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祥:革命先烈名节不可抹黑

作者:李方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07-11 500
     
        侮辱英烈与抹黑党的领袖一样,都是为了使中国共产党及其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污名化。

  中国人身上流淌着一股正气,对舍生取义的英烈们总是十分尊重和景仰。可是,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怀疑、嘲弄甚至侮辱革命英烈 的歪风邪气。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等一批激励了几代人成长、早已深入人心的革命先辈形象,无端遭到质疑、抹黑,而那些原本臭名昭著的军阀、地主、恶霸却 总有人为之涂脂抹粉、评功摆好。这种现象显然很不正常,值得我们警惕。

  革命先烈在关键时刻,为了崇高信仰和革命事业经受生与死的考验,直至献出宝贵生命。他们是国家的功臣、党和人民的骄傲。有一首诗这样说,“古道 青石凉,烈士林间葬。十八把军参,忠骨埋他乡。茅屋白发娘,天天把儿想。告诫吾辈人,别把他们忘。”英烈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来我们今天安宁的生活环境, 有的人不但没有对革命先烈怀有感恩之心,反而视他们如刻骨仇敌,欲毁其名誉而后快。当前存在的侮辱英烈之风究竟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我们注意到,这种言 行并不是孤立现象,对英烈的怀疑、侮辱,与丑化、否定党的领袖相互配合、相互交织在一起。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并不仅仅代表个人,他们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先进代表,是在大风大浪的长期革命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否定了党的领袖,实 际上就否定了中国共产党。同样,无数在革命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烈,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出来的优秀模范。他们在党的教导下,为了实现崇高理想、为了坚持崇高信 念,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是无数优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集中代表。如果否定了他们所做出的牺牲和付出的代价,如果摧毁了他们在广大群众心目中 的崇高形象,那么实际上把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和理想也给否定了。侮辱英烈与抹黑党的领袖一样,都是为了使中国共产党及其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污名化。侮辱革 命先辈个人,从实质上说是在侮辱为中国人民革命和解放事业而奋斗、牺牲的无数革命先辈。这是当前这种思潮的要害所在。因此,维护英烈,不仅仅是保护他们个 人的名誉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在维护革命事业的正义性。

  或许有些人对这种侮辱行为的危害性不以为然,那么我们不妨回望一下苏联是怎么垮掉的。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期间,苏联社会上涌动着抹黑苏共、抹黑国 家的虚无主义逆流。它实际上萌发于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否定。这股公开的虚无主义,首先是从对领袖和先烈的怀疑开始的,直至历史虚无主义泛滥成 灾。正如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副总统根纳季·亚纳耶夫在回忆录中指出的,当时,在苏共二十大的日子里,“群众的意识中被植入了歧议、无动于衷和怀疑 一切的种子。这些杂草的种子狂长,到千年之末,杂草已经长满曾经是伟大国家的广袤空间”。在“解密”、“曝光”之下,不仅党的领袖被诋毁,而且保尔、卓娅 等许多英雄人物也遭到抹黑。有的人东拼西凑、捕风捉影地诬蔑卓娅是纵火犯,并且是神经病,其“无畏”之举不过是“犯傻”而已;有的人竟然振振有词地说“堵 枪眼英雄”马特洛索夫是当局编造出来的;小说《青年近卫军》主人公奥列格·科舍沃伊的英雄故事鼓舞和激励了几代热血青年,有的人却说这完全是他精神失常的 母亲所杜撰的骗局。这些捕风捉影的谣言,在社会上煽动起对党的不信任情绪,煽动起对党为革命所付出的牺牲的怀疑情绪,从而损害了苏共的威信,动摇了苏共执 政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可见,抹黑和侮辱革命先烈正是那些试图搞“颜色革命”者的惯用伎俩,这种手法也的确收到了搞垮苏共的预期效果。可笑的是,我们今 天竟然有个别心怀叵测的人煞有介事地提出革命先辈的献身行为“不符合生理”,个别心理阴暗的跳梁小丑恶意中伤刘胡兰为“红军连长的小三”,其手法和论调与 苏联垮台前的虚无主义如出一辙。

  社会上出现的以嘲弄英烈为乐的现象,再一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并非风平浪静,历史虚无主义作为有害思潮,具有较强的表现能力和传 播能力,一旦有机可乘或有可攻击的对象,历史虚无主义往往要粉墨登场、表现一番,对此我们应当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清醒。从改革开放之初的“非毛化”,到20 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和“告别革命”论,再到近年来各种时尚化的“恶搞”革命先烈,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三种典型形态:一种是政 治化形态的历史虚无主义,即赤裸裸地攻击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袖,在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上,完全违背党中央已经做出的郑重结论和基本精 神。另一种是以所谓“学术研究”的面貌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以“重新评价”、“揭秘真相”为噱头,肢解历史细节,大做“翻案”文章,颠覆历史主流。再一种 是时尚化形态的历史虚无主义,即以影视剧、通俗读物、微信等文化快餐的形式传播各种错误观点,或者以玩世不恭的态度随意“恶搞”、“开涮”革命先烈。更有 甚者,有些“恶搞”还沾满着铜臭味,把营销赚钱建立在嘲讽、戏弄革命先烈的基础之上,从而博取消费者的眼球。这种时尚化形态的历史虚无主义往往迎合了社会 上某些扭曲的心理和畸形的需求,在嘻笑怒骂之中摧毁了革命先烈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或许历史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褪色,但是革命先烈却是我们永恒需要的精神之“钙”。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对革命先辈崇高精神的宣 传,每一位有社会良知的人,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革命先烈的名誉,像珍爱自己的名节一样维护革命先烈的伟岸形象,使那些肆意贬损先烈的言行无容身 之地。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