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4日,红军突破乌江天险
作者:来源:人民网
2020-01-03
1101
1935年1月2日,风雨交加,天气阴沉。早晨6点钟,长征红军的先遣团赶到了贵州省乌江渡口,准备突破乌江,进军遵义城。
乌江的两岸全是悬崖绝壁,就像用刀子切过似的。江面宽约100米,江流湍急,水声轰鸣。要渡江是非常困难的,何况对岸还有敌人的严密封锁。团长杨得志和政委黎林一起到附近村庄调查。结果,别说没有船,就连一支木桨,甚至一块象样的木板,也被敌军抢走了。
红军战士们从村子里弄来许多竹子,扎成一丈多宽两丈多长的竹排,用来渡江。战士都踊跃报名争做渡江先锋。团长从前卫营里挑选出8名熟悉水性的战士,决定由他们先行试渡。8个战士每人都配足了武器弹药,没有桨就用竹杆、木板来代替。
1月4日,雾茫茫,对岸还在响着稀疏的枪声。8个战士跳上竹排,约定竹排到达对岸时,鸣枪两声作为联络信号。抢渡的战斗开始了。竹排缓慢地离开了岸边。但是,汹涌的江水把竹排冲到了下游,8名战士也被漩涡吞没。第一支竹排渡江失败了,风还在刮,雨还在下。杨团长和黎政委痛悼牺牲的战士,随后坚定地说:“一定要渡过去!”十几个战士又跳上了竹排,第二次试渡开始了。孙继先营长激动地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同志们,一定要渡过去。就是一个人,也要渡过去。全团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战士们一个个大声回答道:“我们要过去,一定能过去!”总结上次失败的教训,这次试渡选择下游几十米处水流较缓的地方。天色墨黑墨黑,起先还能听到竹片打在水面上的“噼噼啪啪”的响声,渐渐地,连水声也听不清了。经过几十分钟的奋斗。“乓!乓!”两声枪响就是渡江成功的信号,天险乌江终于突破了!第二天上午11点钟,红军先遣团全体指战员胜利地渡过了乌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