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深意解读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东博文化研究院 2017-03-02 780

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深意解读

题记:毛泽东一生做的大好事情太多太多,以至于人们都不假思索照他说的办,这是很正常的,这就是因为信任毛泽东,而发展成的信念,进而趋于信仰。如今人们喜欢谈论人才,甚至于将一些重要的事情寄托于某个人才,这不能说没有道理,问题在于从长期长远看,什么是真正的人才,什么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人才,以及这样的人才是否易于培养,是否易于使用,是否易于激励。那么,这样的人才究竟是怎样的呢?毛泽东选择了雷锋,他唯一的一次号召全体人民学习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雷锋。经过近60年的实践,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真是毛泽东选才一绝。我们再一次感悟到老人家那深刻的意蕴,那对人性透彻的洞悉,尤其是对中国人文化方位的精到把握,以及对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精确掌控,简直到了如火纯情的地步。对此,每一个中国都不能没有起码的文化自觉。

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深意解读  

  一、毛泽东提出学雷锋的初衷

  据主席的秘书林克回忆当年的情景,1963年“2月22日,毛主席睡醒以后,值班警卫员打电话告诉我,主席让我去一下。我带着事先选好的文件、资料匆匆来到毛主席的寝室。毛主席正穿着睡衣斜倚在床栏上看文件,看见我到了身旁,便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我随即将新文件放到他床头的长桌上。他示意我坐下,我便在他床前一张藤桌旁的椅子上坐下来。这时,毛主席从他身左半边床的书堆上拿起了一张信纸递给我。我一看,只见他已在纸上用毛笔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潇洒苍劲的行草字。我为他拟的十来个题词,他一个也未用。这时,他吸了一口香烟,从容地带着询问的目光问道:‘你看行吗?’我爽朗地回答说:‘写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毛主席好像要解释为什么没有采用我拟的题词这一疑问似的,接着说道,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现在看来,毛主席的这番话不仅指出了学雷锋的方法,而且指明了雷锋身上最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指出了学雷锋的方向。毛主席谈完之后,我便回到我的办公室,打电话给《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告诉他们,毛主席的题词已经写好了,请他们到中南海西门来取。应当指出,毛主席在题词之前,就阅读了报纸上有关雷锋的报道,了解了雷锋的事迹。他曾对当时的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说过,‘雷锋值得学习’。”

  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没有采用他委托秘书先拟几个题词,如:“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学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德”、“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好学的革命精神”等等,而是题“向雷锋同志学习”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就在这一年5月11日,毛泽东在杭州会议上再次谈到雷锋,他说:“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这个评价进一步解释了毛泽东为什么要号召向雷锋学习了,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领略了毛泽东的深谋远虑。毛泽东那个时候就已经洞察了雷锋精神的时代精华特征,从而也就预感到雷锋精神的恒久魅力,这正是一种新的世界观,新的哲学人格化体现。所以,毛泽东和雷锋,虽然是领袖和士兵的关系,但是他们心灵有一种共鸣,他们是知音!他们沟通的共鸣在于哲学层面,在于对于人的深度把握,在于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深刻领悟。也可以说,雷锋因为读通了毛泽东的著作,他领悟了毛泽东的哲学,所以成了毛泽东的知音。而毛泽东在读雷锋的日记时,发现毛泽东这个小战士是自己的知音,是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的真正的同志,毛泽东在内心深处,他是多么喜欢、欣赏雷锋啊!

  请注意,毛泽东是从哲学高度看待学习雷锋的,主要体现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

  在世界观方面,雷锋无疑是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典范,具体表现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

  在认识论方面,雷锋当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学习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

  在方法论方面,雷锋“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做出了榜样,对此,“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

  经过60年的实践,我们对毛主席的初衷,应该不止一个方面的认识。

  二、学习雷锋的关键是雷锋精神易于学习

  雷锋就是平凡的人,在中国共产党树立的英雄人物里,张思德、白求恩和雷锋是十分特别的,也就是和传统意义上的英雄相区别。他们不像董存瑞、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等有着气壮山河一般的舍生忘死,而是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情。

  毛泽东写作《纪念白求恩》,以一个外国人的形象,阐释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风貌。而白求恩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楷模。毛泽东的意思是,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毛泽东还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这段话就和后来的张思德联系上了。张思德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典范。

  毛泽东因为张思德而写作了《为人民服务》,创立了我党我军唯一的宗旨,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文化旗帜。为什么说是文化旗帜呢?

  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信仰的认识,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独有的思想体系,而这又在张思德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八路军战士身上得以显现。要知道,白求恩在那时是罕见的,但是张思德却还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指引下,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随着一大批张思德的涌现,在理论和实践上,趋于成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为人民服务”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倡导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又有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的中国气派,更重要的是完全彻底地具备了普通中国共产党员独有的中国风格,这不是文化旗帜是什么?

  这之前,这一文化大旗处于孕育之中,到张思德这里成熟了。而张思德是毛泽东的警卫员,是毛泽东文化的直接接受者,张思德的成长正是毛泽东育才一绝。

  毛泽东培育张思德这样的人才,已经具有普遍意义了。

  不过,毛泽东这个时候依然很慎重,他只是强调张思德代表着“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国共产党。  

  到了雷锋事迹出现以后,毛泽东理想的人才产生了。雷锋就是一个思想和白求恩、张思德一样,而平时的行为又不同的新式英雄,他的行为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空间限制。

  还有一点,在今天必须要严肃指出来,雷锋是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对个人与集体,公与私的关系,有着哲学层面上的深刻自觉,他为人民服务完全是自愿的。

  学雷锋自然也是自觉自愿的,从来都不是强迫的,从来没有那个人因为没有学雷锋而受到惩罚的。人们只会批评那些假学雷锋的行为,因为那是不符合学雷锋“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的要求。

  所以,学习雷锋是不难做到的,关键在个人的觉悟,社会主义觉悟和共产主义觉悟。

  由于雷锋易学,因而就有大批活雷锋在各行各业涌现,直到今天当人们看到经常出现的志愿者的时候,请不要忘了,他们就是当代的雷锋,难道不是吗?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雷锋精神的时代性,难道这不是当代这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吗?

