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三战马家军
彭德怀三战马家军
赵延垒 杨 林
马家军是近代西北地区极为凶悍的一支军阀,早期依附北洋派系,后来名义上归属国民党领导。马家军以骑兵为主,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又利用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强化内部管控,战力十分强悍。两次国共内战中,马家军凭借其特有优势,令我军付出了很大代价。土地革命战争末期,以红四方面军部队为主组成的西路军,就是在马家军的疯狂围攻下遭遇失败,最后几乎全军覆没。
然而历史大势终究是不可阻挡的。在亿万百姓的支持下,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功地扫清了中华大地上所有的旧势力,消灭了包括马家军在内的一切军阀武装。
在解放军历史上,彭德怀是与马家军交锋最多的军事统帅,他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下三次作战。
一、吴起镇初战,获得“彭大将军”美誉
1935年9月10日,由于张国焘拒绝执行既定的“北上”方针,中共中央不得不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长征中,刚刚会师不到3个月的红一、四方面军,被迫再次分兵。
◆彭德怀
9月12日,中共中央率部到达俄界(甘肃省迭部县境内的一个村庄)后,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将部队统一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支队下辖3个纵队。陕甘支队此时总计仅有7000余人,相对于长征出发时中央红军的8.6万人,数量不足一成,加上经过2万余里的辗转鏖战,所有官兵都身体虚弱、伤痕累累。
蒋介石看准了红军的弱点,抓紧时间调兵遣将,想要彻底歼灭陕甘支队。这一次,蒋介石调动的是“宁马”马鸿逵和东北军何柱国两部骑兵。西北地区土地广袤,利于骑兵狂飙突进,纵横冲杀。因此蒋介石的这一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很快对红军造成了现实威胁。
10月19日,陕甘支队到达陕甘苏区西部的吴起镇(位于今陕西省吴起县中部),身后骑兵仍在步步紧逼。当日晚上,红军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由于红军人困马乏,一些干部提出,与其贸然与敌人接战,不如将敌人诱进苏区再打。毛泽东却分析认为:敌人虽然凶悍,但吴起镇多山地,如能利用地形优势,以我军最擅长的伏击战歼敌一部,必能彻底阻止敌人前进。最后毛泽东明确要求:“打退追敌,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
会后,彭德怀亲自指挥勘察地形,把伏击地点定在吴起镇以西的五里沟。根据战斗部署,红军兵分三路,隐蔽在五道沟的头道川、三道川和正面的西南山,形成三面夹击态势,并派红军干部团示形于敌、诱敌深入。红军的包围圈尚未形成,“宁马”35师马培清团已然杀到,其先头部队同干部团5连一部交火之后,一路杀向吴起镇。
10月20日,马培清凭着惯有的狡猾和敏感,顺着二道川和头道川中间的山梁向红军侧翼搜索前进,从而避开了红军主力的伏击。当日晚上,马家军在塔儿湾附近休整,并派1个连前出警戒。10月21日7时,彭德怀一声令下,陕甘支队1纵队2大队对塔儿湾发动迅猛突击,同马培清团的警戒连发生激战。马培清意识到了危险,迅速组织撤退,红军随后追击,歼敌一部后收兵。
与此同时,东北军骑兵第7师(师长白凤翔)先遣团从正面进入红军的包围圈,红军凭借有利地形发起猛攻,很快予敌以毁灭性打击,白凤翔侥幸率领残部逃脱,后续两个骑兵团随之溃败。上午9时,吴起镇伏击战结束。
吴起镇伏击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的最后一战,共毙伤敌600余人,俘敌700余人,缴获战马约1000匹。此战也是中国红军和马家军的第一次正式接触,红军获得小胜,但马家军也充分展示了其机敏、迅速、强悍等特点,这些都明显区别于同期的其他军阀部队,也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我军造成困扰和威胁,西路军的失败即是其中最惨痛的一例教训。
◆吴起镇战斗场景还原。
