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辉:信息化战争应有怎样的优势观

作者:王荣辉 来源:解放军报 2019-08-30 387

信息化战争应有怎样的优势观

王荣辉

王荣辉:信息化战争应有怎样的优势观

引 言

优胜劣败是战争的普遍规律。形成和保持军事上的优势,是打赢战争的不二法门。人们在军事实践中形成的对于赢得军事对抗优势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在军事斗争准备和战争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取向,它引领着现代军事实践活动的目标方向。能否确立正确的军事优势观,直接影响着人们为求胜而做出的各种理解、认知、判断、抉择等活动。现代军事优势观主要通过军事理论、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等方面综合体现。

在军事理论上求优

闪电总是在雷鸣之前,理论总是实践之先导。军事理论处于劣势必然导致被动挨打,已成为一条铁律。形成和保持军事理论强势,灵活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战略战术,有利于牢牢把握战争主动权,有利于克服战争的不确定性,从而正确牵引军事斗争准备和作战实践的发展方向。军事理论优势观,实质是对作战理论和建设理论是否来源于军事实践并正确指导军事实践这一现象的根本看法,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一是指导实践有力。军事理论能够成体系化形成,能够拨开层层战争迷雾,透过茫茫黑暗中的内在微光,从逻辑上阐释清楚战争制胜机理的来龙去脉。能够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对军队领导管理和作战指挥实践中遇到的不同层次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出科学合理解释,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指导原则,为备战打仗实践指明方向。二是生成机制科学。适应现代战争体系复杂的特点,理论的生成与军事科技融合发展,能够将传统的经验式、定性化、借鉴式的研究方法与科技支撑的模拟化、定量化、实证式研究方法有机结合,形成“需求研究—提出概念—模拟推演—实兵演练—检验评估—反复迭代—转化应用”的闭环创新模式,确保理论实用管用好用,经得起历史和战争实践考验。三是成果转化及时。先进的军事理论成果能够快速生成,及时进入“滚动更新、活页组装”的作战条令和训练大纲,适时体现在指导部队作战和实战化训练上。军事理论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在长效机制保证下,通过提高其正确性、及时性、科学性,促进依法治军、依法施训等实践活动达到现代化水平。

在组织形态上求优

军队组织形态是军队组织结构和组织活动的表现形式与运行状态,决定着军队能量的大小及其释放形式与效果。形成和保持军队组织形态强势,有利于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快速形成和高效发挥。组织形态优势观,实质是人们对军队组织形态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战斗力提升的根本看法,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军队组织体制编制、组织行为、法规政策等具体内容上。一是组织体制编制科学。军队整体组织结构科学合理、军队各级职权划分清晰明确、作战部队与非作战部队比例合理、军队官兵比例合理、“奇正”作战力量比例合理。军队的领导管理和作战指挥体制健全完善、相互耦合,兵力编制和作战编组充实、合成、灵活、高效。二是组织行为规范合理。军队各级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设计、管理工作流程、成员行为准则和各类技术操作规程等一系列标准规范符合实际、便于执行。作战指挥体系与领导管理体系、各军兵种之间协调机制顺畅高效,能够快速形成联合作战合力。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高、战时管理科学、指挥作业快速准确、综合保障适时适地适量。三是组织法规政策完善。组织法规制度是组织形态的理性存在方式和决定性因素,应健全完善、层次衔接、体系发展,能够及时反映中国特色军事革命特别是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建设成果。官兵对法规制度满意度高、军队法律工作人员比例合理、军事法规教育水平高。

在军事人员上求优

恩格斯指出,“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军事人员是军事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最具主观能动性的活的因素,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核心和动力。形成和保持军事人员强势,为强军实践提供智力支撑,有利于为部队战斗力提供不竭动力。军事人员优势观,实质是人们对军事人才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和强于对手的根本看法,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一是打仗能力强。战略指挥员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开阔的国际视野、深邃的谋略素养、辩证的战略思维、较强的科技素养和高超的战略筹划能力,战役战术指挥员能够精准分析判断形势、准确理解上级意图、果断定下作战决心、灵活排兵布阵、临机处置突发情况。参谋人员具有扎实而娴熟的业务技能,达到基础知识深厚、相关知识熟悉、专业知识精通,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辅助决策、创新思维等能力。各级战斗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有很强的战术素养和熟练的武器装备操作技能。二是队伍建设水平高。“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完善,院校教育“孵化箱”、部队训练“磨刀石”、军事职业教育“助推器”的作用功能发挥明显,达成人才培养供给侧紧密对接战场需求侧的良好状态。各级各类军事人员成长路径明晰,方向明确,主观能动性强。干部选拔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公信度,具有一支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队伍,具有一支规模适度的由复合型指挥人才、智能型参谋人才、专家型技术人才、创新型军事理论人才和精英型作战人才组成的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三是成长环境氛围良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科学、完备、高效,既熏陶人也激励人,各类人才具有干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才智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和“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性环境。

在武器装备上求优

习主席指出,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形成和保持武器装备强势,在军事手段上高敌一筹,是在国际战略博弈中的重要砝码,集中反映了军队建设的高水平。武器装备优势观,实质是人们对先进军事技术物化到装备性能的看法,其内涵主要体现在武器装备需求生成机制、体系结构、质量水平等方面。一是需求生成机制科学。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需求生成机制科学高效,可以顺畅地转化为论证标准、设计规范、生产标准、管理准则、保障方案,并贯穿于装备全寿命周期,能有力牵引装备建设发展方向。装备发展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双重驱动下,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前瞻性,能够兼顾质量和效益,正确处理好基于威胁与基于能力的关系,从而满足不同方向、不同战场、不同地域的作战需要。二是装备体系结构优化。装备顶层设计科学,发展规划体系科学完备。以对作战体系的贡献率为标准,各军兵种装备发展协调,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高。装备体系没有空白和短板弱项,基于网络信息体系、智能化、无人化的特征明显。三是武器装备质量过硬。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的理念深入人心。“民参军”和“军转民”机制顺畅,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鉴定体系完善,装备实战适用性高。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等质量特性优异,能满足打胜仗的要求。不论是比拼单个平台性能,还是比较装备体系能力,均能胜敌在先。

在辩证思维上求优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以军事理论为先导、以军队组织形态为保证、以军事人员为核心、以武器装备为基础构成的复杂系统工程。军事理论、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作为军事综合实力的“局部”,表现为军事力量及其运用的部分化,各“局部”强势的体现最终作为综合实力强势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价值和发挥作用。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各个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还要善于从体系贡献率的角度审视各个要素的强势,善于把静态强势和动态强势综合来看,把物质因素强势和精神因素强势综合来看,把战争潜力强势和现实战力强势综合来看。通过持续加强军事体系整体建设,达成不仅“指头硬”,而且“拳头硬”的效果,力争实现军事全局上的强势,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我们也必须看清强势和弱势的转化关系,从而自觉在研究和指导现代战争实践中加以运用。强胜弱败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是力量弱者在战争指导上可以主动地利用这一规律,结合实际,创造出战争奇迹。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可以把敌方整体优势转变为多个局部的劣势,再通过一个个的局部的以强击弱,积小胜为大胜,量变引起质变,最终赢得战略全局上的胜利,这也体现了对强弱矛盾转化的正确把握和高超运用。实践证明,战争规律是可以利用的,气势汹汹的庞然大物不是无懈可击、不可战胜的。只要敢于亮剑,敢于胜利,实现以能击不能,也能赢得战争胜利。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