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修水在秋收起义中的突出贡献
论修水在秋收起义中的突出贡献
涂开荣
内容摘要:秋收起义是我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修水作为起义的策源地和爆发地之一,作出了突出贡献。修水是江西省委确定的秋收起义的起点;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了第一面军旗,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修水人民积极拥红支前,为起义部队提供了后勤保障。起义部队离开修水后,秋收起义的精神仍深深激励着修水人民继续斗争,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修水人民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关键词:秋收起义;修水;突出贡献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90 年前,毛泽东挥笔写下了具有史诗意义的著名诗词《西江月•秋收暴动》,再现了秋收起义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秋收起义创建了第一支工农革命军队,高擎起我党的第一面军旗,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此,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并最终夺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修水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爆发地,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了第一面军旗,打响了秋收起义第一枪,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修水是江西省委确定的秋收起义的起点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中央制订了《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决定在农运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举行秋收起义,实行土地革命,有力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在随后召开的八七紧急会议上,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在湘鄂粤赣等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当前最主要的任务。会议通过了《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对秋收起义作了精心部署。
八七会议精神很快传达到了江西,江西省委立即响应,制订了《江西省委对于秋暴的计划》,“省委完全接受中央的决议,并斟酌各县的情形拟定秋暴计划如下:……为指挥与联络的便利,应规定暴动的起点,这起点必须是政治经济地位较重要而农运较有基础或已有农军势力的地方。兹拟定赣北的修水为起点,影响邻近各县与各县的联络,赣西以永新为起点,赣东以临川为起点(附图及说明)。”
在江西省委的秋暴计划中还指出:“在农军势力占统治地位的县份,如修水、铜鼓等应即马上实行捕杀豪绅及反动派,没收大地主土地,建立农民政权……影响邻近各县以至全省,与湘鄂邻近各县暴动势力联合。” 省委对修水铜鼓等地暴动的任务作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并要求修水铜鼓与湖南湖北邻近各县暴动势力联合起来。省委为了推动起义的顺利进行,“莲永及修铜两部分农军,此间均已派专人前往指导……”。
江西省委之所以把修水作为秋收起义的重点地区,确定修水为暴动的起点。一是地理位置重要。修水位于湘鄂赣三省结合部,属于“三不管”的地方,统治阶级力量较为薄弱。二是工农运动基础较好。大革命时期全县建立了37个基层工会组织,有会员1600余人;建立了51个农会组织,农会会员达2万余人,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高涨。三是有革命武装和农军势力。我党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以下简称“警卫团”)等起义部队相继进驻修水,修水县支部干事会将修水仁、西两乡农军统一组建为修水县农民自卫军,建立了修水自己的革命武装,起义前夕,修水支部干事会领导了西尹暴动、下衫暴动和全丰暴动,为起义的爆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修水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
1、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秋收起义前夕,在修水集结了数支革命队伍,形成了秋收起义的主力军。
一是警卫团进驻修水。1927 年8 月2日,警卫团团长卢德铭巧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的名义,带领警卫团由武汉乘船东下,参加南昌起义。部队到达武宁县时,得知起义大军已经南下,拟绕道靖安、奉新追赶起义大军。此时,卢德铭接到夏曦的信,要他离开警卫团到南昌起义大军中任职。卢德铭经反复研究,决定离开部队,到武汉找党中央,请求指示。临行前,卢德铭将部队交由一营营长余洒度指挥,并指示他将部队带到修水这个湘鄂赣“三不管”但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地方,以求发展。余洒度根据卢德铭的安排,带领部队由奉新向修水进发,8 月12 日抵达修水,与平江工农义勇队一起攻克修水县城,赶走了王天培残部邱国轩团,随即进驻县城。
