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和平解放的“一二三四”

作者:关山远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19-02-20 821

北平和平解放的“一二三四”

关山远

北平和平解放的“一二三四”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70年前,1949年2月2日,农历己丑年春节正月初五,北平人打开收音机,惊喜地听到了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播放的音乐《解放区的天》。

与国统区风格迥异的音乐,是对历史生动的配乐。北平这座古都,在迎接新春佳节的同时,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1月22日,农历腊月廿四,傅作义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守军开始陆续到城外指定地点,听候改编;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三,傅作义部主力全部移出北平,人民解放军开始入城接防;2月3日,正月初六,人民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北平人民载歌载舞欢迎,整个城市沸腾了。

70年后,再读北平和平解放的史料,可谓波澜壮阔又波诡云谲,既水到渠成又暗流涌动,虽变数颇多但大势不可阻挡,其中一些历史细节,更耐人寻味,让后人更能理解国民党为何败、共产党为何胜,正如毛泽东所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这些细节,且以“一二三四”来概括吧。

“一个飞贼”

这个飞贼叫段云鹏,他出没于多位历史见证者的回忆中,譬如,时任国民党军统少将特务的徐宗尧在《组织军统北平站和平起义的前前后后》一文中写道:

“一天晚上,市内发生了一声爆炸巨响,给不稳的人心带来了猜疑和纷扰。据了解,是前北平市市长何思源的住宅被炸。原来,何思源日前从南京秘密乘飞机到平。蒋介石闻讯,十分恼火,责成毛人凤电令北平站站长王蒲臣必须置何思源于死地,以儆效尤。王蒲臣命主任秘书指使北平站豢养的有名飞贼段云鹏等人前往执行。段云鹏在何宅屋顶安放的炸药爆炸之际,恰逢何思源送走几位客人回到屋内,何幸免于难,其女则被炸死……”

段云鹏当年确实是个“名人”,臭名昭著的“名”。他是河北冀县人,会武术,曾经是个兵痞,后来拜“燕子李三”为师,苦练轻功,练就飞檐走壁的绝技,1946年,段云鹏加入国民党军统局,中尉军衔。因北平市市长何思源参与和平运动,与共产党来往甚密。蒋介石命毛人凤暗杀何思源。毛人凤布置给王蒲臣,王蒲臣又布置给段云鹏,这个飞贼遂于1949年1月17日将定时炸弹安放在何家。结果炸死何思源二女儿,伤及何本人(左臂受伤)、妻子和子女5人。

飞贼段云鹏曾经给中共造成重大损失。1947年,正是段云鹏找到了中共设在北平的秘密电台。学者郝在今在《中国秘密战》一书中写道:“美国提供大批最先进的无线电测向车,帮助国民党侦听中共的秘密电台。北平行辕的电检科发现了一个可疑的电台信号,但是一直不能确定准确位置。军统指派飞贼段云鹏,登墙上房,挨户夜查,在京兆东街24号发现密台。”

史料记载:当时段云鹏每天凌晨时分来到电台信号出现地点,悄悄蹿上房,谁家一亮灯,他就用倒挂金钩的办法在窗外窥视。有一天凌晨五点,段云鹏发现院子东屋的电灯突然亮了。一个男子洗漱完毕后,从桌下拿出一个箱子打开,取出耳机戴上。翌日清晨,段云鹏领着特务扑至抓人,将中共北平地下电台彻底摧毁,西安、兰州、沈阳的秘密电台也相继被破坏,一百多名情报员被捕……

但特务的暗杀,并未吓倒何思源,1949年1月18日的《平明日报》,刊登了何思源带伤率代表团出城赴海淀寻找解放军谈判的通讯,标题为《华北和谈代表悄悄出城记》:

“在代表团没有到达西直门以前,里里外外的军警,也都渴望着他们。任行健少将说:‘一清早就有好些人打电话问代表团出城没有。’代表团的汽车一到,门洞里的人都兴奋起来,一位警士笑着说:‘噢!何市长带着伤也在车里头呢。’守城的军警,很客气地问了一下多少位?车上说连开车跟车的两位算在一起,一共十四位,警士一扬手,车就开出西直门,在夕阳斜辉之下,踏着鸡犬无声的西郊平原,走向另一个天地去了。”

