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新世纪的课程中的“全盘西化”倾向

作者:鹿 野 来源:察网 2016-11-20 2309

新世纪的课程中的“全盘西化”倾向

鹿 

2001年和2003年,教育部分别出台了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的课程标准,开启了又一轮教育改革,俗称“新世纪课改”。以后又多次调整,特别是2007对各科教材的调整较大。现在的教育专家和教育史专家们对于这轮课程改革是充分肯定的。然而如果我们认真的分析一下,会发现这一轮教育改革问题多多,可以说是推出了一系列从新中国成立起到目前为止最糟糕的课程与教材,甚至比邓小平所说的“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方面”那八十年代的十年改革还要糟糕。

新世纪的课程改革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全盘西化”。这种“全盘西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首先,从名称上看,以前叫教学大纲,而新世纪开始叫课程标准。为什么要把名称改一下呢?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在课程与教学上都是多姿多彩的,比如说苏联的教学计划比较集中,而南斯拉夫就比较分散,法国的教学计划比较集中,美国的教学计划比较分散,但是其在名称上却是有着严格的区分的。即原来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都叫教学大纲,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都叫课程标准。虽然中国认为苏联垮台,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在1991年,但是俄罗斯人则自己认为社会性质变化的完成是在1993年。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1993年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实现了在意识形态上和名称上与西方的全面接轨。到了新世纪,社会主义的教育体制和实践已经在中国教育学界成了事实上的政治不正确,所以,就必须要“正名”,把教学大纲改名为课程标准。

其次,在课程的指导思想上来看,这一轮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西方国家的所谓快乐学习模式。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大幅度的削减了中小学的课程内容,大幅度地降低了难度。其实,学生学习难度固然不是越大越好,但同样也不是越小越好。八十年代的课程难度确实大了些,但是九十年代的课程难度还是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基本适应的。而新时期的这一轮课程改革则把难度削弱的太厉害了,很多基本的知识都删去了。例如在九十年代的高中化学教科书中要介绍碱金属,卤素,氧族元素,碳族元素,氮族元素等元素族主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然而,新世纪的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竟然只介绍几种元素,这显然不能让学生学到基本的化学知识。另外,这一指导思想的改革还导致了教育与考试的脱节,因为中考和高考中考试题的难度并没有大幅度的降低,所以导致学生要是参加升学考试的话,必须得花钱报补习班才能考上好学校。

再次,在教科书编写的组织形式上来看,这一轮课程改革同样是非常糟糕的。之前说过,早在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教材的编写权下放,实行一纲多本的体制,但是在实践中直到九十年代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仍然占据绝对优势,有点类似于1958年的教科书编写权下放。可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这一现象发生了变化,教科书的编写权力下放不仅是名义上的,而且是实际教学应用中也实现了教科书版本的多样化。更有甚者,这时候规定同一学校的不同科目可以选择不同版本的教科书。这种体制导致了教育教学的严重混乱。例如,北师大版的历史教科书认为宗法制产生于夏代,人民版的历史教科书认为宗法制产生于商代,人教版教科书认为宗法制产生于西周。假如考一道宗法制产生时间的选择题,列上夏,商,西周三个选项,那么学生选择哪个算是对的呢?虽然在研究中可以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是在中学阶段还是应该对于同一事实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最后,在具体的课程结构和内容方面,“全盘西化”所带来的问题则更加严重。仅初中数学为例,在西方快乐教育思想指导之下,课程与教材的基础知识被大幅度的削弱,学科逻辑完全被打乱。比如说,在九十年代以前的初中,数学一直是分为几何和代数两门课分科授课的,特别是关于几何的系统证明知识是初中数学的核心之一。然而,在新世纪的课程之中,把几何与代数合成一门课,特别是几何知识大幅度的削弱,改为所谓的空间与图形。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平面几何中圆的部分高达53课时,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中仅仅讲13课时,几乎所有的证明内容都被删去。一些地方版的教材的质量更加差,比如像华东师大版的数学中,竟然连“定理,公理,推论”这些数学中最最基本的概念的名称都没有,连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样的基本定理也不要求证明,而是让学生自己剪个三角形进行拼接。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姜伯驹曾经有过一篇非常著名的访谈《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文中尖锐地指出:“不讲证明,数学课就失去了灵魂。其实,数学上很多概念并不是完全可以实验出来的。比如‘三角形内角相加是180度’,你真用尺子去量,可能会有误差,也许就得不到这个180度。现在这些概念都不讲了,只让学生认识一个具体的角,这还是数学吗?”

