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后,这些人组建了八路军中唯一的知识分子团

作者:劳 理 来源:《共产党员》杂志2015年第2期 2017-12-12 938

“一二·九”运动后,这些人组建了八路军中唯一的知识分子团

  

“一二·九”运动后,这些人组建了八路军中唯一的知识分子团

白乙化是丰滦密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人,是抗战期间北京地区牺牲的我军最高级别指挥员。白乙化牺牲后,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发表的《告全军同志书》指出:“他的牺牲不但是八路军挺进军的损失,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一个很大损失!损失了一个有着丰富军事经验的优秀指挥员,损失了一个有着长期斗争历史的坚强的党的干部,损失了一个曾为中华民族独立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英雄,损失了一个曾为阶级解放而再接再厉、英勇牺牲的无产阶级先锋。”

投笔从戎

白乙化,字野鹤,满族人,1911年6月11日出生于辽阳县石场峪村。他自幼天资聪敏,志存高远,极为崇拜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在中学读书期间,白乙化曾组织带领同学进行“不买洋货,要买国货”的爱国宣传活动。中学毕业后,白乙化考入沈阳东北军教导团,不久升入东北讲武堂步兵本科。1929年,因不满军阀混战,白乙化离开讲武堂,到北平入弘达中学补习,同年秋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1930年秋,白乙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白乙化满腔悲愤,向校方申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吾当先去杀敌,再来求学。如能战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此后,按照党组织的指示,白乙化只身返回家乡,以教书为名,联络有志之士进行武装斗争。1932年5月,白乙化带队奇袭辽阳警察局,夺走10支步枪,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报号“平东洋”,任司令。他率领这支队伍转战辽阳、新民、沟帮子、凌源等地,给日伪军以有力打击,队伍迅速扩展到3000余人。1933年春,由于粮弹不继,队伍被迫退入关内,被国民党军队强行缴械遣散。白乙化重返中国大学学习。

1935年7月,白乙化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留在学校文书股任职。这期间,他经常秘密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一二·九”爱国运动中,他奋勇当先,积极组织同学集会、游行,被捕入狱后,仍然坚持斗争。被营救出狱之后,白乙化奉党组织的指示,以东北流亡学生的身份,于1936年夏前往东北义勇军绥西垦区(绥远省西部河套地区和硕公中垦区)工作,先后任中共绥西特委委员、垦区工委书记、垦区特委书记等职。七七事变爆发后,他组织武装暴动,成立了“抗日民族先锋队”,当选为队长兼任党总支书记。同年11月,他率领队伍南渡黄河,横穿库布齐沙漠,于1938年6月胜利到达雁北,与八路军三五九旅会师。同年秋,参加了粉碎日伪对雁北地区“扫荡”的战斗。

“一二·九”运动后,这些人组建了八路军中唯一的知识分子团

开进平西

1939年初,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在写给冀热察抗日根据地负责人萧克的信中说:“我这里有200多名平津流亡青年学生……有不少是共产党员。他们年轻,有文化知识,领会党的政策快,会做群众工作,为首的叫白乙化,曾在东北讲武堂学过军事。”萧克阅信后立即回复:“欢迎白乙化率‘抗日先锋队’来平西!”

平西包括宛平、房山、涞水三个县大部,昌平、延庆、良乡、涿鹿、涿县、蔚县、宣化、怀来等县一部。1938年3月初,我晋察冀军区建立了平西抗日根据地,成为插在华北敌后的一把尖刀。

1939年4月,白乙化率抗日民族先锋队由山西开进平西抗日根据地,编入冀热察挺进军,后与冀东抗日联军合编为华北人民抗日联军,董毓华任司令员,白乙化任副司令员。不久,董毓华病逝,白乙化独自挑起了领导重任。其间,他指挥了沿河城战斗,击溃进犯根据地的日军大岛大队,毙伤敌奥村中队长等130余人。

1940年1月,华北人民抗日联军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十团是八路军中少有的知识分子团,主要领导都是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大学生地下党员。白乙化对部队严格整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之很快成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在粉碎日寇对平西抗日根据地十路围攻的战役中,该团配合兄弟部队阻击东北方面来犯之敌,与敌激战10多个昼夜,毙伤敌30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使得敌人原计划40天的大“扫荡”,仅14天即狼狈收场。

创建新根据地

1940年春,白乙化奉命率领十团挺进平北,创建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根据地。白乙化带领指战员一路拼杀,穿过平绥路,在昌平县沙塘沟伏击日伪军,歼敌300余人。5月28日,队伍抵达密云县,将横跨长城内外的云蒙山区定为根据地中心区。白乙化果断分兵出击,亲率一营北出长城,连克五道营子、小白旗、司营子、虎什哈等日伪据点后,又在丰宁境内全歼伪军一个营。这些战斗的胜利,为新区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久,丰滦密抗日联合县成立。

“百团大战”打响以后,白乙化率部出击平(北平)古(古北口)铁路,焚毁火车站,炸毁陈各庄铁路大桥和潮河大木桥,历经56次大小战斗,共毙伤俘敌400余人,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

1940年9月23日,日伪调集4000余兵力,对丰滦密地区进行了长达78天的大“扫荡”。白乙化审时度势,主持制定了“敌进我进,到外线去打击敌人,开辟新地区”的反“扫荡”方针。当敌人将要结束“扫荡”时,转到外线的部队返回内线,于冯家峪南弯子设伏,给撤退的日军“常胜部队”哲田中队以歼灭性打击,使丰滦密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

英雄传奇

白乙化身高在一米九以上,脸上留着又黑又浓的络腮胡须,因乳名“小龙”,因而被誉为“小白龙”。 他双手使枪,百发百中,手榴弹投得又远又准,在战场上总是出现在最危险、最关键的地方。在一次伏击战中,他发现日军用旗语指挥作战,便迅速端起步枪,三枪击毙了三个日军旗语兵,第四枪又把日军指挥旗打飞在地,吓得旗语兵再不敢站起来,失去指挥的日军顿时成了没头苍蝇。在另一次战斗中,日军飞机欺我军没有重型武器,盘旋低空,狂轰滥炸。白乙化端起步枪率领战士一阵排射,结果击中了敌机驾驶员,打着了油箱,敌机哀鸣着在阵地前坠毁。老百姓爱戴白乙化,把他看做传奇式的英雄。

“健全自己,影响旁人”,这是白乙化坚守不渝的格言。他严于律己,和战士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菜。上级分配给他的一匹黄骡子,他让给伤病员骑,还安慰伤员说:“我腿长,骑着它也是脚踩地,倒不如不骑。”由于他平易近人,与战士亲如手足,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白大胡子”“白大个子”。

壮烈牺牲

1941年2月初,上级来电,任命白乙化为平北军分区副司令员。这时,日寇道田讨伐队向我根据地发动进攻,白乙化决定等打完这一仗再去赴任。2月4日,白乙化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0岁。

白乙化的遗体被就地安葬在密林中。十团和丰滦密联合县在石城乡隆重举行了追悼大会,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发布了《告全军同志书》。1944年5月,丰滦密联合县和冀北第五地区队为白乙化立了纪念碑。为了避免被日军破坏,乡亲们用油布将纪念碑包起来藏在地下,直到解放后才挖出来。该纪念碑现存于首都博物馆。

1984年,白乙化烈士陵园和纪念馆在密云县石城乡河北村落成。在重建的纪念碑上,镌刻着萧克将军手书的碑文:血沃幽燕,名垂千古。

“一二·九”运动后,这些人组建了八路军中唯一的知识分子团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2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