段云鹏下场是:1954年9月,他拿着港澳通行证潜入大陆,一到广州即被抓捕,他设在大陆的潜伏组因此全遭破获;1967年10月,段云鹏被处决。

“两宿好梦”

这“两宿”说的是1948年12月6日、7日,傅作义部最精锐的35军在从张家口返回北平的路上,没有“兵贵神速”、连夜赶路,反而神使鬼差地先后在鸡鸣驿和新保安就地宿营,睡了两个晚上。要知道,35军当时不是步行,而是开着400辆美制十轮卡车,沿着平张大路走起来,速度是相当快的,而解放军只能凭双腿来追。史料记载,35军这两晚睡觉的时候,周边整夜,尽是拼命赶来的解放军战士挥镐在冻得坚硬的土地上挖掘战壕的声音。

结果是,35军冲破了鸡鸣驿的防线,但在新保安,却再也未能冲出去。解放军在围困新保安15天后发动攻击,经24小时激战,全歼35军:解放军共毙敌3000余人,俘敌1.26万余人,缴获火炮164门,枪支5500支,汽车377辆,电台6部,军长郭景云开枪自杀。新保安战役规模虽然不大,但意义非凡,拉开了整个平津战役的序幕,此役的主要指挥员杨得志在晚年回忆录《横戈马上》中写道:

“我也是打过一些大仗胜仗的人了,但是今天能亲自和广大指战员一起,吃掉多年来在华北战场横行霸道的傅作义王牌35军,内心的激动大不同以往,有点13年前过大渡河的感觉。”

35军可不是一般的国民党军队,新保安一役,解放军以优势兵力,付出了重大伤亡,才得以取胜。杨得志评价说:“35军是整个傅系军队的灵魂,是傅作义本人的‘左膀右臂’‘心尖宝贝’。”史载,得知35军全军覆没、军长郭景云自杀后,傅作义捶胸顿足,痛苦不安,把自己关在屋里流泪。可以说,35军的覆没,基本摧毁了傅作义拥兵自重、与共产党讨价还价的自信。

今天再回首新保安之战,能够发现国共双方当时都犯了错误,但为什么解放军能够及时纠正,而35军却无可救药呢?

解放军能够军令如山、坚决执行。电影《大决战•平津战役》有这么一个情节:当毛泽东得知敌35军从张家口东撤欲回北平的消息时,迅速命令堵截敌人,但杨(得志)罗(瑞卿)耿(飚)兵团没有赶上,毛泽东大怒,发了一封措词严厉的电报。这是史实,《毛泽东年谱》1948年12月7日记载了这份电报的原文:

“杨、李过去违背军委多次清楚明确的命令,擅自放弃隔断张、宣联系的任务,放任35军东逃(35军两个师竟敢乘车三百余辆毫无阻碍地东去,我一纵撤至铁路两侧,坐视不阻不打),是极端错误的……现35军及宣化敌一部正向东逃跑。杨、罗、耿应遵军委多次电令,阻止敌人东逃;如果该敌由下花园、新保安向东逃掉,则由杨、罗、耿负责。”

杨罗耿感受到了电报中透出的怒火,以昼夜200公里的速度直插目标。史载,当时朔风呼啸,滴水成冰,但狂奔中的战士们,每个人的棉袄都冒着热气。来不及做饭,战士们就一把一把地嚼着生小米。杨得志部涉过洋河时,士兵棉裤都结了厚厚的冰……但他们成功地将35军困在了新保安。

而35军的覆没,跟其军长郭景云的刚愎自用脱不了关系,此人是一员虎将,打仗不要命,但智商确实缺了那么一点儿。他奉命撤回北平,却在路上睡了两觉,犯了致命的错误,无疑是过于轻敌,之前35军确实让解放军吃了些苦头。被困新保安之后,他呼叫傅作义来救,傅作义当然也全力抢救35军这个“宝贝疙瘩”,然而,当援军安春山部距离35军一度只有4公里时,郭景云跟安春山在电话里又吵起来了,两个人互相不服,郭景云自恃资历老,不服从安春山的安排,拒绝了最后一次拯救35军和他自己的机会:朝着援军方向突围。

