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的思考:时代呼唤血性回归
前段时间,电影《战狼》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其中一句台词让无数观众热血沸腾:“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虽然部分剧情比较夸张,但它宣扬的祖国利益至上、彰显的军人血性豪情,值得肯定与推崇。
一段时间以来,“血性”这个词也再度引起官兵热议。血性,是精神之刃、意志之锋。古今中外,任何一支能打硬仗恶仗、战功卓著的军队,都不会缺少这种气质,也都极度重视这种气质。
培塑血性军人,锻造血性军队,不仅考量着各级带兵人的责任担当,更是能打胜仗的必然要求,履行新使命新任务,必须把血性的刀锋淬砺得无坚不摧、所向披靡。
我军素以血性胆气闻名于世。然而,面对近30年无战事淬火检验,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文化和习气的侵蚀,面对官兵成分结构的变化,我军这支威武之 师还能不能继续威武?还能不能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股血性胆气?还能不能在战争来临时不辱使命血战到底?这是时代对当代军人的终极拷问,所有有良知的军人都 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高级将领更应该直面此问。
探析血性之内涵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只有一次,没有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 于鸿毛”,在面对生死这个问题上,一个人是苟且偷生还是舍生取义?是英雄还是孬种?有没有血性将在这样的追求分野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毫发毕现。
血性,是国家民族强盛的脊梁。
霍去病远征匈奴,班定远投笔从戎,岳武穆精忠报国……一代代仁人志士、英雄豪杰,都以驰骋沙场、马革裹尸、捐躯报国为荣,而以贪生怕死、懦弱无刚、叛国投敌为耻。正因如此,梁启超曾断言:“中国民族之武,其最初之天性也。”
一个没有脊梁的国家和民族,注定无法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没有尚武精神,缺少男儿血性,贪图安逸享乐,这个国家和民族必然走向衰败和灭亡。只有 将勇猛尚武视为美德,将国家民族安危纳入己怀,才能有顽强不屈的意志和行动,才会有赖以为系的精神纽带,越是在危机困难的时候,越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 心力。
犹太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磨难,被埃及人奴役,被阿拉伯人驱逐,被罗马人统治……他们曾经失去家园,信仰被践踏,同胞遭屠杀,600万犹太人血流成河,但他们一直在抗争、战斗。
以色列作为世界唯一的犹太教国家,面对5个阿拉伯邻国军队四面围困的绝境,爆发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斗力,创造了60多年来与阿拉伯国家所有战 争胜利的奇迹,改写了受尽屈辱的历史。犹太人奉行的就是有恩必报、有仇也必报的原则,凭借和倚重的正是其深沉厚重、千年不灭的民族血性。
历史一再证明,任何自古至今延续的优秀民族和伟大国家,无一不是深深打上了血性烙印,他们血性的火种一直没有熄灭,一直都在艰难或旺盛地燃烧着。
血性,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中华民族从不缺少血性,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缔造的人民军队,更是以超乎寻常的血性胆气闻名于世。“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是人民军队无比豪迈的血性宣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军队气壮山河的血性诗篇。
在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上,不管敌人多么强大,他们最终都败在了曾经缺衣少食、装备落后的人民军队手下。我军所凭借的、占绝对优势的,是坚定的信仰,是不屈的精神,是充盈的血性。血性,是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战胜一切敌人和艰难险阻的一大法宝。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官兵高喊:“打土豪,分田地!”擦干身上血迹,掩埋同伴尸首,继续战斗,让星星之火燃遍全中国。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3个师4万多名官兵,仅有红军时期从国民党军队手里缴获的1万多支型号各异的长短枪,每支枪平均只有30发子弹,更多的官兵 不得不拿着大刀长矛这样的原始冷兵器冲锋陷阵。正是这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血性豪气,首先从精神上压倒了对手,创造了一幕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 劣胜优的战争奇迹。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我们的前辈们硬是凭着简陋的武器装备和冲天的血性豪气,打出了国威、军威。美军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志 愿军一听到冲锋号就拼命向前,“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回忆说:“只要它(冲锋号)一响起,共产党的军队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全都不要命地扑向联军,每当 这时,联军总被打得潮水般溃退。”
李奇微所说的“魔法”,就是我军能打胜仗的血性。
毛泽东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评论:“这支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军人该有怎样的血性?再次聆听伟人穿越时空的声音,应当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
血性,是军人赢得胜利的刀锋。
军人生来为打仗,冲杀拼搏在战场,能打胜仗方显英雄本色。追求胜利,指向打赢,军人不可一日无血性。血性缺失的军人等同于被阉割的宦官,血性缺失的军队犹如卷刃的刀剑,挥之易折,斩而不断。
有血性是人民军队战胜强大敌人的制胜法宝,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精神利刃。军人的血管里流淌的不能仅仅是热烈的鲜血,更应该充盈着澎湃不息的血性。具备铁血的性格,不怕流血牺牲,始终敢于担当,尽职尽责,为了胜利敢于赴汤蹈火,义无反顾,这才是军人的最大荣光。