警卫团虽属张发奎部下,但它一开始就在我党秘密领导和掌握之下,团长卢德铭是中共党员,对党忠诚可靠,军政素质过硬,其他主要领导人也系中共党员,其部队成份多为党组织秘密输送的中共党、团骨干,农运积极分子,政治上可靠,是秋收起义的骨干力量。
二是平江工农义勇队驻扎修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927 年7 月下旬,平江工农义勇队和浏阳工农义勇队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独立团,奔赴南昌参加起义。当独立团到达永修涂家埠时,南昌起义大军已全部南下,独立团又为张发奎部队所阻,独立团决定分兵行动,平江工农义勇队由余贲民率领拟回师平江,经武宁时,与警卫团相遇,相携进入武宁县城。8 月12 日,余贲民率领平江工农义勇队在修水城郊再次与警卫团相遇,合力攻入修水县城,尔后退居修水渣津、马坳一带,就地休整。浏阳工农义勇队改由上高、万载到达铜鼓县城驻扎。
三是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转移修水。1927年8月20日,崇阳农军化装成国民党崇阳县民团,与通城农军里应外合,智取通城县城,随后召开群众大会,处决反动官吏,成立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王武扬,党代表罗荣桓。下旬,国民党第十三军逼近通城,崇通农民自卫军与警卫团取得联系,约定到修水与警卫团合编。9月初,崇通农民自卫军行至通城麦市,陷入重围,伤亡惨重,余部100余人在叶重开、罗荣桓率领下突出重围,到达修水桃树港,在警卫团的接应下,进驻修水县城。
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进驻修水后不久,余洒度与驻铜鼓的浏阳工农义勇队负责人苏先俊取得联系,三支部队的领导人都认为形势严峻,“均以军事统一不可缓”,相邀于修水山口召开统编会,将驻扎修水铜鼓的革命武装合编为一个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乡村用农民革命军,城市用工人革命军名义,简称农军、工军,合称工农革命军” 的决定,将起义部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由余洒度任师长,余贲民为副师长,钟文璋为参谋长,“内部负责为师委会” 。同时,将原警卫团改编为师属第一团,团长由钟文璋兼任,将驻铜鼓的浏阳工农义勇队改编为师属第三团,由苏先俊任团长,将平江工农义勇队分补一、三团。为加强第三团,又调一团伍中豪率一营武装充实第三团。起义前夕,驻安源的秋收起义部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王兴亚。部队整编完成后,“当即派吴会治来鄂报告一切” ,听取中共中央指示。同时,为缓和与江西军阀朱培德的关系,便于筹措军需, “改用江西省防军第一师名义”,并假造花名册,派人去朱培德处联系,以迷惑敌人。
2、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了第一面军旗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成立后,师委会即指令何长工、杨立三、陈树华三人设计军旗、臂章,积极准备起义。时任师部参谋的何长工回忆:“由我负责设计并制作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鲜艳的红旗中间一枚大五角星,星中是镰刀斧头的图案,紧靠旗杆有一条十厘米宽的空白,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十分威武、漂亮。” 新设计的军旗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的红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星内有镰刀斧头,代表工农,意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军旗设计方案确定之后,需制作一百面。裁缝出身的班长张令彬等人购买了布匹,修水县总工会委员长徐光华请来了修水裁缝和会针线的妇女,一面面旗帜在飞针走线的手工制作中做成,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就这样在修水诞生了。为了统一军旗式样,在秋收起义时共同打出镰刀斧头军旗,军旗制作完成后,又由伍中豪等将军旗式样带到了铜鼓,陈树华回忆说:“军旗图案是八月初旬(注:农历)一个下午决定后,我即当夜设计绘制,翌日即交街上裁缝制作,并没有中央的统一布置。这个图案,当然由何坚伍中豪带到铜鼓去了。是成为一致的原因。”
何长工1958年在中直机关党校演讲时评价这段历史:“从此,在中国,在东方,就有了红旗和白旗的对立,有了红军和白军的对立,在后来有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和白色政权的对立。”
3、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
1927 年8月下旬,湖南省委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作为秋收起义的领导机构。9 月初,毛泽东来到安源,传达八七会议精神,领导秋收起义。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安源张家湾军事会议。会上,潘心源汇报了警卫团、平江浏阳工农义勇队的行动及去向。毛泽东历来重视武装,曾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理论,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兴奋,决定汇合驻修水、铜鼓和安源的武装一起,分三路向长沙进军,形成包围长沙之势。会后,毛泽东立即奔赴铜鼓,指挥第三团行动。
