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新中国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初步建成

作者:董志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12-25 1701

  【核心提示】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战略家,领导中国共产党以高超的政治军事韬略实现和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统一,使中国自立于世界之林,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赢得了机遇。

  

毛泽东与新中国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初步建成

  1949年以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农业国,逐步发展为中度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引起世人关注。初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正是毛泽东领导下的新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核心成果。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推进工业化发展

  毛泽东认为,以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受到地主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直接或间接的剥削,只有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实现土地制度改革以后,才能消灭这种剥削。因此,毛泽东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领导了近30年的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将地主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清除出历史舞台,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扫清了生产力发展的巨大障碍。

  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将传统村社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工业化的资本。这样既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又降低了工业建设成本,并使农民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转化过程中有了基本保障,使国家有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毛泽东牢记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将重工业作为发展重点,“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后来,他又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等思想。在毛泽东领导下,新中国走上建立独立自主工业体系的道路。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工业化的难题。毛泽东试图通过兴办农村工业,找到费时少、见效快、痛苦小的道路。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农业剩余以较低的转移成本和畅通的渠道流向非农业部门。毛泽东对发展地方工业、农村工业倾注了极大精力。在工业化初期,人民公社在建立乡镇工业、兴修水利、合作医疗、普及义务教育、创造有利于工业化的社会环境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毛泽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1950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等到莫斯科同斯大林签订条约,由苏联政府派出专家、技术人员来中国,通过对等贸易的方式引进技术和设备。1952年,周恩来、陈云等进一步与苏联协商,确立了苏联全面支持中国实现工业化的计划。毛泽东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工业体系的初步基础。

  在引进设备与技术的过程中,毛泽东强调学习外国必须与独创精神结合起来,引进技术必须同自己钻研结合起来,强调“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1960年7月18日,毛泽东在得知苏联政府撤走专家的照会后,下决心搞尖端技术。此后我国在较短时间里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迅速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发射了导弹、人造卫星,为国防工业、航天事业等尖端科技的发展打下基础。

  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进一步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要求。1956年初,他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了《论十大关系》。围绕着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的基本方针,提出一系列具体主张: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要发挥两个积极性;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上,要兼顾三者的利益;要处理好国家、合作社和农民的关系;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逐年增加个人收入。这些思想闪烁着辩证法的火花。

  我国重工业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主要来自内部积累。1953年颁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确立了“一化三改”方针。政府通过低成本获取农产品和劳动力,实现了初期积累,解决了工业化最困难的资金匮乏问题,保证了工业化方针的实施。同时,也产生了中央和政府权力集中过多的弊病,妨碍了地方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因此,毛泽东曾大幅度下放财政和企业管理权限,但未能解决“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难题。在微观管理方面,“鞍钢宪法”是毛泽东试图跳出苏联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的探索,要求工人参加企业管理,干部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此后,毛泽东提出“工业学大庆”,进一步探索资金积累中的企业管理。

  毛泽东将发展西部与内地的交通联系放在重要位置。早在1951年,他就要求修建西藏与内地的公路。“一五”时期,修通了康藏、青藏、新藏公路,从此改变了进藏物资只能从印度转运的历史。毛泽东还推动了西部地区的两次大规模开发。第一次是在“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和其他限额以上项目中,相当大部分放在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内地。第二次是“三五”、“四五”时期的“三线”建设。这对西部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宝贵的精神财富

  全面考察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程,不难看出毛泽东领导下的执政党对中国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从总体上而言,这些贡献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战略家,领导中国共产党以高超的政治军事韬略实现和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统一,使中国自立于世界之林,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赢得了机遇。第二,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执政党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全党上下廉政、勤政,团结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了最大限度的资源动员能力。毛泽东的思想培育了执政党数代干部、党员,以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战胜了工业化征程中的重重险阻,从而为工业化减少了摩擦、降低了成本。

  受历史局限,毛泽东没有持续地探索经济规律, “大跃进”与“文革”两个时期的错误延误了工业化的进程。其中的经验教训,尤其是科学决策与民主建设方面的教训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这些伟大的成就和巨大的代价,都应该客观、准确地载入共和国的历史长卷。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