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不倒的毛泽东与撞不垮的长江一桥

作者:李克勤 来源:济学 2018-10-24 711

骂不倒的毛泽东与撞不垮的长江一桥

李克勤

骂不倒的毛泽东与撞不垮的长江一桥 

  武汉长江一桥全长1670.4米,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骂不倒的毛泽东与撞不垮的长江一桥

骂不倒的毛泽东与撞不垮的长江一桥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骂不倒的毛泽东与撞不垮的长江一桥 

  1955年9月,长江上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拉开建设帷幕,我国建设者采用当时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工艺,精心设计、施工,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以2年零1个月的工期,树起了新中国建桥史上第一座里程碑。

  自建成通车以来,武汉长江大桥历经60多年风雨沧桑。如今,武汉长江大桥每天的汽车通行量已由建成初期的数千辆上升到近10万辆;每天的列车通过量已增加到148对,296列。大桥上平均每分钟有60多辆汽车驶过,每6分钟就有一列火车通过。大桥的荷载早已大大超过了建成之初。

  半个多世纪来,武汉长江大桥还历经76次撞击,最重的一次是1990年7月28日,一艘重达900吨的吊船正面撞上,大桥养护人员为此维护了一个月。但是,任凭风吹雨打,长江大桥并没有伤筋动骨。50年来经多次检测表明:全桥无变位下沉,桥墩可承受6万吨压力,可抵御每秒10万立方米流量、5米流速洪水,可抗8级以下地震和强力冲撞。

  对比长江一桥,这些后来建的桥,按说技术水平更高,使用的材料更好,组织更合理,为什么会出这么多质量问题呢?

骂不倒的毛泽东与撞不垮的长江一桥

这是红泥槽桥垮塌现场(5月27日摄)。摄影:新华社记者 周衡义
 

  桥梁垮塌肯定是桥的质量问题,即桥这个产品的质量问题。

  自从1970年代末期,我们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理论、方式以后,逐渐对西方管理产生了一种盲目崇拜,逐渐失去了我们自己应有的独立思考,进而我们的独立见解越来越少了,以至于对我们过去的成就不屑一顾,有些所谓的学者甚至于还要恶意诽谤过去的成就,这种恶果,就是将当年中国人民建设的长江一桥如此经典的工程,给淡忘了。

  说轻一点,这叫忘恩负义,说重一点就是数典忘祖。

  我们还是从质量这个角度来谈。从理论与实际讲,产品质量取决于做事过程质量,过程质量取决于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最终取决于人的质量。

  人的质量体现在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技能,而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又由什么决定的呢?

  态度由人的思想意识决定。

  因此,道,成了道器变通之根。

  从一个组织上来讲,组织由组织理念、组织结构、组织制度三方面组成。组织理念是组织成员共同的思想意识、思想观念。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毫无疑问,思想意识、思想观念——道,是根本性的因素,也就是说思想意识是产品质量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我们过去毛主席讲的是这样,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依然是强调这一点。

  当西方资产阶级学者都已经抛弃了那些陈旧的,把人当做机器的管理理论,放弃忽视人的思想意识的管理方法时,我们的一些学者和官僚,却热心用所谓“西方理论”否定毛泽东的作法,真是荒唐之极!

  当下这些垮桥不是偶然的,简单说,这是忘掉了不该忘记的好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结果,同时又是学了一些不该学的的不好的管理的恶果。

  有些人不是喜欢外国的吗,不是对美国的东西顶礼膜拜吗?

  就来看看美国两位真正的学者、大师怎么讲的吧!