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就看谁能抓住。胜利者,不仅仅胜在谋略与勇猛,还有更关键的忠诚、格局与毅力。国共内战刚开始时,国民党军队占据极大优势,最终却兵败如山倒,主要原因是有令不从、拥兵自重、各自倾轧,早在1947年9月11日,毛泽东在修改新华社社论稿《人民解放军大举反攻》一稿时,加了两段话,非常精辟地点出了国民党的死穴,其中一段是:

“没有前途,没有出路,灰心丧志,慌乱动摇,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贪污腐化,愈陷愈深,互相埋怨,见死不救,这就是整个匪军营垒的现状……”

“三管齐下”

这“三管齐下”,指的是除了军事打击外,中国共产党通过地下战线,来策反傅作义,最终达到“不战以屈人之兵”的大境界。当时主要有三路策反人马:一是傅作义的女儿、地下党员傅冬菊,二是傅作义的舆论工具《平明日报》采访部主任、地下党员李炳泉,三是傅作义的身边人,包括傅作义的拜把兄弟曾延毅、老师李厚同、山西同乡杜任之,还有曾与傅作义义结金兰的抗战英雄马占山等,他们从各个方面帮助傅作义认清大势、沟通联系,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特殊贡献。

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策反,《中国秘密战》一书中写道:“(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共歼敌861.7万人,其中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自动放下武器的320起189万人,这21%正是策反战果。”《中国秘密战》还写道:“中共的军队向来重视政治工作,政治部门有个外军少有的特别机构——联络。这行当几易其名,破坏部——敌工部——国军工作部——联络部。几番改革,显示工作方针的演变进程……把破坏性的谍战转化为联络式的统战,毛泽东创造了新的秘密战法。国军中流行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共产党的挖心话’……”

北平和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敌军工作的综合成果,创造了著名的“北平方式”,为以后和平解放湖南、四川、云南、新疆提供了范例。当然,地下战线策反工作的艰巨性,并不亚于战场上真刀实枪的拼杀。这是一场看似平静实则危机四伏的攻心战,傅作义的微细心思,就连一次发火、一次犹豫,都会及时报到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及时报到西柏坡中共中央。秘密工作细致入微,终于将傅作义争取过来。

当然,傅作义也同时震惊地发现,自己身边,原来早就布满了共产党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傅作义身边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阎又文。阎又文与傅作义同乡,任傅部的少将新闻处长、《奋斗日报》社长、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政工处副处长,是傅最信任最器重的幕僚。但傅作义不知道的是,早在1938年,阎又文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虽然一度与党失去联系,但他被“激活”后,充分显示了对党不变的忠诚。

有一件趣事:1946年7月底,聂荣臻与贺龙联手围攻大同。蒋介石命令傅作义援救大同,傅作义知道八路军“围城打援”的厉害,遂采用“围魏救赵”之法,东去攻打中共驻守的战略重镇集宁,以此来解大同之围。这一办法果然救了大同,旋即傅部与解放军在集宁大战一场,最终傅部获胜,之后又夺取了解放区最大的城市张家口。国民党“国大”代表尊奉傅作义为国民党的“中兴功臣”,一时谀词如潮,傅作义也得意非凡,发表了《致毛泽东的公开电》,公开叫嚣让毛泽东“放下武器”“结束战乱”。

这篇文章,就是阎又文起草的。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义带着一行人去西柏坡拜见毛泽东,毛泽东还笑着对阎又文说:“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啊!”

阎又文在1962年逝世,至死都未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一直到2009年北平和平解放60周年,北京市档案馆举办“北平和平解放史料展”,阎又文的名字才第一次与刘厚同、何思源、傅冬菊三人并列为北平和平解放的功臣。阎又文的女儿阎海兰、阎颐兰回忆父亲的文章,收入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不仅是血缘的传承——听父辈讲那过去的事》一书,书中写道:

“集宁战役后,傅作义找父亲谈了两次话,要父亲为他起草一封致毛泽东的公开信。兹事体大,父亲颇感为难。王玉(注:阎又文的“上线”)在他的回忆录中说,阎又文请他向中央请示。他向上级汇报后,一直请示到周恩来和毛泽东。最后,中央同意父亲写这封公开信,并通过具体指示,让父亲打消顾虑,放开手脚来写。于是就有了那轰动一时的傅作义致毛泽东的公开信。”

