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人真的忘记“抗美援朝”了吗?

作者:杜白羽 来源:瞭望智库 2016-09-26 1528

日前,瞭望智库发布的文章《朝鲜人怎么看抗美援朝》获得了广大库友热烈的好评,但那篇文章稍显简短,很多库友大呼“不过瘾”。为此,库叔邀请新华社前驻平壤分社记者、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访问学者杜白羽再次撰文,为大家展示一个更为丰满更为真实的朝鲜。 

1《我的战争》里不再反映“并肩作战”

中秋节当天我去看《我的战争》,想在被吐槽之前,不带偏见地感受一下中国视角的叙事。尽管与巴金中篇小说《团圆》原作出入不小,个别细节显得不真实,但我还是很有代入感地,在志愿军英勇牺牲,埋在朝鲜的画面前,忍不住抽泣掉下眼泪,用一包纸巾把电影看完。

这场战争,太容易让我们动情。

朝鲜人真的忘记“抗美援朝”了吗?

影片《我的战争》上映前,宣传片已引起了观众中颇为分裂的争论,宣传片把一则笑话当了真,“我们当年是文工团!我们当年是钢刀连!我们当年来的时候不用护照!我们当年来的时候还叫汉城!我们当年是举着红旗进汉城的!”

先是有一派观点质疑夕阳红老人们说的台词无脑。其提出“不要以’爱国’的名义无底线”,并对比今天朝鲜和韩国的发展状况,质疑抗美援朝,得出结论“比爱国更崇高的是人性的爱”。这看似言之凿凿,实际犯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

随即就有“你可以黑《我的战争》,但不能黑抗美援朝”的批评声音。对抗美援朝的争论,这些年一直在持续,但有人以反思之名夹杂私货,是原则立场出了问题。

其实,宣传片中志愿军“举着红旗进汉城”的事实并没有错。中韩直到1992年才建交,此前中国只承认朝鲜。“汉城”的韩文是서울,英文是Seoul,2005年“汉城”改为“首尔”,只是中文从意译改为了音译。

改名反映了韩国“去汉化”试图摆脱中国的历史影响和民族主义上升。但反对“事大主义”的朝鲜又何尝不是?不了解朝鲜民族性格的人总嚷嚷着让中国“管”朝鲜,但这恰恰是被朝鲜排斥,与他们信奉的“主体思想”相违背的。朝鲜民族性格中,无论南北,都有做事冲动执拗和对大国影响力欲拒还迎的矛盾心理。

近些年,朝鲜连续进行核试验与卫星发射,伴随着韩剧韩星韩流劲吹,中国民众对朝鲜和韩国的印象出现反差和观点分歧并不奇怪。

朝鲜人真的忘记“抗美援朝”了吗?

60后、70后有对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的集体记忆,80后、90后更推崇韩国电影《太极旗飘扬》的人物叙事。《我的战争》没有出现朝鲜人民军的镜头,没有体现中朝“鲜血凝成的友谊”的情节,讲的是我们志愿军的故事。鉴于当前的国际关系和环境,再提中朝“并肩作战”的确不合时宜。

2常常被问,朝鲜像不像六七十年代的中国?

常常被问,朝鲜像不像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准确地说,朝鲜的经济差不多相当于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但首都平壤的消费和生活要比地方上优越许多。由于朝鲜周边外交环境难以改善,至今国内宣传仍时时刻刻处于随时准备战斗的语境中。

朝鲜人真的忘记“抗美援朝”了吗?

笔者在朝期间曾同西方使馆外交官交流,德国大使托马斯回忆70年代初来中国的经历,“那时候北京广播里骂美帝国主义的话,比现在朝鲜骂美国的’狠得多’呢。”中国从 “被美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到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发挥全球领导力,不过三四十年功夫。中国强盛了,国际格局变了。可朝鲜还在原地。时间仿佛停滞了。

谈朝鲜,必须从朝鲜内部来思考他们是怎么想的。朝鲜人信仰已故国家主席金日成提出的“主体思想”,简单说来是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足,国防上自卫。朝鲜人说的精神力量,就是全靠自己,谁都不依不信。

朝鲜批评韩国对美国“事大主义”,是“走狗傀儡”,将自己的“为所欲为”看成是独立自主。在外界看来的不守承诺和随心所欲,在朝鲜人看来就是按主体思想的“自力更生”。

朝鲜已故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提出的“先军政治”,是一切工作都围绕军队展开,有限的资源要优先保证军队。

