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五大特征

作者:龚 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03-13 2183

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五大特征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特指一种主要借否定和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思潮。这种思潮近年来呈现出新的动向,危害更大,严重威胁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安全,需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

分布地域跨境化

历史虚无主义本来就不孤立存在于境内。近些年,面对中国的崛起,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西化、分化中国的步伐,与境内敌对势力勾结在一起,利用历史虚无主义这个和平演变的工具,推动历史虚无主义分布地域国际化。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香港的个别出版社,出版了大批历史虚无主义书籍。西方敌对势力还出面支持我国境内的历史虚无主义分子,攻击我国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揭露。2015年,美国之音发布题为“狼牙山五壮士案终审 北京法院判骂粗话者胜”的文章,将侵害狼牙山五壮士名誉者描写成一个急公好义、路见不平、勇于挖掘真相的文坛斗士,而把“北京法院”描写成一个罔顾法律、唯上是从者。2015年,西方一些反华反共势力分别将“海耶克奖”和“史迪克·拉森奖”授予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书籍。

历史虚无主义国际化还表现在日本否定自己在二战中的侵略行为,集中表现为否定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事实。

另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支持台独势力,宣扬台独史观,分裂中国。

表现领域文艺化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表现领域方面,除了继续在史学领域泛滥外,越来越在与大众密切相关的领域——文艺领域呈现。

历史题材是文艺创作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只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结合史料进行艺术再现时讲究史识、史才、史德,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的积极作用。

但是,一些描写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不尊重历史,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载体;一些“戏说历史”、鼓吹“独家秘史”的网络历史剧和历史影视作品,使文艺领域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地。

表现手段学术化

在社会的关注压力下,历史虚无主义在史学领域的最新表现是思想观点隐蔽化,越来越通过学术研究的面貌呈现,为一般人所不能察觉,渗透更为隐蔽。

一些历史研究者由于不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以细节否定全局,以个人的微观历史代替宏观的全体历史,以支流否定主流,以现象否定本质。这种历史虚无主义表现形式由于以史学研究为外衣,以还原历史真相为幌子,危害更大。

传播途径网络化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这一平台获得信息、交流信息,成为亿万民众的精神家园。互联网对人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尤其会影响人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理解、认识、认同。

在自媒体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网上阅读成为人们最普遍的阅读方式。我国目前影响亿万民众思想的主要互联网企业几乎都是民营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在形成民间舆论场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一些民营互联网网站追求经济效益至上,忽视社会效益,忽视思想教育,娱乐至死。历史虚无主义便通过这样的方式广泛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的价值观。

受众对象低龄化

由于青少年群体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手段网络化使青少年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受众对象。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时期,缺乏辨别是非和真相的能力,历史虚无主义具有的所谓“新颖性”和“否定性”特点,容易满足青少年标新立异的叛逆追求,致使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少年影响和毒害更大,造成与我们党争夺下一代的严重后果。

历史虚无主义虽然呈现新特征,但实质仍然没有变,仍然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由于这些新特征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散布广泛,流毒很大。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是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持久的、严肃的政治斗争,更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的现实需要。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反动的政治思潮,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也是违背人民意愿的,注定要破产。我们对此要充满信心。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4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