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援少将:中国要抓住战机 该出手时就出手

作者:佚名 来源:解放日报 2014-08-18 1836

 (原标题 罗援:中国必须加强军备抓住战机 该出手时就出手)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8月14日下午,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春秋综合研究院主办,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承办的2014“世纪中国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论坛以《回望“甲午”:中国与世界》为主题,以反思“甲午”为契机,探索中国处理与世界关系之道。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表示,当下我们反思甲午战争,不仅要追溯种种历史细节、回顾历史的成败得失,更要放眼于国家战略、国家治理、海权意识、国防意识等诸多方面,挖掘那场战争的深层影响。以下为本次论坛的主要观点集纳。

  罗援(少将,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可概括为十大教训,即:一、国殇伤在政体上,体制落后必然挨打。二、战败败在贪腐上,腐败不除,未战先败。三、强国必须强军,军不强最多是一个富国,永远成不了强国。四、强军必须观念创新,观念落后,满盘皆输。五、强军重在塑造军魂,无勇之军将是散沙一盘。六、强军必须强装备,装备强在于量够质优。七、强军必须常备不懈,有备才能无患。八、强军必须综合集成,任一短板将导致全局失败。九、强军必须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剑不如人剑法要过人。十、敢战方能言和,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很难得到。其中第一、二、五个教训更值得警醒。

  事实证明要想求得和平,只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以夷制夷必将被夷所制。我们必须加强军备,且有英明的决断,抓住战机,该出手时就出手。

  姜鸣(近代史学者、海军史专家):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日本把效法西方、“脱亚入欧”、政治改革列为国策,通过明治维新,消除藩封割据,完成了中央集权和君主立宪政体。同时,又把海外扩张,以朝鲜为跳板,踏上中国大陆,继而征服世界作为其发展的具体步骤。

  中国政治家很早就看出日本崛起对中国生存的威胁。1874年底,李鸿章就指出:“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他疾呼重视海防,组建北洋海军。从1874年至1894年间,中日两国的军事对峙或冲突共有四次。此外,北洋海军的主力舰只还在1886年、1891年、1892年三次访问日本,向日本展示中国铁甲舰的威力。

  然而当时,清政府刚刚经历了镇压国内太平天国起义的十几年内战,还有平定西北回民起义和驱逐阿古柏势力入侵新疆的战争,总体上国力衰落,缺乏再行战争的精力和实力。日本经历明治维新,中国经历洋务运动,但一个处于上升、一个处于下降,在20余年里,渐渐地拉开差距,最终两国的态势发生了易位。

  彭光谦(少将,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日本军国主义从甲午战争开始的军事扩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到达顶点,并遭到彻底失败。但是滋生日本军国主义的要素和土壤并没有得到根除。今天,趁美国战略东移之机,日本军国主义找到了借尸还魂的突破口。

  走向军国主义的日本将是亚太地区的麻烦制造者、现状改变者、和平破坏者、战争策划者,是当前亚太地区战争危机的主要策源地,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国家安全不能不正视的严峻现实威胁。我们要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与俄罗斯、韩国、朝鲜,以及南亚、东南亚、欧洲各国结成广泛的制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国际统一战线,坚决维护国际法尊严,维护建立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文件基础上的战后国际秩序。在建构中美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下,我们要让美国明白中国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坚定意志与坚强决心,清醒地认识到对日姑息养奸、战略纵容,终将祸及自身。

  冯绍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在纪念甲午战争120年之际,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呢?以我个人之见,有必要考察一个核心的问题:那就是现代化进程与对外政策、现代化和战争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从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一直到1905年日俄战争,乃是东北亚地区国际体系确立过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段。这一时段复杂历史的实质在于:经过了在大体同一时段发生的、自觉和不自觉地以大体近似的改革为目标的现代化进程之后,地处东北亚地区的中、日、俄等主要国家,如何来处置彼此之间的国家利益的尖锐冲突。

  在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历史已经初步地提供了在大体和平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利益和意愿相互交换的基本格局。现代化,可以不一定意味着战争。今天的亚洲,在现代化竞争和冲突的重重迷雾中,依然存在着实实在在的可以争取和平的一系列条件,容当珍惜。或许,这远比打一场战争来得更加艰难,但这恰恰是值得告慰先人的一项无比重要的意愿。  (王珍、张钰翰 整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1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