朝鲜人从小就被教育“可以没有糖豆,但不能没有子弹”。对朝鲜制裁了二十多年,事实证明效果出奇地“无用”。很多人不明白,问“饭都吃不饱,还发展什么核武器”,但朝鲜人怎么想呢?压不垮的朝鲜人说:“制裁是美帝国主义的敌视和阴谋,我们团结一心一定能胜利。”

嗯,fighting(英文:战斗)。韩国人爱说fighting,朝鲜人爱说“先军”。

3朝鲜教科书里有抗美援朝

中秋节,朝鲜民族称之为秋夕。大同江与汉江的月夜,已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分离。几年前的秋夕,离散家属在金刚山相拥而泣的场面随风而散。66年前,为了统一而爆发的战争,却在66年后,依旧骨肉分离、兄弟结仇。今年紧张对峙的大气候下,南北离散家属团聚的事不再被人提及。

The Korean War ,中文翻译为朝鲜战争,韩国人翻译为“韩战”。至今朝鲜人都以“南朝鲜傀儡政权”看待韩国,而韩美也以“北韩”(North Korea)称呼北方,双方都想以自己为主导,统一对方。这场战争,参战方有着不同的集体记忆。

战后美国人极少提起朝鲜战争,被称之“被遗忘的战争”。

“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63章“朝鲜战争的长期阴影”)

1951年5月,在巴拉德利将军指责麦克阿瑟计划出兵中国东北的“信誓旦旦”,称那将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

朝鲜战争对于中国人,意味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随着历史档案解密,战争的细节在不断丰富,但不能否认的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英勇奋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流血牺牲换来了百废待兴新中国的和平外部环境。

对朝鲜人,每年的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的日子,这在朝鲜是大庆,是“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日”。 

关于朝鲜战争历史的书很多,各国教科书也版本不一,从中足见各国是从自己的国家立场和对国际局势的认知出发。没有谁对谁错和普世真理,在美苏冷战的国际体系下,各国决策都是出于维护国家利益。

需要澄清的是,坊间流传着朝鲜教科书里,“通篇未提到中国和抗美援朝”的说法,不符合事实。

笔者和同事向多名朝鲜朋友求证过,历史课本里是否有提到“抗美援朝”,回答都是肯定的:“当然有了。不然朝鲜人怎么都知道中朝友谊,抗美援朝呢。”  

我在朝鲜期间,真心试图找过朝鲜的中学课本,上图亮真相嘛,但最终无果而归。后拜托一位在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留学多年的中国留学生,她的反馈是:“从来没有见过同宿朝鲜学生的课本”。难道他们不在宿舍学习吗?“课本是个很敏感的事,之前有国内来的访问学者想看他们的幼儿园课本,也不行呢。”

教科书有什么敏感不给看的?但朝鲜人有时就是这样固执,不容易为外界所理解。

4朝鲜人缅怀志愿军和毛岸英 

我在朝鲜常驻时,曾去桧仓郡的志愿军烈士陵园采访。当时,一批志愿军老战士60年后重回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触景生情到难以自己。志愿军老战士曹家麟说:“在朝鲜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朝鲜人民没有忘记我们。”

朝鲜人真的忘记“抗美援朝”了吗?

图1:2013年7月27日,朝鲜民众庆祝“祖国解放战争胜利”60周年。杜白羽 摄

201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60周年,朝鲜举行阅兵大庆。主席台上金正恩和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共同检阅阅兵式。金日成广场上,朝鲜民主举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中文标语,口号震天响。

朝鲜人真的忘记“抗美援朝”了吗?

图2:掉了牙的老兵朝主席台挥舞着双手,热泪盈眶地喊“万岁”。杜白羽 摄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012年10月24日,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改建竣工。烈士陵园位于平壤以东约100公里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一个150米高的山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曾在此驻扎。

朝鲜人真的忘记“抗美援朝”了吗?

图3:2013年7月,金正恩前往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向毛岸英等烈士敬献花圈,向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流血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表达崇高敬意。朝中社图片。

烈士陵园建于1957年,占地约9万平方米,通过塑像、碑文、浮雕、绘画等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形象,是朝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志愿军烈士陵园,共有134名志愿军烈士长眠于此。

2013年7月27日,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扩建后开馆,专设中国人民志愿军展厅,记录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历尽艰辛,赢得胜利的光辉历史。

朝鲜人真的忘记“抗美援朝”了吗?