吴起镇伏击战,成功迫使敌人停止追击,实现了“斩尾巴”的意图,毛泽东为此专门作诗一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从此获得“彭大将军”美誉,这在解放军开国将帅中独此一例。
二、西府、陇东再交锋,彭德怀含恨撤军
1947年初,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在西北国民党军的攻势下,中共中央于3月18日撤离延安。在中央撤离延安之前的3月16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边区各兵团及一切部队,“自三月十七日起,统归彭德怀、习仲勋同志指挥”。此后彭德怀作为解放军西北战场军事统帅,率部同国民党军斗智斗勇,其中不乏与马家军的生死较量,西府、陇东战役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战役。
1948年3月初,西北野战军取得了著名的宜瓦(宜川、瓦子街)大捷。为乘胜扩大战果,彭德怀决定围洛(洛川)打援。不料洛川久攻不下,增援洛川的国民党军第5兵团(司令官裴昌会)推进又十分谨慎,打援目标无法实现,西北野战军随即挥师西进,直取西府地区。
◆1948年2月,瓦子街战役(即宜川战役)时,西北野战军指挥员在一起研究作战方案。右起:彭德怀司令员、甘泗淇副政委、赵寿山、张宗逊副司令员。
西府即西安以西、泾河和渭河之间的地区,古称西府,首府凤翔,包括宝鸡、咸阳等市县。西府当时是西北国民党军的大后方,其中宝鸡是重要的补给基地,但仅有整编76师师部率领1个团2000余人驻守。
进军西府之初,解放军进展顺利,按计划切断了西兰公路(从西安到兰州的公路),并于4月26日占领宝鸡,缴获了堆积如山的武器弹药、军用物资等。但与此同时,在国民党军的迅速反扑下,西北战局正在悄然逆转。
当时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统由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指挥。解放军切断西兰公路后,蒋介石、胡宗南大为震惊,急忙缩短防线,收缩兵力,甚至连延安也放弃了。与此同时,他们也看到了解放军远离根据地的不利处境,决心趁机寻歼西北野战军主力。在蒋介石的严厉督促下,胡宗南派出两路大军驰援宝鸡,一路是此前增援洛川的裴昌会兵团,另一路是“青马”中的精锐部队整编82师,师长是“青马”马步芳之子马继援。
马继援得到命令后,立即挥师进军。4月23日清晨,整编82师前锋接近西北野战军设在长武县城西部洪家坳的防线,很快发动了进攻。在洪家坳担负阻击任务的是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教导旅一部,该旅事先在阵地前设下了专门针对骑兵的绊马桩和绊马索,构筑了坚固工事,但仍然未能阻止马家军。
4月25日上午,马家军进攻教导旅防守的冉店桥。整编82师以部分兵力从正面发动攻击,同时以该师整编第8旅1团进行迂回,从教导旅1团和2团结合部实施穿插偷袭,很快对附近的第6纵队指挥部和教导旅旅部形成致命威胁。解放军猝不及防,发觉危险后急忙组织撤退,马家军趁机前后夹击,以骑兵在解放军阵形中反复冲杀。
此后教导旅节节抗击,伤亡不断增加,却始终未能阻止马家军前进。在此前后,裴昌会兵团突破了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在扶风杏林镇的阻击阵地,迅速逼近宝鸡,对西北野战军形成夹击态势。彭德怀发现形势危急,命令立即撤出宝鸡。由于敌人迅速接近,许多缴获的军需物资来不及撤离,只好全部炸毁。西北野战军的这次撤退十分仓促,军事科学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特别使用了“仓促撤出宝鸡”的说法。
撤出宝鸡后,彭德怀决心按照预定计划进军陇东,寻歼马家军一部。不料胡宗南极为罕见地判断出了彭德怀的意图,他命令整编82师回守陇东,命令裴昌会兵团一路尾追西北野战军。而在此之前,马继援也推断解放军可能要出击陇东,并命令马家军在平凉、泾川等地严密布防。接下来的陇东作战,因此充满了艰难和凶险。
◆1948年,西府陇东战役期间,解放军在陕西宝鸡战斗中缴获的满载武器弹药的列车。
5月3日,西北野战军主力从平凉、泾川之间越过西兰公路,准备歼灭“青马”一部或大部。严阵以待的马家军,则再次瞄上第6纵队机关和教导旅。5月5日,第6纵队进入屯子镇,突然遭到马家军包围。马家军对屯子镇实施密集炮击,并以惯用的骑兵战术进行冲杀。第6纵队突然遭到围攻,大量官兵拥挤在狭小的屯子镇内,伤亡不断增大。
