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武:委员长要88师留在敌后游击,孙元良为什么坚决反对?

作者:萧 武 来源:合赞历史 2020-08-29 781

委员长要88师留在敌后游击,孙元良为什么坚决反对?

  

  1937年10月24日,国军大场镇阵地失守,整个淞沪战场的国军战线随即全线崩溃。而且,到了这个时候,国军这边也已经无力继续从后方增调援兵,打是没办法继续坚持打下去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撤退的问题了。而要撤退,就要有部队留在后面阻击日军,掩护大部队转移和撤退。国军统帅部想到的第一个部队,就是孙元良的88师。

  这时候实际负责淞沪战场指挥的是人称顾百顺的顾祝同,之所以被叫顾百顺,是因为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听话,委员长说东他绝不往西。委员长从南京打电话给顾祝同,商量要留下88师断后,掩护大部队撤退和转移。顾祝同随即打电话,和88师师长孙元良商量这件事,希望88师能够留下来阻击日军,等大部队转移完毕之后,就分散开来,以班排连为单位,在淞沪战场游击。

  孙元良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死活都不同意。他的理由是,经过前期的战斗,88师原本一万人左右,累计伤亡已经达到了1.2万人,前后补充了五次,有些连队补充了六七次,基层干部和有经验的老兵伤亡尤其大,这时候部队七八成都是后面补充的新兵,无论组织力还是战斗经验,都已经和之前老兵比较多的时候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了,留在敌后只能是白白送死,根本不可能真正发挥敌后游击战的作用。

  孙元良这番话当然是讨价还价的说辞,因为他知道国军的特点就是,留下来打阻击的部队基本上都是死路一条,后面自己要想再摆脱敌人,突围出去,那就比登天还难了。尤其是如果全师都留下,他这个师长也得留下,那就没办法发挥他的长跑强项了。而且,和所有部队长官一样,88师是他的本钱,如果输光了,他就成光杆司令了,后面要想东山再起,就很难了,所以他坚决反对。

  讨价还价之后,顾祝同和孙元良终于达成一个折中方案,不用88师全师留下,但需要留下一个团在闸北继续坚持抵抗,阻击日军,掩护大部队转移和撤退。孙元良口头上同意了这个方案,但在执行的时候打了个折扣,让524团留下一个营,以中校团附谢晋元挂个团长的名义,带着这个营,对外号称八百人,留在苏州河以北的闸北地区,选择一个合适的战场继续坚持战斗。最终选择的战场是四行仓库,也就是现在正在热映的《八佰》的历史原型。

  但孙元良在之前给出的作为拒绝88师全体留下阻击日军的理由,其实从大道理方面来说,并不算错,他说得也都在理。首先是游击战必须要有坚强的组织力和凝聚力,部队要足够顽强,因为是在敌后作战,所以随时都会面临危险,如果部队的凝聚力不足,组织力太差,那么在这种随时都可能遇到危险的环境下,就有可能轻而易举的被日军击溃,打散。

  其次就是必须要有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带队,应该有能力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敌后游击战和正面战场作战不同,只能小股分散游击,不可能以大部队集中作战,如果老兵太多,班排连这种基层作战单位缺乏有经验的老兵,就很难应对突发情况,无法长期坚持。而在淞沪会战已经付出了惨重的牺牲的背景下,这样的老兵也是接下来部队重建和扩大的基础,所以本身也是部队的宝贵财富,怎么使用就是个大问题。

  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部队里必须包括一部分熟悉当地民情、地情和敌情的骨干,如果都是外地人,那么就很难分散隐蔽在当地老百姓中间,很容易暴露。而88师在经过五次以上的补充之后,新兵多,而且是以湖北和湖南保安团为主的新兵,基层作战单位的班排连长也都不是上海人,甚至江浙人都很少,所以多数人对上海的情况并不了解,他们也无法在当地老百姓中间隐藏自己。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1
7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