朝鲜人真的忘记“抗美援朝”了吗?

图4、图5:朝鲜电视台截屏。

谣传朝鲜人淡化甚至不提志愿军功绩的,来纪念馆看看,就会发现,朝鲜人是记得和缅怀的。

朝鲜人真的忘记“抗美援朝”了吗?

朝鲜高层和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纪念和缅怀。女子六重唱,朝鲜“第一夫人”李雪主演唱的《毛岸英》电视剧主题曲《日月同光》。

“凤凰涅盘,人天共仰,为国舍命,日月同光”,这首歌颂毛岸英的中文歌,在朝鲜家喻户晓,朝鲜人对这首歌的旋律,或许比我们还熟悉。

5奥巴马对朝政策失败,找中国做替罪羊 

有人举例今天的韩国和朝鲜的经济发展,由此质疑中国当年抗美援朝的历史功绩和意义。这种用政治制度和不同社会发展水平,从当下来解读当年战争的胜负,逻辑上难以自洽。如今的德国比俄罗斯经济发达,那能得出德国而不是苏联才是二战的胜利者吗?

近期讨论和争论很多的,是中朝关系是否需要重新定位,中国对朝政策是否需要调整。

中国坚决反对朝鲜核试验,支持联合国制裁决议,但同时朝鲜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想当然地认为中国不应该反对朝鲜核试验。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主任郑继永说:“朝鲜式思维还认为,是他们直面美国的压力,在给中国‘帮忙’。”认识上的鸿沟,令沟通难以进行。

朝鲜参加六方会谈之初,曾寄希望于同美国签订“和平协定”,以去核换取安全保障和发展空间,但后来发现美国多次出尔反尔,根本无意和谈。自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八年来美国对朝鲜实行所谓“战略忍耐”政策,消极不作为。这说明在美国的全球日程里,朝鲜问题实则进不了前五,甚至前十。在这种背景下,发展核武成为朝鲜的坚定选择。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系教授李彬认为,奥巴马对朝“战略忍耐”政策本身是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为的是奥巴马执政期间把有限的外交资源,用在其他更容易取得成效的地方。虽然自己不作为,而美国却在朝鲜一有动作时就指责中国,也说明其应对之粗糙和无理。

朝核问题终究是朝美之间的问题,美韩当然希望看到朝鲜被制裁压垮,以实现美韩主导的“吸收统一”,但这不符合中国半岛不能生乱生战的主张。

美国、日本、韩国三国外长9月19日在在纽约举行会谈,三方就加速推进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实施新的制裁决议达成一致,商讨包括限制朝鲜核开发资金收入来源在内的进一步对朝单独制裁。

制裁一轮比一轮狠,朝鲜一次比一次倔,朝核问题陷入“核试—制裁—再核试—再制裁”的恶性循环,但解决朝核仅依靠制裁,并没有出路。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表示,没有“制裁”与“对话”的双管齐下,美韩日同盟事实上既无法遏制朝核危机的升级,也事实上增加了为未来半岛地区冲突增加的不确定性。

从2013年2月朝鲜第三次核试验以来,中国对朝政策作出了积极调整。中国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770号决议,中国坚定履行了对朝制裁的国际责任。即便是整天拿着“放大镜”在观察中朝经贸关系的美国智库,也认为中朝贸易出现了实质性的萎缩,包括基于正常人道主义目的的中朝边境贸易也在枯萎。

朱锋认为,当下是重塑制裁和威慑,同时对朝采取“务实接触”的时候了。“务实接触”不是纵容朝鲜的恶行,也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要告诉朝鲜政权,朝核危机“软着陆”的“机会之窗”并没有完全关闭。这其中,中美韩作为关键的三国,需要有协调、合作性的对朝外交。

中国一直以来所做的建设性努力,各方有目共睹。半岛核问题由来已久,错综复杂,需要有关各方在六方会谈框架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彼此合理关切。中方在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后,就已经提出实现半岛无核化与半岛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谈判思路,旨在平衡解决各方主要关切,明确对话谈判要达到的目标,尽快找到复谈的突破口。这才是破解当前朝核问题困局的关键。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6
0
0
0
1
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