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毛泽东在井冈山为加强纪律性写下的一首杂言韵语诗歌

作者:穆军升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9-08-10 1115

回想毛泽东在井冈山为加强纪律性写下的一首杂言韵语诗歌

穆军升

1965年8月3日,毛泽东接见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特使马尔罗,马尔罗问:“为什么毛泽东之前没有任何人领导过农民革命取得胜利,毛泽东如何启发农民这么勇敢的?”毛泽东淡然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同农民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使战士们感觉我们不是一个特殊阶层。”当兵光荣,光荣者才能当兵,这是共产党在中国造成的新气象,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战斗精神,诠释了武就是“止戈”的真正字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中华民族战斗精神的生动体现。

回想毛泽东在井冈山为加强纪律性写下的一首杂言韵语诗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建军就非常重视加强革命纪律,严格执行统一的纪律,这是红军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显著标志。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带领这支主要以农民为主的部队,走向哺育未来新中国的摇篮井冈山。毛泽东依靠的就是一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军队,这支军队后来被称为人民子弟兵,毛泽东以百姓为“父老”,而在这些人身后,站起来的则是成千上万的子弟兵,从而带出了一支无往而不胜的“子弟兵”。子弟兵与人民有福同享,有祸同当,子弟兵得人心,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脱离群众,把艰苦奋斗作为部队的政治本色。1927年10月,在奔赴井冈山的途中三湾时,正是当地红薯收获季节。在初次助民劳动中,有的官兵吃老乡的红薯,老乡对此有意见。针对这种情况,在那天深夜,毛泽东久久不能入睡,他还在思考白天发生的事情,并随后在煤油灯下,铺开纸来,调墨挥笔,在纸上写下了第一条纪律:“不拿老百姓一块红薯”,这就是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雏形。

回想毛泽东在井冈山为加强纪律性写下的一首杂言韵语诗歌

不久,部队开到茶陵筹款,在打土豪时又有个别官兵将没收的财物据为己有。于是,毛泽东面对实际问题,又针对性地写下了第二条纪律:“打土豪归公”。面对主要以农民为主,革命性、组织性和纪律性都不很强的军队,1927年12月26日,在茶陵,毛泽东过了一个极为不平凡的生日,他挫败了陈浩的哗变,终于把这支革命的火种带向了井冈山。在即将走向井冈山前夕的一天,毛泽东把部队集合起来,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们马上就要上井冈山安家了,大家一定要遵守纪律,把群众关系搞好,脱离了群众,我们就站不住脚,军队没有群众就会像鱼没有水一样。”接着,毛泽东正式宣布了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老百姓的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要归公”。

1928年1月,毛泽东布置部队从遂川县城分兵下乡,发动群众和筹款。当时,部队以连、排为单位与群众广泛接触,也出现了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毛泽东深入基层,通过实行广泛调查研究,了解到具体情况后,面对出现的众多问题,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用自己的朴素语言,对部队再次写下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稻草;三、说话要和气;四、买卖要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这六项注意的规定都与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休戚有关,使这支农民部队的面貌逐渐焕然一新。同年3月,部队南下湘南到根据地外活动,纪律显得更重要了。部队供给困难,士兵成分也变得复杂,严重违纪行为时有出现,使毛泽东深感不安。特别是4月下旬,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队伍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随着部队人数的逐渐增多,情况愈发复杂,一种忧郁和痛楚,在毛泽东胸中浸漫着,一首直白的加强纪律性的诗歌就这样从毛泽东心底涌了出来。在随后的庆祝两军会师的的大会上,毛泽东发表讲话,首次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为:一、不拿工人、农民、小商人一点东西;二、打土豪要归公;三、一切行动听指挥。六项注意为:一、上门板;二、捆禾草;三、讲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随着六项注意的推出,一首由毛泽东亲自编写的“红军纪律歌”诗歌也在部队中唱响,这就是明明白白纪实,没有任何雕饰,这就是毛泽东的一首杂言韵语《红军纪律歌》……