  1958年美国两位学者马奇和西蒙共同出版了一本书《组织》,1993年再版,被美国学界一直成为经典。

  作者在《再版前言》的几段话似乎是对我们说的。

  “我们乐意增加那些注解并同时声明,我们今天不可能比过去更聪明。让作者感到不安的或许是,我们仍喜欢时时阅读这本书。让人更惊奇的不是我们现在知道但过去不知道的事情,而是那些我们曾经知道但已经忘记的事情。”

  我们的一些人不是总觉得自己比前人聪明吗?有的人自以为是,竟然恬不知耻说毛主席怎么不懂这个,不懂那个,仿佛他比毛主席还有智慧似的。

  毛主席过去讲了那么多的好的思想,好的道理,这些人就是不听。这不就是“让人更惊奇的不是我们现在知道但过去不知道的事情,而是那些我们曾经知道但已经忘记的事情。”

  再看这一段还绝些——

  “本书主要探讨决策者的社会特点及其偏好。我们不能将组织中的人视做孤立的个体,认为他们的需要、个性和思想的形成不受周围其他人的影响。组织成员是社会人,他们的知识、信念、偏好和忠诚都是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是他们现在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产物。因为对各种群体和小集团这样复杂的忠诚体来讲—包括自我、家庭、组织及其从属单位—内心和外部冲突是组织生活的普遍特征。

  这些忠诚的义务培育和塑造了组织成员的行为—特别是对全球的或地区的组织单位的强烈忠诚。在这些组织单位中,人们建立基本机制以确保对组织目标的坚守。本书并不否认金钱和其他奖励的重要作用,但是认为光靠这些动机通常并不能确保对组织目标的忠诚。 献身组织目标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被视为利他行为。如果我们希望培育组织认同,那么尽管貌似激进的进化论者要求个体‘适应’生存环境,我们还是必须提出坚守利他行为的理由。”

  这不就是来自社会主义的思想吗?

  社会主义之道是对资本主义之道的超越,难道不是吗?

  主张私有制,强调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怎么会有这样的主张呢?

  为什么美国大学者要这样讲呢?

  这难道还不说明问题吗?

  这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两位作者虽然这是写于1993年的《再版前言》,但是他们的内容是没有什么变动的,只是加了一些注释而已。这说明,以上讲的这些观点,1958年他们就有了,只是后来认识深化了,再强调一下子。

  从道理上来讲,向他们这样层次的学者不可能不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管理,即使没有研究过,至少也说明,我们在毛主席时代搞的那一套以鞍钢宪法为主要特征的管理,绝不落后。

  相反,我们对于人的尊重,对普通工人的尊重,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人民首创精神的尊重,那是举世无双的,连社会主义苏联都无法和我们相比的。

  我们为什么不珍惜自己的好的东西?

  为什么有人会盲目崇洋媚外?

  我们真的要冷静下来,好好反思了!

  难道垮塌的桥这样的事还少吗?

  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经过实践检验,长江一桥巍然屹立,建桥者的工作质量,以及决定工作质量的人的思想素质以及工作态度,还有这个社会风气影响下的组织理念组织氛围,那是一个神奇的系统,那是一个令人瞠目的整体,这一切因素的总和,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个骂不倒的毛泽东,和那座撞不垮的长江一桥。

  这就是毛泽东文化,这就是毛主席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的道器变通。

  周总理在1975年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里强调的这段话,我们要反复讲:

  毛主席指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这条路线,使我们战胜了帝国主义的封锁,顶住了社会帝国主义的压力,任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风潮起伏,我国经济始终扎实地蓬勃发展。我们要永远坚持这条路线。

  那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

  李克勤后记:毛主席对武汉这座长江一桥给予了极大的关怀,连桥的颜色都是老人家最后敲定的——水天一色,尽管当时有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但从文化上讲,这座桥完全展现的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特征。这座雄伟壮观,巍然屹立的大桥,是毛主席领导人民道器变通的成果。

  这里要解密当年长江一桥设计时对于质量的要求:

  武汉长江大桥当年,以极端环境为标准,大桥设计打足提前量:假设两列双机牵引火车,以最快速度同向开到桥中央,同步紧急刹车;同一时刻,公路桥满载汽车,以最快速度行驶,也来个紧急刹车。“更不幸的是”,就在这个时候,长江上刮起最大风暴、武汉发生地震、江中300吨水平冲力撞到桥墩上,武汉长江大桥仍坚如磐石。

  这就是撞不垮的长江一桥的真正奥妙——高标准,严要求。

骂不倒的毛泽东与撞不垮的长江一桥

 

  2013年5月,56岁的武汉长江大桥入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成为武汉市目前29处国保文物中最年轻的国保文物。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6
8
0
2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