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与南海战略格局的形成

作者:杨志荣 来源:国防参考 2017-08-24 575

抗战胜利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国海军奉命接收并进驻南海诸岛。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南海诸岛常态化部署军事力量,向世界公开宣告我国收复了被日本占领的南海诸岛,得到了世界主要大国的尊重和认可,特别是南海周边国家的承认,同时也奠定了此后我国在南海的基本战略态势。

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奉命接收并进驻南海诸岛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后,就将侵略的魔爪伸向我国南海诸岛。1937年9月,日军侵占了东沙岛,1939年3月,日军又侵占了西沙、南沙群岛,4月9日,日本驻台总督府发布公报称:东沙、西沙和南沙群岛已“划归”日本帝国领土,属台湾高雄县管辖,并将南沙群岛改名为“新南群岛”。

对于日本侵略南海诸岛的行径,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在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并宣告“一律废止”中日间所有不平等条约,这就意味着台湾、南海诸岛等从法理上已经恢复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此后,国民政府发起了强力收复被日本侵占地的运动,并争取到美、英等同盟国的支持和承认。

1943年11月下旬,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开罗召开国际会议,发布《开罗宣言》,郑重宣布:“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得的或所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南海诸岛屿当然属于要求日本归还的中国领土的范畴。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和外长在柏林西南波茨坦举行会议,并于当日发表《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了中国收复失地的立场,其中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战胜利,南海诸岛的收回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1946年9月2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发出了关于接收南海诸岛的训令。

抗战胜利与南海战略格局的形成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

随后,海军总司令部调护航驱逐舰太平号、驱潜舰永兴号、坦克登陆舰中建号和中业号等4舰组成进驻西沙、南沙群岛舰队。派上校林遵为指挥官,姚汝钰为副指挥官,上尉林焕章和张君然为参谋。为争取时间,由林遵偕林焕章率太平、中业两舰进驻南沙群岛,姚汝钰偕张君然率永兴、中建两舰进驻西沙群岛,分头执行任务。

11月24日凌晨,永兴、中建两舰抵达永兴岛,29日上午为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揭幕,同时举行升旗典礼。两舰在考察琛航岛、广金岛以及察看珊瑚岛后于11月30日下午返抵榆林港。12月10日上午,太平、中业两舰抵达太平岛,组织搬运物资上岛,进行接收、修建、考察等工作,举行接收仪式,17日任务完成后返航,20日到达榆林港。

1947年1月,国防部主持召开西沙、南沙群岛建设会议,决定西沙、南沙群岛之行政隶属问题“目前暂由海军管理,俟海南岛行政特别区奉准成立,即归该区管辖”。3月,太平舰接收了东沙群岛。

5月16日海军总司令部命令:“遵照行政院命令,海军暂行代管各群岛的行政工作,相应设置海军各群岛管理处,并派张君然为西沙群岛管理处主任;在广州设置海军黄埔巡防处,派姚汝钰为处长。”至此,我国已完成对包括东沙、西沙、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接收和进驻工作。

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进驻南海诸岛,奠定了二战以来的南海战略格局

军队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海军舰艇和官兵接收并进驻南海诸岛,直接体现了国家的主权,是国际上公认的代表国家行使主权的行为。此次接收南海诸岛,是历史上中国政府为维护南海诸岛主权所采取的最大的一次行动,极具历史意义,它不仅收回了被日本侵占的失地,而且再次向世界表明南海诸岛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在南海诸岛享有不可侵犯的主权,由此奠定了二战以来的南海战略格局。

1、收回了近代以来饱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南海诸岛,南海诸岛遭受西方列强肆意侵略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由于南海具有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的战略价值,南海诸岛早就为西方列强所垂涎。英、法、德、美、日等国曾多次派遣军舰到我国南海诸岛活动,擅自进行非法的勘察、测量和捕捞。

英国从1800年起,先后派“孟买”“发现”“调查者”号等到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的高尖石、中建岛、华光礁以及南沙群岛的逍遥暗沙等地非法测量、调查;美国从1835年起,先后派“戴维·斯科特”“文森斯”号等到南沙群岛非法测量;德国从1881年起先后派“弗列拉”“埃尔蒂斯”号等到西沙群岛永兴岛、北岛、东岛以及南沙群岛勘测;日本直接占领过东沙岛以及西沙、南沙群岛部分岛屿;法国直接占领过西沙、南沙群岛部分岛屿。