杂言韵语

红军纪律歌

1928年4月

毛泽东

上门板,捆稻草,

房子扫干净

说话要和气,

买卖公平,

损坏东西要赔偿

借人东西要还清。

这首杂言韵语较早见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后见于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第2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文字有出入。韵语,即押韵的语言,包括诗、词、歌词、歌诀等。一般指除格律诗词以外,一种格律宽松,四句以上,不拘平仄,偶句押大致相同或相近韵的诗歌样式。从句式看,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韵语等。也有人称这类韵语为“顺口溜”或者“打油诗”。毛泽东的这首红军纪律歌就是一首杂言韵语的诗歌,每句字数不同的韵语。红军纪律歌里其中“上门板”、“捆铺草”是因为当时部队在住宿时,常借用老百姓的门板作铺板,借用稻草作铺草。各家的门板高矮大小不一,部队撤走时如果不物归原主,一大堆的门板就对不上榫,故规定了上好门板、捆好铺草再走。

为了便于记忆,为了让“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深入人心,毛泽东让部队开始教唱《红军纪律歌》。毛泽东的这首杂言韵语就是最初的歌词。这一招果然效果很好,许多战士通过唱歌就将“红军纪律”牢记在心了。后来,1929年初,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在开辟新根据地过程中,毛泽东根据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把六项注意又增加了两项,改为八项注意,新增的两项即“洗澡避女人”“大便挖厕所。以后又改为:缸满院净;挖卫生坑(厕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这样产生了。

1929年以后,红军战斗更加频繁,俘虏也大量增加,八项注意又增加了两条:优待俘虏;来去都要做宣传工作。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部队的实践经验,后来改定的三大纪律,内容也更为丰富概括。将“行动听指挥”改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逐步修改补充成为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1931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条文措词略有改动,成为了全军和地方武装的统一纪律。毛泽东“人民子弟兵”的建军思想,它最终凝结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老百姓拥护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这支与基层群众一起同甘共苦的人民军队,正是由于有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武德灵魂,人民军队就不是像以前的任何军队一样,人民军队走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都愿意帮助共产党人民军队。中国军队之所以能够在解放战争中打败蒋介石反动派,应该和中国军队的纪律性密不可分。解放上海的时候,入城解放军部队宁肯露宿街头,都不占民房,不扰乱市民的安宁,这使上海各阶层的民众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当他们看到疲劳的战士睡在马路旁的感人情形,对比国民党军队在溃逃时骚扰和祸害百姓的残酷压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使这支纪律严明的军队由衷地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又喜欢。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这是毛泽东在1956年11月15日中央全会上的著名讲话。1976年春节,晚年的毛泽东看了电影《难忘的战斗》,当演到人民解放军进城受到老百姓热烈欢迎的时候,他流泪了,这些画面仿佛折射着他的心声,传达着他领导的这支人民子弟兵曾经拥有的风云历程,再现了他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中奔发的创造性贡献,正是这支部队拥有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便成为了一支人民子弟兵。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被音乐家谱上了节奏明快、威武雄壮、优美上口的曲子,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誉为“红色经典第一歌”和“中国第一军歌”,多年来久唱不衰,一直流传至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最初从1927年10月三湾改编时毛泽东提出的“三大纪律”,到1947年10月10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前后经历了20年的漫长时间。在人民军队走过90周年华诞之际,习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力量。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认真聆听习主席高屋建瓴讲话的同时,禁不住重温毛泽东的这首杂言韵语诗歌,此时此刻,耳边仿佛传来那首蕴藏深厚革命历史的《红军纪律歌》雄壮嘹亮歌声,眼前俨然涌现出从1928年大踏步走来的人民军队高唱着这首《红军纪律歌》,继续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从胜利走向胜利……(穆军升)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1
0
0
1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