“凌晨四点”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在1949年1月21日、22日、23日,正是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最关键三天,毛泽东连续三天凌晨4点在西柏坡给北平前方发电报,叮嘱备至,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比如在1月21日的电报中,毛泽东叮嘱要提醒傅作义,防止在北平的中央军反扑,以及暗杀和轰炸;在1月22日的电报中写道,“北平二十余万敌军出城改编,你们须令各兵团、各纵首长均看作一件大事,全军紧张地周密地在你们的统一指挥下对付这一个大事件,达到完满地处理此事件之目的,务必不要有轻敌疏忽之观点。”

历史的魅力,往往不在于宏大叙事,而是在于对细节的挖掘。今天回首70年前北平和平解放的往事,犹如在深入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出不了差错。我们既要看到70年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气吞万里如虎的大势,更不能忽略了历史当事人的步步为营、艰难博弈。

最初,傅作义拥兵自重,数十万人马,是他跟共产党讨价还价的砝码。但先是精锐部队35军的全军覆没,接下来又是他寄予厚望的天津守军,在29小时内被全歼——天津守军一度自诩为“天津的马斯诺防线,固若金汤”,但迅速就被打趴了。

打,傅作义是打不过了,何况,当时他的部队也不想打了,北平满城人民,更不愿意打了。诚如1949年2月1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关于北平问题和平解决的基本原因的新闻稿时指出的:“和平解决北平的基本原因是人民解放军的强大与胜利。北平人民,包括劳动人民,资产阶级及绅士们在内,一齐渴望和平解决,又是一个原因。北平和平解放的再一个原因,是近二十万的国民党军队除少数几个死硬分子外,从兵士们到将军们,一概不愿打了。”

北平和平解放后,共产党对傅作义给予了充分的信任,1949年8月,傅作义乘专列到绥远。绥远是他的根据地,当地仍有他麾下的6万余名官兵。当时在绥远的军统误以为傅作义是“脱险归来”,还误导了蒋介石,蒋因此派人飞来游说,游说不成,又想搞暗杀……但什么都无法改变傅作义坚定跟共产党走的信念了,他最终促成了绥远起义。

时任傅作义部政工处长王克俊若干年后撰写回忆文章,仍然感慨万千:

“毛泽东关于平津战役的部署,作战方式以及一系列的措施,对敌实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真是摸透了敌人的内部规律。针对各敌的区别,使敌人战、守、逃的幻想皆归破灭而陷入欲战不能、欲守无力、欲逃无路之境,剩下的只有就地被歼或就地和平解决一途。毛主席的军事战略、策略,与指挥的卓越非凡,使当时的敌方身处指挥首脑地位的傅先生及其周围负实际责任的一些人,在其觉悟日益提高的基础上,对毛主席更感崇敬,莫不折服。至此,内因与条件皆已成熟,瓜熟蒂落,北平就要解放了,而傅先生以及我们这些跟随他多年的部属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宿。”

这就是政治能力!

遥想当年,西柏坡,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夜不能寐,伫立于电波声中,大脑如同超级计算机,处理各路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精确发出指令。给他提神的,是一支又一支香烟。

“烟”的故事

1948年10月,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傅作义探知情报后,准备出动近十万大军和骑兵突袭中共首脑机关。好一个“掏心式”的千里偷袭计划!当时确实岌岌可危,西柏坡并无主力部队留守,连中央警卫团都派出打太原了。

傅作义细心交代部下:届时在俘虏里找手指熏黄的人,毛泽东癖好抽烟。

但共产党获取情报的能力,比对方要强得多。毛泽东通过新华社连发三篇文章,详细披露了傅作义的奇袭计划,傅作义一看,这仗没法打了,退兵。

1949年2月21日,傅作义拿着一个包袱,要装上香烟,手下问他:“你买这么多香烟干吗?”傅作义说:“我要去西柏坡见毛主席了,我给他拿些哈德门香烟作礼物。”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3
0
2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