狭路相逢勇者胜,短兵相接猛者生。如果说血性是一把利剑,那么敢打必胜的豪情胆气就是它的锋刃。纵横欧洲的拿破仑讲过,“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的”。“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讲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我军蔑视强手、逢敌亮剑、有敌无我的血性虎气和豪迈胆气。二十二勇士“攀铁索”飞夺泸定桥,帮助中央红军成功跨越天堑;八路军115师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谁说大刀长矛不能冲锋陷阵?谁说没有枪没有炮就不能打败强敌?只要拥有一往无前、舍我其谁、无所畏惧的精神,就能迸发出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一切任务的磅礴力量,就能演绎出军人无往不胜的不朽传奇。
血性缺失之原因
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就没有战斗力。军人不能没有血性,军队不能缺少血性,否则,我们就无法实现能打仗、打胜仗,无法承载强军兴军的历史担当。
气为兵神,勇为兵本。血性淡化或缺失,不仅是军队和军人的悲哀,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剧。历史也反复警示我们,一支军队如果平时缺乏虎狼之气,战时就会成为虎狼之食。
血性缺失、血气不扬,很多有识之士看在眼里、忧在心头。然而,我们更需要认真想一想、问一问:具有悠久尚武传统的泱泱大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传统糟粕文化影响,导致奴性思维延续。
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总是精华与糟粕并存。不可否认,我国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其消极和落后的一面。两千多年封建帝制专制统 治,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不堪重负,造就了众多国人懦弱和奴性的性格,遭遇外敌强暴时,忍气吞声、随遇而安,腰杆不硬、意志不坚,归顺强者、甘当傀儡,只 要不影响个体生存,谁当“主人”都可以,对培育血性有非常消极的作用;信奉崇尚中庸、恬淡退让、妥协平衡等人生哲学,极大地削弱了竞争的观念和行为;自然 无为、柔弱不争、明哲保身的传统理念,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思想,与面对邪恶敢于伸张正义、面对暴行敢于拔剑而起的血性要求极不适应。
长期和平环境熏染,导致尚武精神缺失。
承平日久、醉享太平,是血性的致命麻醉剂。在物欲横飞的当今世界,香风脂雨下,轻歌曼舞中,军人的血性被一点点蚕食、消解,官兵危机意识、忧患 意识渐渐弱化。反观历史,太平盛世往往是最易消磨血性的温柔乡、英雄冢。“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在一片 歌舞升平、一派和平景象的庇荫下,多少人淡忘了中华民族饱经沧桑、饱受欺凌的屈辱历史,忘记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牺牲奉献。
社会是非导向失衡,导致价值取向偏离。
军队不是处于真空中,社会大环境对军人血性的影响,不容小视。当前,追名逐利、道德失范,价值追求功利化、庸俗化,审美观从崇尚英雄变成了崇拜 白富美、高富帅,男人性格女性化,阳刚之气下降,脂粉味变得越来越浓,“伪娘”越来越多;勇敢、牺牲、奉献等血性行为不再被推崇肯定,英雄被丑化、矮化、 抹黑,老板大款成了所谓的社会精英,处处受人顶礼膜拜……社会上竞争意识和斗志缺乏,正能量不足,面对这些负面社会现象和风气,官兵缺乏清醒认识和警惕, 有渐被“同化”的危险。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强军事业需要血性贲张。面对血性之光逐渐黯然,血性印记慢慢淡化,我们急切呼唤军人血性回归,呼唤铁血男儿内心的真性情。
培塑血性之举措
血性,是强军兴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精神特质,核心要义是习主席强调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血性,就是要胸怀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保持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坚定不畏强敌的必胜信念,发扬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始终高扬血性之旗、砥砺打赢之志。
宜将剑戟多砥砺,不教神州起烽烟。血性不是天性,不会与生俱来,也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持之以恒的锻造淬砺,驰而不息的摔打历练。
血性,需要在追溯精神图腾中升华。
血性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富饶的文化土壤,集成于我党我军历经战火洗礼、传承已久的红色基因。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中的血性精髓,是塑造血性魂魄必不可少的精神图腾。
中华民族历来都是具有尚武精神的伟大民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了无数英雄儿女义无反顾浴血奋战;“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 马革裹尸还”,让千千万万勇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成就了众多气壮山河的辉煌战绩,那些血性勇士赢得了千载荣光,获 得了万世尊崇。
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是一部厚重的教科书,能够源源不断为革命军人灌输血性胆气。人民军队从旧世界杀出一条血路,踏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足迹,创造了 不计其数的辉煌战绩,不仅继承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尚武精神,而且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了崭新的革命军人血性。这种尚武精神始终或涵养着,或潜藏着,或升 腾着。在危难时刻,它总会以一飞冲天的姿态,迸发出耀人眼目的光芒。
一个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容不下英雄的地方,决不会让人民有幸福感和荣誉感。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地、一个社会的价值底座。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就是要崇尚荣誉、激扬血性,闻战则喜、斗志昂扬,敢为天下先,敢喊向我看齐,敢于争第一、敢于扛红旗,为了胜利一往无前、视死如归。
对英雄最好的告慰,就是接过英雄的钢枪,高擎英雄的旗帜,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与力量!
