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七虎的获奖,说明了地道战、持久战思想的现代意义

作者:李克勤 来源:济学 2019-01-10 1466

钱七虎的获奖,说明了地道战、持久战思想的现代意义

李克勤

钱七虎的获奖,说明了地道战、持久战思想的现代意义

在钱学森之后,我们又熟悉了一位姓钱的解放军科学家,钱七虎同样也是深悟毛主席之道,对毛主席的持久战思想尤其熟悉。

钱七虎说:

【我军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敌人先打了我们,我们要保存力量进行反击,靠什么?靠防护工程。】

这体现了出他对毛主席在《论持久战》里,关于消灭敌人与保存自己的辩证关系,理解的十分透彻。

钱七虎搞的就是人防工程的理论研究,而且是实战型的,这正是体现“实践第一”观点的。

从地道战,到人防工程,毛主席领导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其中的道,是一以贯之的——“备战备荒为人民”——是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

我们常说以不变应万变,那么如果掌握了这个“不变”,就相当于在这一个节骨眼上通了,则一通百通,所谓道器变通的结果就是这个样子的。电影《地道战》给了我们很大启示。

钱七虎的获奖,说明了地道战、持久战思想的现代意义

在高传宝和妹妹正在挖地道时,忽然听到咚咚的声音,很快隔壁家的地道就在他家的开了一个口子,乡亲们高兴地说:“通了,通了!”

地道无疑就是人民战争之道的道的器化,可是如果不通畅,就只能说有道,也有器,但是达不成——道器变通。

钱七虎的获奖,说明了地道战、持久战思想的现代意义

钱七虎的获奖,说明了地道战、持久战思想的现代意义

这两张图,是高传宝根据大家的设想画成的地道规划图。

这实际上是一套地道体系,可以防水/防毒,并且地下和地上相通。

能守,更能攻,并且可以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由此,我们想到地道战实际上其成功之道就在于将地下与地上连成一片,地上虽然与地下不同,但却——相通。

这个相通,就超越了相同与相异的对立,从而实现了辩证的统一。

这难道不是道器变通吗?

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1、我们不能一遇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不同,就抵触,就反感,而是要想办法找到相通之处,进而找出相同之点,这是现代沟通理论里讲的跨文化沟通的起点。

顺便说一句,即使到了非要打仗不可的地步,就像地道战时的抗日战争时期,也不是为了地道战而挖地道,挖地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战争,包括消灭地道战。

我们一定要分清目的与目标的区别,目的更多是道层面的,目标则是器层面看得见摸得着的。

地道战的目标是消灭日本鬼子,消灭日本鬼子的目的是什么呢?

钱七虎的获奖,说明了地道战、持久战思想的现代意义

《论持久战》里有一段话,高传宝在《地道战》里带领大家学习过:

【“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因此,作为消灭敌人之主要手段的进攻是主要的,而作为消灭敌人之辅助手段和作为保存自己之一种手段的防御,是第二位的。战争实际中,虽有许多时候以防御为主,而在其余时候以进攻为主,然而通战争的全体来看,进攻仍然是主要的。”】

毛主席在后面还指出:

【“我们的战争,在于力求每战争取不论大小的胜利,在于力求每战解除敌人一部分武装,损伤敌人一部分人马器物。把这些部分地消灭敌人的成绩积累起来,成为大的战略胜利,达到最后驱敌出国,保卫祖国,建设新中国的政治目的。”】

2、世界上的人和事,很多初看起来都是不同的,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是经过仔细琢磨,慢慢就会发现相通之处,其实我们身处同一个宇宙,我们都是人,那么自然本身是相通的,而人本身也同样也有相通之处,关键是要有所发现——发现相通之处。

我们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来看待我们处在的自然/社会和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约束了我们自己的思维,拘泥于狭隘的自私自利行为,那么我们就很难与人沟通,尤其是不能与陌生人,与和自己不属于同一个文化范畴的人沟通,那么我们就会错过许许多多的机会,包括商业机会。

这样当然也就很难道器变通了。

我们中国古代有一部经典《礼记 乐记》,其中指出: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这里面有个观点,也是一种方法,一种解决问题的道,就是乐,音乐的乐,这个东西不可少。

全世界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就是音乐语言。

正如在地道被挖通之前,我们听到的是咚咚的声音,高传宝他们听到的就如同音乐一样,那就是心灵的声音,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里面的倾听的重要性自然显现。

所以,我十分喜欢高家庄的老百姓那兴奋的声音:通了,通了!

每到此时,我似乎也通了。

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初期,有两个口号在全中国深入人心,一个是“备战备荒,为人民”,一个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钱七虎的获奖,说明了地道战、持久战思想的现代意义

1965年6月16日,时任国家计委第一副主任的余秋里赶到杭州,向毛主席汇报“三五”计划的设想。在座的有周总理、彭真、陈毅、李先念、薄一波等。小计委参加汇报的有李人俊、林乎加、贾庭三。余秋里重点汇报了“三五”计划的方针任务、建设规模、主要指标和在编制计划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汇报过程中,毛主席不时插话,对计划工作作了很多指示。

毛主席最后强调说:

【要留点余地在老百姓那里。对老百姓不能搞得太紧。把老百姓搞翻了不成。这是个原则问题。总而言之,第一是老百姓,不能丧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灾荒。计划要考虑这三个因素。脱离老百姓,毫无出路。搞那么多,就会脱离老百姓。】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比较明晰地提出“民心”“备战”“备荒”问题,也是余秋里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国家计委对“三五”计划的投资项目和主要生产指标进行了调整,余秋里7月21日向国务院作了汇报。

8月23日,余秋里参加国务院第158次全体会议,听到了周总理关于毛主席“三句话”的阐释和概括。周恩来说:“主席要我们注意三句话,注意战争,注意灾荒,注意一切为人民。这三句话,我把它合在一起顺嘴点,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

周总理阐述了三者的内容和关系。他说,备战、备荒,落实到为人民。要依靠人民,首先要为人民,为人民是最基本观念,任何事情要想到为人民,人民是力量的源泉。“备战、备荒、为人民”是一个整体。备战是阶级斗争,包括国内国外的。备荒是同自然作斗争,使工农业真正过关。一切靠人民、为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这是最可靠的。

钱七虎的获奖,说明了地道战、持久战思想的现代意义

1972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转发国务院11月24日《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时,传达了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扛起反元大旗时,其谋士朱升给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集粮、缓称王。”朱元很好地采纳了这个建议。

“高筑墙”的意思不是在四周修筑防护式的围城,而是建立好巩固的根据地,包括各种物质准备、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从而凝聚人心,凝聚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缓称王”,是一种策略,如称王太早,既会受到元朝军队的围攻,还会受到陈友谅等各路起义英雄的打击,俗话叫“枪打出头鸟。”

朱元璋的“高筑墙、广集粮、缓称王”是一个好的方略。大凡好的方略都是因时顺势而定,带有历史阶段特征。

毛主席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就是在今天看来,也还没有失其价值。

这次钱七虎得奖,也说明了问题。

从地道战,到人防工程,在毛主席持久战思想指引下,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新型人民战争的格局。自然涌现出一批人民科学家。这样的科学家深谙“备战备荒为人民”之道。军民一起道器变通,是毛泽东文化的特征。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1
4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