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历史迷雾看南方系笔下的抗日战争

作者:寒江钓雪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1 600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取得辉煌胜利的一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时过六十五年后的今天,回顾这场伟大战争艰苦卓绝的过程以及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对于我们仍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今天,还有伪历史观点和蓄意阴谋化抗战史的观点被炮制出笼。那些关于抗战史的谬论肆虐流行,对于人们会造成对客观发生过的历史产生歪曲和误解的疑惑,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共赴国难、参与抗战、付出巨大牺牲从而取得伟大胜利的阴谋化抹杀,更是别有用心地肆意粉饰、无耻吹捧国民党的所谓抗战功绩,为其最终达到取缔共产党领导地位,在中国进行颜色革命之罪恶企图服务。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战争,中国近代有多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但像抗日战争这样的规模、性质和胜利结局的战争,确实为前所未有。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人民力量的空前壮大,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的胜利,人民的胜利。今天再来回顾那场伟大的战争,我们可以深刻地知道它是怎样转换祖国命运的,并以此增进对它与社会现实联系的认识。

(一).抗日战争发生时的国内背景
在旧中国,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军阀林立、派系丛生,中国被实质划分为不同的势力范围。而人民处于一盘散沙、被奴役、被压迫的境地。如清末清政府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而在各地组办团练,起源于小站练兵,后来逐渐发展起来形成北洋军阀的是袁世凯。袁死前,北洋军阀内部已开始分裂,袁死后,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北洋军阀解体,分为三大派,即段祺瑞之皖系,冯国璋之直系,张作霖之奉系,三者相继掌管北京政府,原则上他们都属于北洋军阀,属于“正统派”。同时各地,尤其是南方地区,又存在着地方军阀,表面上依附于北洋军阀,实际上自成一派,是各地的山大王。主要有云南唐继尧,广西陆荣廷,晋系阎锡山,浙系孙传芳,湘系谭廷凯,粤系龙纪光等,他们以土地为依托,互相兼并土地,乃一方霸主。后来经北伐战争,除东北的张作霖部保全外,其他北洋派的散支或被消灭或被收归,只是地方军阀遂表面称和,但依然存在。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崛起,为消灭异己又有蒋、冯、阎中原大战。后冯玉祥,阎锡山大败,归顺于蒋,才实现了全国表面的统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趁张学良调动东北军主力入关参加中原大战留驻华北之机,由司令本庄繁亲自策划,在沈阳附近的柳条湖破坏了一小段南满铁路,诬蔑此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所为,当夜向沈阳北大营之国民革命军发动进攻,标志着“柳条湖事变”,又称“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大敌当前,蒋介石不思抵御外侮,不但严令东北军“不抵抗”,却还仍然鼓吹“攘外必先安内”,大打内战,压制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疯狂推行“不抵抗政策”。
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军阀只能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大买办的利益,再加上连年的军阀混战、社会动乱,中国人民早已不堪重压,此前在中国还产生了代表最广大人民诉求为人民谋利益的共产党以及人民军队——红军。
取得中原大战胜利的蒋介石,此时并没有把军事力量用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是不断发动对苏区的反革命“围剿”,妄图消灭红军,建立一党专政的反动独裁政权。
“九一八”事变两个月内,日军占领中国东三省诸多主要城市,除在黑龙江遭到马占山部等的强烈抵抗之外,并未遭受重大损失。不到两个月时间,日军就用枪炮敲开了中国国家的大门。而代表当时中国合法政府的蒋系国民党,拥有的几百万军队如同虚设,使得日寇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从此中国沦陷于日寇侵华的战争铁蹄之下。

(二).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表现
1.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粤军)在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的带领下展开回击,张治中率第五军(中央军)增援上海,双方陷入僵持。2月28日,英国、法国、美国三国公使介入调停。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规定中国国民革命军不得驻扎上海,只能保留保安队,日本取得在上海驻军的权利,参与抗战的主力国军第十九路军不得不离开上海,赴福建剿共,第五军则撤退至苏州、南京一带。
2.日本军阀在中国北方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停止,并将军队开进长城一线,进犯热河、察哈尔两省,史称“长城事变”。1933年1月,日军进占山海关,开始向中国关内进攻。热河省会承德遭到袭击,仅10余天即告陷落,驻守热河的国军主要是东北军万福麟等部,抵抗意识极差。仅是驻守平津的西北军第二十九军宋哲元率部抵抗,中央军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率所部3个师北上参战。同年5月,日本军阀向察哈尔进攻,并一度占领察北重镇多伦,不久冯玉祥和吉鸿昌发起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夺回多伦,并成功将日本军阀驱赶出察哈尔,保证了长城一线战事的基本稳定。二十九军、十七军等部队虽然奋勇抵抗,但终不敌装备精良的日军和伪“满洲国”部队,长城抗战遂告失利。5月31日,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国民革命军退出热河和冀东,日本打开了通往华北的大门。
3.1933年12月,福建蔡廷锴、李济深及其十九路军组织“中华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与红军签署《抗日停战协定》,力图挽救危局,史称“福建事变”。但由于蒋介石勾结日伪军对这支革命武装进行血腥镇压,加之当时中共领导人奉行的“左”倾关门主义政策,福建事变最终失败,蒋介石撤销了十九路军的番号,十九路军这支名扬四海的抗日部队的历史到此结束了。 

