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大会变成中国“欢迎会”

作者:白波 来源:北京日报 2019-08-28 552

联合国大会变成中国欢迎会

白 波

联合国大会变成中国“欢迎会”

19711025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最重要的外交时刻之一。

2758号决议可谓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半个多月后的1115日,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席联合国大会时,许多国家代表的发言都临时跑了题,美国人也突然变了调”……

主席拍板,总理嘱咐

1950年开始,联合国大会每年都要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施燕华1965年进入外交部工作,虽然我们不是联合国成员,每年联合国大会的有关决议出来,他们还是会马上发过来。每年的决议内容基本都是一样的,题目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合法席位,但提案每次都未能通过。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环境发生了变化。好多国家逐渐承认中国,特别是西方阵营里很多国家跟我们建交。重返联合国实际上水到渠成了。施燕华说。

喜讯传来,是北京时间19711026日。中国代理外交部长姬鹏飞收到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的消息,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76票赞成、35票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联合国大会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二开幕,通常在12月结束。如果立即组团去参加联合国大会,可能就剩下一个多月会期了。施燕华说,在外交部向毛泽东主席请示后,毛主席亲自拍板:立即组团出发!

施燕华回忆,当时毛主席说:“那么多国家欢迎我们,再不派代表团,就没道理了。”接着他手一挥,说:“要去。为什么不去?马上就组团去。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不但要去,而且要快去。”

临行前,周总理接见代表团全体成员。一见面,就问起此行的诸多具体细节:打前站的先遣组走了没有?到纽约后怎么跟国内联系?要联络友好国家代表团,请他们帮忙;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还可请我驻加拿大使馆帮忙,他们到纽约更方便些……“总理问得很细,许多事都想到了。”

这天周总理非常高兴,他看着桌上的代表团名单,一个一个地点名。施燕华感觉自己像准备出征的战士。周总理对每个人都要说几句话,叫到施燕华的名字时,她站了起来。周总理看着施燕华,好像记起了什么,说:“哦,是你。”周总理见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依斯夫人时,施燕华曾担任翻译,她还参加过接待巴基斯坦总统、坦桑尼亚总统等任务,给来宾夫人做翻译。周总理又看了名单,说:“是团员,到纽约可以好好争取入党嘛!”

施燕华感到周总理因操劳而变得沙哑的嗓音中传达着一种信任。总理的关怀让她的眼眶湿润了,施燕华用力地向周总理点了点头,表明决心。后来,施燕华果真在纽约入了党,没辜负周总理的期望。

“欢迎你们来,你们早该来了”

施燕华本来没想到自己会被派到纽约,而且还是和丈夫、后来担任驻法大使的吴建民一起。两人一个说英语一个说法语,同为翻译人员,身边的人都说:“‘英法联军’要打到联合国了!”

在巴黎转机,经过一共近30个小时的飞行,中国代表团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一下飞机,迎接他们的就是400多名美国记者的长枪短炮后面两个星期,记者就成了代表团的编外人员了,哪里有中国代表团,哪里就有他们!施燕华说,中美隔绝20多年,美国人看中国人就像看外星人一样。在代表团住宿的罗斯福旅馆,记者在大厅和代表团专用餐厅部署重兵,只要餐厅门开一道缝儿,记者就把摄影机伸进去乱拍一通,还向服务员打听外星人吃什么,喜欢什么样的菜……

作为第一个踏上美国土地的中国代表团成员,美国普通人的态度让施燕华感受甚深。一次她上街买东西,一个五六十岁的美国老太太突然对她说:“你是从赤色中国(Red China)来的吧?施燕华回答说:是的,但我的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老太太说:好好好,不管怎么样,我们衷心欢迎你们来,你们早该来了。

在那个年代,中国代表团成员的着装基本都是深灰色或藏青色,走在纽约大街上,黑压压一片,老远就能认出来是中国来的。一回施燕华到一位美国朋友罗森大夫那里办事,穿了一身宽大的藏青色西装。罗森的秘书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性,她打量了一下施燕华,便进去报告。施燕华走进办公室,只见罗森哈哈大笑起来,她感到很奇怪。罗森说:“你知道她把你当什么人了?她对我说,有一个中国男孩要见您!你的头发剪得那么短,又穿着裤子,人家当然要把你当成男孩了。”

施燕华印象更为深刻的,是之后在圣诞节前夕,中国代表团办公室对面一家公司的办公楼上突然挂出来一个横幅,上面用英文戏谑地写着:“祝你们节日快乐!——来自美帝走狗。”当时施燕华和同事还没有照相机,没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记录下来,施燕华至今仍觉得十分遗憾。

“欢迎大会”

19711115日,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席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大会通常设有具体的议题由各国讨论,但由于中国代表团的出现,各国代表的发言都临时跑了题,当天的大会变成了中国代表团的欢迎会

施燕华回忆,当风度翩翩的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出现在联大会场,立即成为了各国记者关注的焦点。大会一直开到夜里11点,虽然美国在2758号决议投票中投下了反对票,时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老布什作为东道国代表,还是对中国代表团表示了欢迎。

在大会发言中,乔冠华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我们将和一切热爱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为维护各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为维护国际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共同努力。”当时,中国代表团虽然印了很多份乔冠华发言的翻译稿,仍被一抢而空,大家都想看看中国人的看法、听听中国声音。发言结束后,几十个国家的代表把他围住,排着队跟他握手,向中国重返联合国表示祝贺。

大会进行期间,施燕华每天随中国代表团参会。一天,她在会场外遇到了老布什,“他主动跟我打招呼,握着我的手说欢迎你们来到联合国。老布什这个人很随和,后来他担任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夫妻俩就经常骑自行车在天安门附近转悠。”

满怀自信的中国代表团重返联大会场,让世界为之震撼。随后,中国迎来了与一大批国家的“建交潮”。当年,世界上仅有6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交;而到今天,这一数字已达近180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标志着中国外交从此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人物简介

施燕华

女,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到美国的外交官,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任我常驻代表、副代表外交活动的口译和他们在安理会等各种联合国会议发言的笔译任务。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期间,担任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的翻译。参加了中美建交谈判、中美关于美国售台武器问题联合公报的谈判,以及其他国家与我国的建交谈判。曾担任我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驻欧共体使团及驻比利时使馆参赞、驻卢森堡大使、驻法国使馆公使衔参赞。曾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 负责重要外交文件的英语定稿等工作。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0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