正当余洒度翘首以待中央指示,苏先俊于9月8 日转来“萍乡举动决议”,并说“第三团决即响应萍乡,望兄(余洒度)即率部由平江直攻长沙”,又说“此系同志决议,未便拒绝” 。余洒度接此通知后,认为时间紧迫,未便迟疑,决定立即举行起义。9 月9 日师部机关、特务连、一团在修水县城紫花墩举行誓师大会,高呼“红色领带系在颈,只顾死来不顾生”的雄壮口号,高举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红旗,率先誓师起义。部队行至修口时,遇卢德铭从武汉返回,卢即向余洒度等师团领导报告了赴武汉经过,传达党中央关于举行秋收起义指示,并就任秋收起义总指挥。当晚部队到达渣津,与不久前收编的邱国轩四团汇合。10日在渣津河滩召开群众动员大会,举行军民游行。随后向平江挺进,一路军民响应。11日至平江县长寿金坪时,前卫报告有敌阻击,一团团长钟文璋即指挥部队放下辎重,让四团走两边,自带一部居中冲杀,不料四团临阵叛变,一团受到四团夹击受挫,全部辎重被劫。卢德铭紧急收拢部队,转移到修水台庄整理,之后向驻铜鼓的第三团靠拢。途中接到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指示信,命令部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19日卢德铭率领师部、一团与三团和二团余部在文家市胜利会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会上,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取消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转兵南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跟随毛泽东卢德铭踏上了新的征程。从此,在修水升起的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高高飘扬在井冈山的上空,在修水打响第一枪的秋收起义,点燃了井冈山革命的燎原之火。
三、修水人民积极拥红支前
警卫团抵达修水后,在修水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扩充兵力,补充给养,三操两讲,秣马厉兵,起义部队得到发展和壮大,部队的战斗力大为提升。起义部队在修水安全聚集和发展,修水党组织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修水县党组织积极为起义部队扩充兵力。部队在县城和渣津等地都设立了新兵招募站,修水党组织从修水县农民自卫军中挑选100多名青壮年,由共产党员丁长盛、余经邦带领集体编入秋收起义队伍,又从各地陆续动员了一批青壮年参军。 “部队到修水后还招了二百多名新兵,修水县政府法警队由于党做了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二十多人参加了起义部队。新兵招募站就设在过浮桥后进城不远的孔庙里。”
协助起义部队开展征粮收税工作。修水是林业大县,当时又是秋收时节,农副产品大量上市,部队以省防军第一师名义,开展征收赋税工作,党组织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陈士榘回忆:“修水地区出木材、茶叶、纸张和玉兰片,当时正是林木等上市旺季,税收数目是很可观的。师部特务连抽了十几个人,由何长工同志带队做税收工作……” 赖毅回忆:在修水我们添制了大批衣被,从头到脚都穿的灰色军装”。
修水人民积极慰劳起义部队。时任参谋处长陈树华回忆:“修水的老百姓视我部如‘再生父母’,送的慰问品不少,还专门派人守在门口,只要见炊事员挑筐子出来,马上就抢去筐子把菜免费送上来。”在修水,“陈毅安每天忙于数大洋,钉木箱,把箱子钉成子弹箱一样大小,准备将来好行军。我忙于按原来所拟的快速练兵计划,作课目实施表,交部队加紧训练,同时收买大量布匹,缝制军衣。这时,算是过上了安定练兵的日子,有了兴旺的气象,也有了招兵买马的余力。” 何长工回忆:“当地党和群众也在各方面给予部队以很大的支援和爱护,如帮助部队侦察敌情,传递情报,老大娘、大嫂子帮助战士洗衣被,各种组织给部队送菜送粮。我自己在一个何家祠堂参加过一次群众的捐献大会,他们把义仓的粮食都捐献给了部队。因为我自己姓何,所以对这件事记得很清楚。” 金坪失利后,当地党组织和群众主动帮助收拢部队和救治伤员,为失散人员当向导,帮助他们解决吃住和归队问题。从亲历者回忆中可知,修水群众视起义部队为“再生父母”,积极支持起义军,为起义部队提供了后勤保障。
四、修河两岸到处红旗漫卷
秋收起义部队虽然离开了修水,但秋收起义的精神仍深深激励着修水人民继续斗争,秋收起义播撒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秋收起义部队所经历的地方均成为重要的苏区,修水及其周边地区建立起了著名的湘鄂赣苏区,诞生了一支支英雄的红军部队,成为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六大苏区之一。修水及湘鄂赣苏区的革命斗争,牵制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有力支持和策应了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的坚持和发展。
从1927年夏起,修水人民在毛泽东、卢德铭、彭德怀、王首道、傅秋涛等领导下,以“修水老表好大胆,捶直啄钩就造反”的大无畏精神,挥戈暴动,战长沙,反“围剿”,建政权,分田地,革命烽火燃遍修河两岸,工农政权布满幕阜山村。鼎盛时期,全县建立了11个区苏维埃政府,97个乡苏维埃政府,2个市苏维埃政府,苏区面积超过全县三分之二以上,红色根据地(含游击区)面积达到100%,成为湘鄂赣苏区的坚强阵地。
修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高举红旗,浴血十年。期间,修水约有4万人参加红军,在册烈士10300余人,是江西六个烈士超万人的县之一。由于修水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高涨的革命形势,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曾分别驻扎修水上衫、画坪,领导着湘鄂赣苏区30余县的革命斗争,修水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作者:涂开荣,九江市史志办副主任)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