在抗战初期,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就是这样丧权辱国坚持抗战的。也许“特色”以来许多的“右右”们还会拿出抗战时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发起的几次大的会战来标榜蒋介石、国民党的所谓抗战功绩,以此污蔑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我们不妨再来看国民党的对日会战。
淞沪会战:
被凤凰野鸡网吹捧为“使世人刮目相看,恢复了自己的荣誉”和“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万难不屈的民族精神与民族之魂!它吹响了华夏子孙全民抗战的嘹亮号角!”的淞沪会战又使怎样“使世人刮目相看,恢复了自己的荣誉”呢?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6个旅30万余人,死伤7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60余万人,伤亡达15余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
还有一说是国民党参战部队为70万人,而付出如此惨重伤亡代价和上海沦陷的淞沪会战仅是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但此后战局的演绎是造成中华民族史上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野鸡网还好意思吹嘘,关于此次会战百度显示资料如下:
“指挥凇沪会战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先是冯玉祥,后蒋中正亲自兼任。11月20日,中国国民革命军在伤亡25万人之后,被迫撤退,上海自此沦陷;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加上中国抗战初期的军队训练素质极低,引致撤退演变为溃败。同一天,中华民国政府立即宣布将首都和所有政府机构由南京迁往陪都重庆,而军事作战中心则是先迁往武汉直到武汉会战后再迁往陪都重庆……”
从投入两倍于敌的重兵决战,再到会战“结束”先是“撤退”在至“溃败”,更至迁都……至此,我都为大言不惭替某人某党无耻吹嘘的人脸红。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日本为夺取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派出10余万陆军展开进攻。国民政府因应组织展开了太原会战,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总部位于不远的延安。根据9月的国共合作协议,共产党奉命派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林彪115师协助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进行防御。
是役,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除过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终因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致会战失败。
据资料显示,抗战期间有国民政府组织的对日会战有22次之多,因篇幅关系,恕不能一一列举。但可以知道,仅有的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以毙伤日军一万多人的战果成为中华民国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日军精锐第10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精锐第5师团遭到重创。但是南北两线日军源源不断增兵,这次胜利没有扭转徐州战场的局势。
号称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会战的武汉会战,百度得知参战日军达30多万人,中国军队达110万人,战争中日本损失8万人,因病减员8万人,由此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但国民革命军大部脱离战场,安全撤退。请注意,在此国民革命军队伤亡多少?此次会战要达到怎样的目的?目的达到没有?没有了下文。可能是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吧,只是声明大部脱离战场,安全撤退,可以理解为没有全军覆没。
可以说我实在不好意思再举会战的例子来“歌颂”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丰功伟绩了,如果还有老蒋粉丝能搜索枯肠寻找出来会战大捷的例子,可以文后附贴说明。可能一再的不捷事实让蒋系国民党内士气大受影响的原因,有高级将领公开投日。那个韬光养晦、曲线救国的汪先生治下的伪军绝大多数就来源于原国民党军队。还有1937年底,南京陷落之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节节抵抗(其实是步步后退)。但是因为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临阵脱逃(仓惶之下跑得太快),致使黄河防线失守,山东大部失陷,致使交通要点仅剩鲁南的滕县、台儿庄。于是,1938年1月14日,实在无颜面对中国百姓恼羞成怒的蒋介石将其枪毙。
靠正面战场的会战无以取胜,蒋介石还用过让长沙陷入火海的“焦土抗战”。是时可以理解为黔驴技穷了,更还有企图以水拒敌的抗战昏招:黄河花园口决堤。
1938年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6月6日占领河南省会开封。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史称花园口决堤。此举虽然暂时阻挡了日军南下,但是也造成了黄河下游的大规模水灾,造成上百万民众直接死亡或间接因饥荒而死,造成不知情的当地民众对国民党的不满。也有了河南老百姓帮着日本人打国民党军队的奇闻。
还有与黄河花园口决堤,长沙大火并称的三大惨案之重庆防空洞惨案……我实在不好意思再往下说了,估计倘若老蒋再世,也要羞死的。但南方系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还有脸为老蒋吹嘘的,从此可以获知什么叫做无耻之尤了。