彭德怀得知情况后,紧急调动第1、4纵队攻击屯子镇,成功地对马家军形成反包围,马家军也迅速增调部队支援屯子镇。在此之后,屯子镇内外形成多道对峙阵地,每一方都同时兼负进攻和防御双重任务,也都面临着消灭对手和被对手消灭两种命运。5月6日,两军激战整整1天,期间数次以白刃战进行激烈交锋、反复拉锯,都遭到很大人员伤亡。最终,马家军未能吃掉第6纵队,西北野战军也未能围歼包围圈内的敌人。被围的第6纵队官兵,趁马家军阻击第1、4纵队的机会,于6日夜间突出重围、转危为安。
鉴于整体局势不利,彭德怀决定放弃寻歼敌人的计划,立即组织部队撤退,马家军则趁机实施跟踪追击,不断对解放军造成杀伤。5月12日,西北野战军转移到老解放区马栏、转角、高王镇地区,摆脱了胡、马联军的追击,西府、陇东战役宣告结束。
◆1948年4月18日,西府陇东战役期间,解放军部队强渡泾河,向陕西西府地区挺进。
西府、陇东一战,是西北野战军损失最大的一次战役,共伤亡6566人,失踪8407人,总计1.49万余人,有的纵队甚至伤了元气,其中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5月26日至6月1日,西北野战军在黄龙附近的土基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彭德怀在会上作了自我检讨,并对作战不力的部队进行了严肃批评。
战役虽然失利了,但西北野战军仍然多次表现出难得的大局观和牺牲精神。例如屯子镇战斗后,国民党军对解放军已接近达成合围态势,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张宗逊发现这一危险后,亲自率领第2纵队,在关系重大的荔镇、萧金镇、三不同等地,主动攻击、誓死奋战,以鲜血和生命确保了部队转移的生命通道。军事科学院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对这段历史不惜笔墨,进行了十分详细的描述,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为了汲取教训,土基会议后,西北野战军在黄龙、韩城地区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整训,部队士气和战斗力得到全面提高。此后,随着全国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西北战场的战略环境得到改善,西北野战军官兵以全新的姿态,厉兵秣马,遥望兰州,心中涌动着再战马家军的期盼和渴望……
三、兰州大攻坚,决胜与雪耻之战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有生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三大战役后,解放军进行全军大整编,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下辖第1、2兵团,共15.5万人。1949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华北军区第18、19兵团等部共20万人,改隶第一野战军。7月初,调拨西北部队基本到位,第一野战军数量达到34万左右,西北战场长期以来敌众我寡的形势得到根本改观。
◆抢占黄河铁桥。
进入1949年后,第一野战军先后举行了春季战役、陕中战役、粉碎胡马反扑作战、扶眉战役、陇东追击作战等,重创了胡宗南嫡系主力,形成兵临兰州之势。但在上述作战中,马家军十分机警,再加上国民党军各派系之间相互猜忌,经常提前撤退,其基本实力并没有受到损伤。
8月14日,国民党行政院长阎锡山在广州紧急召开西北联防会议。为缓和二马之间的矛盾,会议任命“青马”首领马步芳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任命“宁马”首领马鸿逵为甘肃省政府主席。会议拟制了“兰州决战计划”,决定以马步芳部坚守兰州,吸引解放军决战,以马鸿逵部和胡宗南麾下的4个军,伺机攻击第一野战军侧背。
马步芳认为兰州之战是其势力存亡的关键,决心联合“宁马”等势力,拼死一战。根据计划,马步芳以主力第82军(原整编82师)等部共5万人防守兰州城区;以91军、81军(属马鸿逵部)等部共约3万人,保障兰州左翼安全;以新组建的骑兵军约2万人,保障兰州右翼安全。兰州守军以马继援为总指挥。
◆彭德怀
对于与马家军主力作战,解放军高层一直持谨慎态度。7月14日,毛泽东在致彭德怀电报中明确指出:“打马是一个较为严重的战役……”进军兰州前,彭德怀也分析认为:马步芳在兰州的架式是妄图死守,第一野战军在兰州的作战将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8月4日,第一野战军要求各兵团,以一部牵制宁夏马鸿部,“集中绝对优势兵力,首先歼灭青甘地区之马步芳部”。