  三、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深意解读

  毛泽东一直希望将社会主义建设从文化上给予突破,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东方国家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瓶颈。

  必须明确,中国生产力落后根本不构成补资本主义课的理由,事实雄辩的证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可以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生产力,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都是绝好的例证。

  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就不是像生产力的发展那么简单了。

  毛泽东抓住文化建设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环节——个人的觉悟,个人对自己的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的私利与公益的关系的觉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谁最适合千千万万的人民作为榜样呢,毫无疑问,雷锋最合适。

  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他是农民出身,当过鞍钢的工人,是一个典型的工农兵复合型人才;

  一个喜欢并坚持写日记的人,无疑这是一个具有反思精神的人,就思想性,创新性来说,那是一位善于独立思考,有着自己的独立思想的学人;

  一个能懂点哲学的普通一兵,但是他的思想境界高入云端,而他的工作定位立于地——“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一个拥有菩萨善心,一个乐于对自己近乎苦行僧要求,对同志对人民,尤其对弱者像春天般温暖,乐善好施的共产党员;

  一个是非清晰,爱憎分明,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能够把握汽车方向盘和自己思想方向盘的汽车司机;

  一个有着哲学头脑,能够用有限把握无限的解放军战士,这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

  

  雷锋不是驯服工具,而是有思想,有信念,有理想,有信仰,并且能够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坚贞不屈的战士。

  后来又发现雷锋的一些照片,用今天话讲,雷锋还比较时尚,其实过去的照片早已经告诉我们了,雷锋虽然个子不高,但是雷锋是英俊的,是英武的,他不仅真,不仅善,他还美,他的气质与具体行动告诉我们,他心灵美,行为也美。

  哪里有这样的人才?

  谁能够在如此高度发现这一人才?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毛泽东文化孕育出这样的人才,毛泽东发现了这样的人才,一切的一切,中国最需要这样的人才,全人类最需要这样的人才。

  当千万个雷锋在成长的时候,正气压倒邪气,人们干社会主义充满激情。工人阶级生产更好的产品,王进喜身上透射出雷锋精神;农民多打粮食,陈永贵透射出雷锋精神;解放军刻苦训练,英勇善战,为人民服务,个个都是雷锋的化身,而这一切都是在越来越自觉的情况下进行的,雷锋的精神作用就在于此。

  雷锋精神,是一种文化符号,那是一种思想主导的社会必定产生的结果,学习雷锋也是这样的社会的必然的选择。

  马克思年轻时曾经写出这样的话:“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提出了理想,他说的职业,蕴含着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可以看做共产主义者的生活方式的初步设想,这种生活方式在毛泽东时代得到体现,首先在雷锋那里率先体现,毛泽东慧眼识珠,推而广之。

  这难道不是历史的必然?

  学习雷锋绝不是做点好事那么简单,那是触及人的思想灵魂深处的文化革命,这是社会主义社会之前不可能有的新风尚,也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这一文化现象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

  毛泽东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解决了普通人的思想与行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不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组织或者群体,都可以学习雷锋,雷锋具有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值得学习的地方。

  雷锋的思想境界可与佛教徒的境界相媲美,同时又超越了宗教信徒。他是那么乐于无私奉献,他的无私奉献有真切的给他带来实实在在的快乐和满足,而他又踏踏实实生活在世俗的生活中间,他有安全感,有幸福感,有成就感,这难道不是人们一直苦苦追寻的理想生活吗?

  这难道不是人性的本能需要吗?

  学习雷锋 又有什么不好呢?

  谁不需要雷锋?谁反对人们学雷锋?

  毛泽东选择雷锋作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如此选才的高度,如此高度的选才,你说绝不绝?

  后记:中国文化还要继续延续,这不能不面对传承与创新的问题,文化是人的文化,离开了人,也即是无所谓文化。人们都希望成才,都不希望别人成为统治自己的人才,那么大家一致认同的人才是什么样的呢?就是雷锋这样的。

  那是平民英雄化,英雄平凡化的典范。

  雷锋,以及学习雷锋,让“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显像化,清晰化。

  雷锋,以及学习雷锋,是毛泽东的思想的对象化过程,是他理想现实化与现实理想化的辩证统一的支点,有了这一支点,他的文化力就可以撬动地球,你看学雷锋在扬正气方面,古今中外,可谓史无前例。

  什么叫人的改变,什么叫改变的人,什么叫人民创造历史,看看雷锋的成长,看看学习雷锋之后更多人的成长。

  学雷锋,是运动,是集体的运动,但是那又更多是个体的,个人的自愿的行动,逐步成为自觉的行为,这是向好,向善的趋势。

  请问,这是不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价值理想,哪个国家,哪个社会,哪个人不需要呢?

  令人惊叹的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几十年前,就实践过了,实践早已经证明了!

  如果对这些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那只能叫做麻木不仁。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6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