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第三次中日战争”,愿望不错办法不灵

作者:张志坤 来源:作者博客 2014-02-21 484

  ——解读郑永年《如何避免第三次中日战争》

  中日战争的危险如此日趋严重,以至于连新加坡的人都格外地关心了起来。近日,新加坡郑永年先生的一篇《如何避免第三次中日战争》的文章甚为惹眼,中国的各大媒体、网站纷纷予以刊载,一时间,有关如何避免第三次中日战争的话题成为时议之焦点。

  危险的第三次中日战争,真的能够通过人为努力加避免吗?说实话,回答这样的问题,没有绝大的勇气与超人的智慧是不敢染指的,是以笔者怀着极大的敬意认真拜读了郑先生的大作,读毕却不仅嗒然若失,以为该文所表达的愿望固然不错,但所提及的办法却实在不灵光,为此不得不说上几句。

  认真阅读理解郑先生《如何避免第三次中日战争》一文,以为其中提出了两条避免中日战争的办法:

  其一,等待美日反目。

  郑先生的这一主张见诸于该文的第二部分,标题为“不能老是停留在情绪阶段”(有的媒体写为“不能再误判美国因素”)。在该段落里,郑先生判定,如果现阶段中日发生冲突,美国定会站在日本一边,但随着日本的发展和美国的相对衰落,日本 “必然对美国构成巨大的压力”,并且还能让美国在日本呆不下去。接下来是什么,郑先生并没有挑明,但笔者理解,合理的逻辑是,美日矛盾将突出起来,中国就能坐山观虎斗了。

  其二,用“准冷战”的办法对付日本

  这是该文的第三部分,在该段落中郑先生创新性地提出了“准冷战”一词,具体什么叫“准冷战”,语焉不详,但总之不是热战就是了。郑先生提出,中国可在“准冷战”的状态下,等待中国强大起来,“就像在唐朝那样或者今天的美国那样”;等待中国军队强大起来,“能打胜仗了,日本或者任何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威胁也就自然消失了”;“或者等将来整个东亚发展到欧洲那样的程度,经济发展提出更大的整合要求,并且中日两国政府也愿意合作,这样就会出现类似欧洲那样的情况”,中日战争也就打不起来了。

  上述这些就是郑先生在《如何避免第三次中日战争》这篇大作里提出的办法。这样的办法真的能行吗?

  窃以为,这样两个办法根本无法回答如下问题:

  第一,如果在美日反目之前,日本就向中国发动战争,或者干脆,就是现在,日本依仗美国肯定将站在日本一边的有利态势,发动一场与中国的军事冲突,中国怎么办?

  第二,支招中国用“准冷战”的办法,那么日本同意吗?如果日本不同意,坚持要么彻底的冷战,要么坚决的热战,不许回避,那中国怎么办呢?

  说实话,郑先生的办法无非就是消极等待、妥协退让的代名词,只不过是羞于挑明而已。什么“主要的还是需要理性,不能老是停留在情绪阶段,无论是民族主义式的还是义和团主义式的。中国必须清楚现阶段的最高战略目标仍然是可持续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对付日本是为了避免中国的现代化再一次被中断。既不能因为来自日本的威胁而被迫中断现代化,更不能因为自己非理性的对日政策而自我中断现代化”。似乎避免中日战争理所当然地是中国责任似的,似乎是中国的“民族主义”或者“义和团主义”引发了中日战争危险似的。当然,谁也不能因此就说郑先生的用意有什么不良,因为避免第三次中日战争的立意毕竟还是好的,但如此定位中国民众及中国针对日本的反制措施,也未免太过了吧。

  其实避免中日战争,早在第一次中日战争、第二次中日战争的时候,很多中国人就为此殚精竭虑,使用了各种可能的办法与手段,比如李鸿章,把希望寄托在国际调停上,说 “一唯国际调停是依”,结果落空;再比如蒋介石先生,把希望主要寄托在“攘外必先安内”上,对日本的野蛮入侵采取忍让妥协尽量往后拖的办法,结果是国内矛盾日趋激化,非但“安”不下来,最后连自己都成了兵变的俘虏。他们可能不如郑先生高明,但就算郑先生很高明,上述办法就一定灵光管用吗?没办法,对此笔者只好摇摇自己的朽木脑袋了。

  写出上述意见,并不是笔者不自量力地想争论什么,而是想说明,对于新的中日战争,“避战”的办法是非常危险的,这种办法,不仅将使中国在中日之间的博弈中陷于被动,而且这种消极妥协的路线发展下去,中国还将面临更多的难堪,因为按照这等“避免”逻辑,中国进一步还需要避免朝鲜半岛的战争,避免同印度的战争,避免同菲律宾的战争,这样一路“避免”下去,还有完没完?如果谁都可以拿战争对中国讹诈一番,中国将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呢?所以,对于新的中日战争,正确的办法应该是勇敢地迎战,应该用更大更全面的战争手段对付日本的战争图谋,借用一句老话,就是“止”戈为武,以战止战,只有这样,才有中国的崛起,否则,就只能屈辱地在地上爬行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0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