8月20日,第2兵团和19兵团从东、西、南三面逼近兰州,与马家军的决战迅速拉开帷幕。
兰州是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也是国民党在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兰州城北是滔滔黄河,四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城南郊的南山,是天然防御屏障,经马步芳多年经营,修筑了大量永备工事,构筑了能相互支援和掩护的钢筋水泥碉堡群;阵地的外斜面修有6至10米的环形人工峭壁,峭壁中部火力点密布;峭壁外有1至2道深宽各3至6米的外壕,壕外埋设大量地雷和铁丝网。马继援扬言:兰州是“攻不破的铁城”。
解放军各部抵近兰州的第二天,即8月21日,第一野战军命令19兵团5个团和第2兵团4个团,对兰州进行试攻。马家军再次展示了自身的强悍和顽强,他们据险坚守,死战不退。激战整整1天,解放军未能取得任何进展。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后来向彭德怀报告说:19兵团历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进攻敌人几个阵地一天多,结果却一个也拿不下来。
试攻受挫引起了彭德怀的警觉,他立即下令停止进攻。经全面侦察和分析,解放军发现马家军把主力置于南山,北面的黄河铁桥则是唯一的撤退道路。彭德怀据此断定,攻占南山是解放兰州的重点,夺取黄河铁桥则是能否全歼敌人的关键。根据这一判断,解放军重新调整了攻城部署。
8月25日拂晓,解放军经过周密准备,对兰州发起总攻。马家军指挥官用机枪和大刀督战,连续向解放军发动反冲击,战斗异常激烈。解放军每攻占一条壕沟,攀登一条峭壁,夺取一个阵地,都要经过反复较量,拼刺刀和肉搏战随处可见。
◆兰州市民举行庆祝解放游行。
沈家岭、营盘岭、马家山三个阵地,是兰州防御体系的关键,分别由“青马”82军的3个精锐师防守。围绕这三个阵地,双方拼死搏杀,鲜血染红了每一寸黄土。解放军官兵充分发扬战斗精神,危急之时,不惜手托炸药包开辟前进通道。激战到黄昏时分,沈家岭、营盘岭、马家山等3个主阵地先后被攻克,解放军也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有的团建制1500余人,战斗结束时仅仅只剩下数百人。
随着主阵地的沦陷,“青马”坚守兰州的决心逐渐动摇。同一时期,“宁马”和胡宗南两路部队,始终没有派一兵一卒支援兰州。当日下午,兰州守军总指挥马继援秘密撤走主力,趁黄昏时分经黄河铁桥北撤。早有准备的解放军很快发现敌人的企图,迅即发起追击。8月26日凌晨2时,解放军第3军攻占兰州西关,用火力封锁黄河铁桥,堵死了马家军唯一的撤退通道。
曾经不可一世的马家军,终于走到了强弩之末。解放军各部先后突入城内,在激烈的巷战中,将敌人逐一歼灭。8月26日中午,兰州解放,“青马”主力几乎遭到全歼,仅跳入黄河淹死的就有2000余人,马继援侥幸逃脱。
兰州攻坚战是西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城市攻坚战,是解放军与“青马”主力之间的决战,也是西北战场的最后一次大战。此战守军之凶悍顽强、工事之坚固绵密,第一野战军集中兵力之多、火器之强,战役影响之大、意义之深远,在西北战场上都是空前的。
在国民党军各派军阀当中,马家军战斗力的强悍(尤其是“青马”),是一致公认的。但即使是如此劲敌,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却连一个昼夜也撑不过去,这无疑对西北反动势力产生了致命的精神打击。此外,马家军对解放军一向残暴异常,无论早期与西路军的作战,还是后来的西府、陇东战役,马家军一旦得势,往往肆意屠杀俘虏。解放军在兰州的胜利,彻底摧毁了“青马”骨干力量,一举洗雪了之前与马家军对决中遭遇的所有耻辱。
兰州一役后,解放军士气如虹,周围国民党军皆成惊弓之鸟,大西北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解放军前进。9月1日,第1兵团解放青海省会西宁;9月23日,第19兵团进驻银川;9月28日,河西走廊追击作战获得全胜;10月20日,第1兵团先遣支队抵达迪化(今乌鲁木齐),大部队随后陆续进驻新疆各地。这一切,与毛泽东之前的预料几乎完全一致:歼灭马家军主力后,“占领甘、宁、青、新四省基本上只是走路和接管问题,没有严重的作战问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