二战时期,美国与日本还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过激烈的海空战;二战末期,英军太平洋舰队司令费莱塞曾经驻守南沙,为接受南洋日寇投降作准备;1945年11月21日美军3艘舰艇曾在太平岛登陆勘察,随后离去。

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接收南海诸岛,结束了西方列强肆意侵入南海诸岛的历史。此后,越南战争期间美军舰机曾在我国西沙、南沙群岛部分岛屿及附近海域活动,越南战争结束后离开,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西方列强入侵我国西沙、南沙群岛。

抗战胜利与南海战略格局的形成

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会议旧址

2、得到了国际社会对南海诸岛属我国的一致承认。

国际社会承认,是国际法有关“国家取得领土主权的条件要求”之一。此次进驻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条例,具有国际法效力。换言之,是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属于构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行动,当然也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胜利成果,是国际社会对南海诸岛属我国的公开承认。

当时国际社会对我国政府接收南海诸岛未有任何异议,而且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也没有国家对我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提出异议,说明我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事实是被国际社会承认的。

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旧金山签署的《对日和约》规定,日本放弃对西沙、南沙群岛的一切权利。1952年日本与我国台湾当局签署的《日台和约》规定,承认《对日和约》有关“日本国业已放弃对于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之权利、权利依据要求”。

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时,日本政府在中日联合声明中宣称,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关于归还其侵占的中国领土的规定,再次确认了南海诸岛属于我国的事实。

3、行使了对南海诸岛的充分管辖权。

接收前,研究决定接收工作事宜的人员包括来自内政部、外交部、国防部及海军总司令部的代表;具体参加接收工作的人员除海军官兵外,还有内政部方域司代表郑资约,空军总部代表蒋孝棠、仲景元,联勤总部代表戴蕃填,广州行辕代表李思逊,海军海道测量局代表刘天民等,还有广东省政府派出的西沙群岛接收专员萧次尹、南沙群岛接收专员麦蕴瑜。

由此可见,此次接收西沙、南沙群岛,是国家行为,具有充分的代表中国政府接收西沙、南沙群岛的性质。特别是此次接收过程中,对各岛礁进行了测量勘察,并以此为依据,划定了西沙、南沙群岛的范围,绘制了南海诸岛图,重新命名了南海诸岛名称,体现了主权,行使了管辖权。

1947年4月14日,国民政府内政部主持召开了有国防部、外交部、海军总司令部参加的关于西沙、南沙群岛范围及主权之确定与公布的会议,确定“南海领土范围最南应至曾母滩”。

12月1日,内政部重新审定了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及其所属各岛、礁、沙、滩名称,正式公布了《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共167个岛屿名称,其中东沙群岛3个,西沙群岛33个,中沙群岛29个,南沙群岛102个,将原南沙群岛改称中沙群岛,团沙群岛改称南沙群岛,使南海诸岛名称更加规范。同时再次宣布将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省政府管辖。

1948年2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其附图《南海诸岛位置图》中以11条断续国界线符号,将西起北仑河口,南至曾母暗沙,东至台湾东北的海域划入我国版图,并在这片海域标注“中华民国”,至此我国南海断续国界线正式形成,成为标志我国享有南海诸岛主权以及相关海洋权益的范围界限。南海断续国界线公布后的许多年,没有国家对它的存在及法律地位提出异议。

留下了一些遗憾,为此后南海局势的恶化留下了隐患

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进驻南海诸岛,奠定了二战以来的南海战略格局。不过,此次接收也有遗憾之处,就是限于国力的制约,海军未能进驻全部岛礁,外交斗争未能有效配合海军进驻,为此后南海局势的恶化留下了隐患。

1、受国力和军力的制约,未能进驻西沙、南沙群岛全部岛礁。

抗战胜利后,国内百废待兴,国力军力有限,国民党当局忙于打内战,也无暇对南海诸岛进行更多的建设和设防。因此,1946年接收西沙、南沙群岛时,虽然舰艇编队曾到达西沙、南沙群岛多个岛屿,并进行了实地接收和勘察、测量,但只留驻海军陆战队担负西沙、南沙群岛两个主岛的防守,即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南沙群岛的太平岛,其他岛屿并没有留下常驻兵力。而且驻守这两个岛屿的兵力仅为陆战队,没有进驻舰艇部队,也没有派遣战斗舰艇在西沙、南沙群岛海域执行定期的战备巡航任务,这样就无法展开对其他岛屿的巡察,不利于监视、防范其他国家对我国西沙、南沙群岛的侵犯活动。

