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摇头”面对大跃进时“放卫星”
1993年,何光国将“毛主席来到龙凤山”这一幕,以《人民心中的丰碑》为题,写成回忆文章,参加《人民日报》举办的征文活动,荣获二等奖。贺文兵 摄
54年前毛主席来宁乡
告诉我们日子会更好
78岁的何光国老人向晚报记者讲述自己亲历的难忘场景,“毛主席的话一直刻在心底”
记者 贺文兵
“将来生产要用机器,生活上要住楼房,晚上有电灯,出门坐车呢!”昨日,在宁乡县城的一个小区,78岁的何光国老人回忆起54年前毛主席对他和乡亲们说的这番话时仍激动不已。“54年来,很多经过的事都记不清了,但毛主席对我们讲的这番话一直刻在心底。”
听闻毛主席回来了,大家奔走相告
出生在益阳沧水铺的何光国14岁参军。“因为家穷,没读多少书,但特喜欢文学创作。”何光国告诉记者,因为喜欢写东西,他被特招入伍。在部队的10年间,何光国创作了大量反映军旅文化的作品,也先后入党提干。
23岁那年,何光国从部队转业到宁乡县东风人民公社(现为龙凤山乡)企石港大队任党总支部书记。“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能见到毛主席,能和毛主席说上话。”
“1959年6月27日下午4点左右,在当时的东风人民公社境内的公路上,从韶山方向驶来10多辆小车。小车驶下一个山坡后,便停在公路一侧。”何光国回忆说,当天下午天气炎热,早稻已开始钩头散籽,农民正在田间集体劳动。“三四个月前,我们就接到上面的通知,要求我们将通往韶山的公路上沿途农民堆放的柴堆移走,路面整平。”
当时,当政府要求将路整平时村民对此并不奇怪,知道肯定是有大人物要去韶山,“但没想到是毛主席回来哒。”
从第二辆车里,走出来一个身材魁梧的人,他站在公路的一侧,环视周围的山水稻田。随即其他人都下了车,站在他的身旁。一下来了这么多小车,周围的群众都投去好奇的眼光,走在放学路上的一群学生更是飞跑着去看热闹。何光国和正在田间劳动的社员们放下农活,也风风火火地赶了过去。
跑得最快的是黄乐之等几个细伢子,他们很快便认出来是毛主席,又惊又喜,情不自禁地喊着“毛主席!毛主席!”
“后面的人往前面跑,两边的人往中间跑,屋里的人往屋外跑。人们奔走相告‘毛主席来了’!大家欣喜若狂,一会儿公路上挤满了大人和小孩,平静的山冲顿时沸腾起来。”何光国回忆说,当时毛主席神采奕奕,健步走在沙石公路上。
站在田边,教导大家要科学种田
毛主席穿着白色衬衣、灰色长裤,脚穿圆口布鞋,微笑着向人群挥手。这时,毛主席看到公路两旁有许多距离相等、长宽高低一样,外面用泥巴抹得溜光,还用石灰浆写了宣传标语的泥巴堆,便停下脚步问身旁的群众:“这是做么子用的?”蒋清云等几个社员忙回答:“咯叫‘堆肥’,里面是草皮,沤烂后担到田里做晚稻肥料。”毛主席听了,沉思片刻,指着这些“堆肥”对大家说:“草皮堆在公路上,上面抹层泥巴,太阳一晒,泥巴开坼,遇上下雨草皮又会发青,沤不烂咧。”听毛主席这一样说,何光国和社员都连连点头。“要科学种田,不要搞形式主义,不要搞路边政策给人看。”
毛主席离开公路来到了田边。公路两旁的田里,到处可见“卫星丘”、“跃进丘”等试验田牌子。毛主席看了一块试验田牌子上写的“亩产一万斤”的“神仙”数字后,边笑边摇头,并弯下腰来,用手抓住了几穗早稻苗架,看了看稻穗的长短和粒数的多少,便问站在旁边的黄土塘粮点职工王时醒:“这样的苗架,一亩能打多少谷?”王时醒犹豫了一下回答:“咯样的苗架,一亩能打千把斤谷。”
毛主席听后,没有肯定他的回答,转过身对陪同的人和在场的群众说:“这样的苗架一亩打不得咯样多谷咧,早稻、晚稻两季加起来能打800斤就不错,就要谢天谢地啊!”“毛主席讲话时左手扬起,用手指分别表示2和8的数字。”昨日,何光国回忆这一场景时说,对下面的浮夸风,毛主席其实心里有数。
毛主席接着说:“现在我们还没有机械化,还缺少化肥和农药,还没有更好的良种。我们现在靠的还是土杂肥和精耕细作,产量不可能提得很高。”毛主席接着对在场的人们说,订生产计划,要充分留有余地。报产量、办一切事情都要坚持实事求是,事情才能办得好。何光国告诉记者,其实当时的早稻产量亩产还未超过400斤,晚稻产量也不过是400斤左右。
告诉乡亲,以后日子会更好
毛主席从田边回到公路上时,一名年近50岁的妇女小跑着向公路赶来。她叫谭桃大娭,新中国成立前吃尽了苦。由于急着见毛主席,她一只脚踩到田里,险些跌倒。毛主席见此情景,忙走过去问道:“没摔伤吧?”谭桃大娭从田里站起来,笑眯眯地来到毛主席身边,亲热地喊着“毛主席”。毛主席和她握手,问她:“生活过得么子样?”谭桃大娭说:“搭帮你老人家,我们现在有饭呷。”
毛主席听了后,问哪个是村支书。何光国伸了伸头胆怯地回答“我是村支书”。毛主席对何光国和在场的群众说:“光有饭吃还不够,将来生产要用机器,生活上要住楼房,晚上有电灯,出门坐车呢!”
“听着毛主席这几句话,我的心激动得嘭嘭跳,心里想,要是真的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就好了。”何光国告诉记者当时自己的心情。
半个多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汽车启动了,毛主席站在车门前向群众挥手致意。在场的群众依依不舍地望着汽车徐徐驶去,直到消失在视线之外。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