其他的理科课程也是类似的,比如说物理课可以说在新课标改革中受到的冲击最少,但是也同样出现了逻辑混乱的现象。从五十年代开始,高中的物理课就是按照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学这一逻辑体系进行设置的。这种方式并不是人为的主观愿望,而是物理本身的学科发展要求。什么物理?物理就是物质运动的原理。而物质的运动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机械运动,也就是力学;分子的热运动,也就是热学;原子与电荷的运动,也就是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但是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高中的物理课把电学调到了热学之前讲授。实际上,高中的电学与光学是很难分离的,调整之后给教学带来很多困难。化学课与生物课的情况要比物理更加严重一些,类似于数学课,学科的逻辑完全被打乱了。

文科的课程则比理科还要糟糕。前面说过,就是在这一时期语文课选文进行了全面的彻底的改动。特别是在2007年中学语文这课文选文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整,以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和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代表的红色文艺全面退出了语文教材,那些批评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包括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这种美国本土作家对西方社会政治进行抨击的作品也同样在这一时期消失了。思想政治课的情况和语文课大体相同,初三的社会发展史部分和高中的政治经济学与政治常识部分几乎把所有的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批判都删除了。思想政治课本的主要内容变成了公知体的心灵鸡汤。

更有甚者,为了推崇西方国家的所谓普世价值和蓝色文明的优越性,课程设计者与教科书编订者不惜违背教学的最基本规律,这一点在历史课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我们可以看一下人教社2007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与高中历史必修一头几个单元的目录。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1课 鸦片战争

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3课 收复新疆

4课 甲午中日战争

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活动课一 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6课 洋务运动

7课 戊戌变法

8课 辛亥革命

9课 新文化运动

……

高中历史必修一目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活动课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

显然,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是为了突出所谓近代化史观,即西方文明的伟大和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为此不惜打乱历史教学的时间顺序,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洋务运动是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这种不按时间顺序的历史教科书的编排方式,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是从来没有过的。而高中历史为了推崇所谓西方文明的伟大故意用中国的专制独裁和希腊罗马的民主法治进行对比,可惜的是,这样一来就无法解释希腊罗马为何灭亡。为了回避这个问题,竟把中世纪改为了活动课,希腊罗马之后直接衔接的就是英国君主立宪制。这种为了突出某种意识形态而删掉整个一个历史时期的做法,也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都从未有过的。看看这个中学历史教科书目录,谁敢说那些西方的崇拜者们不讲政治?可以说,他们要比文革时期还要讲政治的多。

当然,新世纪的课程与教材改革也不是一无是处。最大的优点是增加了一些学生的活动,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的活动设计是比较好的。就拿问题最多的历史教科书来说,七年级上册的“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和“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这些讲述历史学习方法的学生活动课设计得就很巧妙。不过,少数的优点不能掩盖这次课程改革整体的问题。而且单就学生活动课而言,也存在利用学生活动取代教师授课的系统学习,从而降低教学质量的情况。

总之,新世纪“全盘西化”的课程改革虽然也有个别的亮点,但是基本上是失败的。差不多可以说是巧妙地抛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改革中所有的成功经验,而吸收了几乎历次改革中的一切失败的教训。我们完全可以说这一阶段的课程设计与教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糟糕的。就像姜伯驹教授所指出的,新课程是一种方向性的错误。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7
0
0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