2、外交斗争未能有效配合海军兵力的进驻,留下了诸多隐患。

二战后,法国、菲律宾一直图谋侵占我国西沙、南沙群岛,而且动作频频。

1946年,国民政府派遣海军接收西沙、南沙群岛,也包含有派遣海军进驻,实际行使主权,以彻底打消法国、菲律宾侵略野心的目的。法国对南海诸岛的侵略野心由来已久。

1884年中法甲申战争后,原为中国藩属国的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随后法国又将侵略的眼光投向了我国的西沙、南沙群岛。1933年4月7日至12日,法国军舰“亚斯脱洛拉布”号、“亚列尔特”号及调查船“达勒逊”号先后开赴南沙群岛,占领了太平岛、安波沙洲、北子岛、南子岛、南钥岛、中业岛、鸿庥岛、西月岛,连同先前所占南威岛,共计9个小岛。

抗战胜利与南海战略格局的形成

1946年,中国收复南海诸岛人员在太平岛合影。

7月19日,法国外交部公然发表占领我国南沙群岛的公告,随后法国竟对上述九个小岛进行所谓的“定名”并公布于世。12月21日,法国强行将我国南沙群岛划入越南巴地省管辖。法国的侵略行径,引起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抗议。但由于仅限于外交交涉,缺乏必要的军事措施和军事行动,致使法国入侵势力迟迟未撤出所占岛屿。

1938年7月,法国又派遣所谓的“印度支那卫队”非法占领西沙群岛的珊瑚岛。直至1939年3月,日本再次强占南海诸岛,才把法国人赶走。但二战结束后,法国重返越南重温殖民旧梦,复欲入驻西沙、南沙群岛。

1946年10月4日至5日,法舰“希福连号”入侵南沙,登陆太平岛,但在国民政府舰队开抵南沙接收前两日离去。稍后,法舰“希福维号”又侵入南威岛。

1946年10月起,中、法两国围绕西沙、南沙群岛主权问题开始接触、谈判,但未形成具体成果。11月,中国海军在接收西沙群岛过程中,发现法国占据着珊瑚岛,除将情况电告海军总司令部外,未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1947年1月9日,蓄谋已久的法国政府不顾历史事实,指使其外交部发言人编造理由,声明西沙群岛系越南领土。随后法国一架侦察机于16日飞抵我国西沙群岛海域侦察;法国军舰F43号于17日侵入我国西沙群岛并企图登陆永兴岛,经我方守岛官兵据理驱逐,于19日离去,但转而侵占了珊瑚岛附近的几个岛屿。

虽国防部、外交部及各界群众纷纷发表声明,重申我国对西沙群岛主权并要求法国侵略者撤出,但法国一直占据着珊瑚岛等西沙部分岛屿,并于1956年撤离越南时将所占岛屿转交给了南越政府。一直到1974年西沙海战后,我国才收回当年被法国侵占的岛屿。

但这一事实,被后来的越南政府歪曲和利用,为后来越南提出对西沙群岛的主权要求提供了借口。与此同时,菲律宾也意欲染指南沙群岛。早在1933年8月,菲律宾前参议员陆雷彝即声称,根据《巴黎条约》,法国所占九岛应为菲律宾所有,要求本国政府予以交涉。

《巴黎条约》中丝毫没有“九小岛”应归菲律宾所有的条文依据,陆雷彝的主张也未见诸行动,然而它为日后菲律宾插足南海诸岛特别是南沙群岛埋下了伏笔。

抗战胜利与南海战略格局的形成

曾母暗沙是中国最南端的国土,是海上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

1946年7月23日,菲律宾外长季里诺称:“中国已因西南群岛(即我国南沙群岛)之所有权与菲律宾发生争议,该小群岛在巴拉旺岛以西200里,菲律宾拟将其合并于国际范围以内。”

对菲律宾外长季里诺的无理声明,对所谓以探险活动为名、以实施侵占为实的菲律宾狂人克洛马大言不惭的“发现南沙群岛”的言行,对菲律宾政府提出的所谓“移民”政策,除了当时驻菲律宾公使陈质平进行外交交涉外,国民政府也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未从根本上消除菲律宾在南沙群岛的插足,这也为日后南海局势的恶化留下了隐患。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