洲也不是中日的亚洲,和平仍然是主基调,大国之间应该建立有限平衡的和平机制。钓鱼岛问题尖锐、激烈而且复杂,中国的主权诉求不能丢,但它不是中国参与世界事务的拌脚石,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实现和平的捍卫主权呢?请看本人2013年有关中日关系的相关文章。

  2014年,中日之间顶多只有象征性擦枪走火,决不会有局部战争,中美日三国都会继续按自己的步伐规划未来,和平的准静期会得到维护!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孙锡良
孙锡良
0
0
0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