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中国不宜直接参与打击ISIS

作者:梅新育 来源:环球时报 2014-09-11 1941

 “伊拉克与沙姆伊斯兰国”(简称ISIS)似乎正在面临国际统一战线的联合打击:美国已出动战机数次空袭;国务卿克里5日宣布组成打击ISIS的十国核心联盟,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波兰和丹麦加盟;阿拉伯联盟7日表态支持美国打击ISIS…… 据称拉中国参与打击ISIS,也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访华的目的之一。

  尽管中东是中国最大石油进口来源,尽管中国在越来越大的规模上开展海外“维稳”势所必然,但政治和经济基本面决定了中国不宜直接出动武力对ISIS进行打击。

  从经济基本面而言,主张我国直接打击ISIS的依据之一就是保障中国石油供给和油价稳定。然而,这类地缘政治性风险危及石油供给、推高油价的前提是武装组织占领了主要油田,破坏油田生产,而且正值世界市场石油供求关系比较紧张之时。但现状则与此完全相反,世界经济增长减速,作为能源消费增长主力的新兴市场减速尤为明显;中国经济结构演变,服务业占比上升而高能耗产业占比下降;……这些都决定了2012年以来全球石油市场实际供求关系已经从偏紧转为偏松,而且还将进一步放松。

  同时,ISIS不仅未能控制伊拉克主要油田,而且他们的实际行动早已表明,这个残酷但精明的极端主义组织不会亲手杀掉会下金蛋的母鸡,反而会大力推动控制区内的石油生产,以获取金钱。同样的行为也曾发生在控制了重要油田的利比亚武装身上。因此,与市场流行、且为投机者反复炒作的观念相反,这些“地缘政治性风险”带来的变局不仅没有破坏、反而稳定和增加了原油生产。

  即使不考虑中国在海外“维稳”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等方面因素,仅从政治基本面看,我们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宜直接参与西亚、北非等地的维稳作战。作战的前提是在国内外凝聚了必不可少且足够牢固的政治共识,而这恰恰是目前乃至未来五年、十年国际社会都难以做到的。

  之所以难以就打击ISIS凝聚牢固的政治共识,是因为国内和国际社会迄今未能直面这类武装诞生壮大的真正根源;是因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出于狭隘的民族宗教感情而根本不认为ISIS之类极端主义武装是罪人,反而借口这样那样的名目将其捧作反抗西方或中华“霸权”的正义之士;还有太多人不愿直面正义之战也必然要付出的生命财产代价,他们目前对打击极端主义的三分钟热度太容易冷却而走向反面;更有心怀叵测之辈企图蛊惑中国深陷泥潭火坑,从而坐收渔利。

  倘若我们如同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那样在这一地带的“维稳”中投入过大力量,在当地宗教极端主义仍持续膨胀的背景下,我们就可能会堕入西方彀中,深陷陷阱,徒然消耗我们的国力。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反对包括ISIS在内的这类极端势力,警惕其对中国的觊觎和渗透,但我们不应为人火中取栗,不应让自己在这场持久战中沦为“先烈”。▲(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梅新育
梅新育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3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