(三).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1.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为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
《论持久战》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论调,而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希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正面战场作战抗击日军,轻视游击战争的背景下,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而著的名作。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抗战观点。系统的阐明了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篇光辉著作中,毛泽东科学分析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科学的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只要坚持抗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他还科学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指出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
而当时国民党内部对抗战的认识便被这两种错误观点主宰。以蒋系势力为代表试图仰仗美国支持从而取得抗战胜利主要以“速胜论”为认识观点;不可忽视的是国民党内部也是派系林立,还有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亡国论”认识,汪系最后走上投降道路就与此有关。他们认为与强大的日军作战只能加速中国灭亡的脚步,以中国当时穷而弱的现实与日本抗衡是自取灭亡。于是才有了最早版的韬光养晦理论产生,伴之以“曲线救国”论调其实卖国投降做走狗当汉奸。一边对侵华日军卖身投靠,一边依附于侵略势力对中国人民敲骨吸髓地掠夺。而蒋系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屡战屡败与节节败退更使得国民党内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大减。
而《论持久战》这篇闪耀着科学和客观认识论的经典军事巨著一经问世,就回答了抗战能否取胜的问题。也为极度迷茫的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方向。《论持久战》总共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批判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错误观点。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怎样进行持久战和如何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论持久战》这篇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制定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将它用于指导反侵略的现代局部战争,抗战胜利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战的科学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事实是,《论持久战》问世后,在国民党军队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就推崇不已。白崇禧把《论持久战》概括为一句话,作为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方针,即是“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
2.“兵民是胜利之本”,动员全民抗战才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有利保证
即使明白了论持久战的道理,但仅凭国民党单纯的片面抗战仍然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为什么?因为对日的持久抗战还要与最广泛的人民战争结合起来。但国民党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本家、大买办利益决定了无法发动最广泛的人民参与抗战。众所周知国民党是靠抓壮丁来扩充兵源的,而只有共产党才广泛积极地宣传人民,组织人民抗战,当时许多行之有效的抗战方式,譬如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都是人民群众普遍觉悟起来参与抗战的具体表现,再辅之于八路军、新四军的游击战和运动战战术,才使得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有不少日军曾经哀叹,对中国的战争是他们看不到尽头的无边苦行。
有人污蔑共产党军队对日寇是游而不击。我在此仅拿1943年来举例说明,这一年,八路军与日军作战二万四千八百余次,毙伤敌伪军十三万六千余人。歼灭了大汉奸庞炳勋、孙殿英、孙良诚、刘桂棠等主力,俘伪军五万一千余人,日军四百二十余人,攻克据点七百四十余处;而新四军在这一年中与敌作战五千三百余次,毙伤俘敌伪六万六千余人,攻克据点二百余处。(此统计资料系香港刘济昆先生提供)
到1945年,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发展到91万人,而乡村中不脱产民兵已发展到220万人以上,虽然共产党领导军队比起国民党军队在人数上要少得多,但按其所抗击的日伪军数量及所担负的战场面积来说,按其战斗力来说,按其政治质量及内部团结统一等项来说,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力军。在侵华日军四十个师团,五十八万人中,解放区战场抗击的是二十二个半师团,三十二万人,占了侵华日军兵力的百分之五十六;而国民党战场抗击的,不过十七个半师团,二十六万人,仅占百分之四十四。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在敌后广泛发动的人民群众才是致日本侵略者覆亡的决定性力量。
3.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影响了中国抗战的进程
随着德、日、意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了最大的威胁.这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基础。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大大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抗战最后取得胜利和国际援助是分不开的,尤其是美国对日本施放的原子弹更直接摧毁了日本的作战意志,但这些只能是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应该说,抗日战争胜利的最决定性保障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无数人民群众的奋勇抗争是分不开的。我们并不否认,国民党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但绝不像后来“解放思想”的“特色”社会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宣扬吹捧的那样。要明白,历史绝不是可以任人随意打扮的,还原历史真相,拨开抗战真相之上人为蓄意遮掩的迷雾,才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是以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指导的,由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和国民党有效配合作战的,取得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援助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反侵略力量的最紧密大联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