血性,需要在锤炼过硬本领中积蓄。
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血性要在危急时刻自动迸发,必须将使命责任铭记于心,严训苦练淬火成钢。战争的铁血法则告诉我们,战场胜败从来都是靠血性拼杀来搏取的。
军人是要随时准备面对枪林弹雨、流血牺牲的,本领的不足是最致命的不足,没有本领难当重任、难打胜仗。长缨在手,自然不惧形形色色的战争威胁。这柄长缨便是打仗的本领,唯有本领高强才能让血性更加底气十足、光芒耀眼。
“气血不旺,则胆魄不壮。”锻造血性,就是要在破击困难的激战中激荡血性,在战胜精神或肉体的磨难中培塑血性,在难局危局中摔打磨练、砥砺血 性,在近似实战环境的生死考验中激发潜能、迸发血性,切实通过开展极具对抗性的刺杀、格斗等科目的实战化训练,培养官兵强劲的体魄和心智。
血性,需要在培育责任担当中生成。
所谓担当,就是担道义、担责任、担风险,反映的是一种精神、能力和境界。军人的血性担当,更是一种对党和国家、对人民和军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是一种履行使命任务的神圣担当,是战争来临敢于冲锋陷阵,面对强敌敢于亮剑搏杀,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血性源于舍生取义的忠诚基因,只有对祖国爱得深沉,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才能在危急关头作出非常之举,在关键时刻敢于牺牲自己。
军人只有始终具备忠贞的爱国之情、坚定的报国之志,才能有舍身为国的自觉行动,才能有驰骋疆场、英勇杀敌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使命,树 立祖国利益至上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坚决捍卫国家和领土主权,任何时候都对祖国无限忠诚、无比热爱,不惜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将帅有赴死之心,士卒无贪生之念;将军把打仗镌刻心底,士兵就会把打仗熔铸灵魂。“兄弟一心,其利断金”“于生死间,交情乃见”,这种战友真情 可撼天动地,能光照日月。战友兄弟平时患难与共、肝胆相照,战时方能生死相托。“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
血性考验的正是关键时刻能否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能否冲锋在前,危难之时能否挺身而出;对待战友能否亲如手足,情同兄弟,耐心细心,知冷知暖;生死面前能否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血性,需要在砥砺无畏作风中凝聚。
军队要想克敌制胜,不能没有雄风霸气;军人要想有所作为,不能没有铁骨血性。英勇顽强的作风是军人血性最直接、最鲜明的表现,是革命军人昭示血 性的胜利之本。胆识过人才能英勇无畏,萎靡懦弱必然被血腥的战场撕碎。在解放战争中,我军之所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指战员具有 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屈服的血性,具有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勇气。
血性源于英勇无畏、崇尚胜利的信念基因。如若没有横刀立马的豪气底气、刺刀见红的胆识魄力、沉稳从容的心理素质、舍我其谁的虎气霸气,未战先 怯,将来岂能一战!狭路相逢又怎敢亮剑击敌!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把革命先辈的血性基因融入血脉,把“残酷、流血、对抗”等战争最本质的元素贯穿训练始 终,在近似实战环境中直面苦与累、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我军优良传统的精华,是军人胆识的凝聚与升华,体现了革命军人崇高的政治自觉和人生追求。新一代革命军人,只有锤炼军 纪严明、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才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含糊,在艰难困苦面前不屈服,在生死考验面前不退缩,才能出门忘乡、上阵忘死,才能在血与火的战场 上无所畏惧、闻令而起,震破敌胆、克敌制胜!才能确保宝刀出鞘、气势如虹,刀锋所指、所向披靡!
蓝图绘就,战鼓催征;血性不泯,军魂永驻。
习主席在古田政工会上强调:“不论何种艰难困苦的场合,坚决完成党赋予的任务,靠党指挥枪的原则,靠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靠自由信仰和信念结成 的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对党的忠诚。”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途上,血性是我们行囊中必不可少的无形利器。用血性的光辉,守护 军魂、熔铸军魂、映照军魂,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军人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
作者: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彭勃(中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