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张 丁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0-10-11 462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李征明致小妹李晖家书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1953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队小分队演出后合影。

原编者按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期间,百余万志愿军官兵保家卫国,直面生死,与家人唯一的联系就是通信。杜甫诗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其时家书的重量何止万金,它是连接官兵与家乡和亲人的纽带,给予他们无穷的精神力量。70年后,捧读这些沾满硝烟与血泪的战地家书,我们仍能感受到其中洋溢出的家与国、爱与思念、坚强与无畏、乐观与浪漫。

思亲念家 保家卫国

李征明,1930年生于江苏省原宿迁县侍岭乡(现宿迁市宿豫区侍岭镇)李小圩。1950年入伍,1952年赴朝,在24军70师201团教导队任文化教员,荣立二等功。1953年6月牺牲于朝鲜。

李征明生前写给父母和兄弟姊妹的6封家书有幸保存至今,字里行间体现了他对新中国的热爱,对家人的眷念,家国情怀扑面而来。在写给父母的信中,他希望姐姐和弟弟们追求进步,追上时代,早日加入党团组织:“青年人要找到光明前途,惟一参加革命工作和各种建设上去,和参加组织更是重要的政治生命。”在给妹妹的信中,则告诫她们努力学习知识,并用自己的津贴结余为妹妹购买学习用品。家书中不仅有文字,还配有许多图画,显示出他的才华和意趣。

1953年3月25日,他写给小妹李晖:“你要与三姐团结好,不要闹意见,还要帮助其他同志学习并要帮助妈妈做活,不要磨人,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做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我在上甘岭一切都好,不要挂念。我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坚决杀美国鬼子,争取戴上大红花,使得全家光荣。”

1953年4月3日,他写给二妹李晏:“上次来信听说你也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了,今天已是一个光荣的青年团员了,更应当发挥青年的先进性与积极性来响应党的号召,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加强学习团的文件(如:团章内义务权利)并要把党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头,而且时刻要与不良倾向作斗争。”

1953年6月23日晚,我军对五圣山前沿敌阵地发起了猛烈反击,消灭了敌人6个加强连和2个守备连。李征明在战斗中负伤,坚持不下火线。他说:“今天流血流汗是光荣的,是为了朝鲜人民的独立,为了祖国的安全建设,使人民和我们的家人过上好日子。”他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再次负伤,终因伤势过重,救治无效牺牲,年仅23岁。

许玉成,1933年生,西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60军179师炮兵营卫生所的一名战士。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许玉成咬破指头写了血书,坚决申请入朝参战。次年3月18日,在炮兵营做卫生员的许玉成随同部队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

1951年7月11日,经历两次激战后的许玉成给二姐许玉爱写了一封短信:“近来你们的工作忙吧!身体健康吗?……弟在四九年十一月自宁强解放过后就参加了革命部队,在部队中一切都好,工作也很是顺利,身体很是健康,望姐不要挂念。自五一年三月十八日到朝鲜后,才知美帝的真实面目,在朝鲜战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庄城市全部炸完,人很是稀少。美帝残酷的手段,却加强了我们的斗志和意志。最后希你和母亲多讲,不要挂念为要。”

自从上世纪40年代末离家后,许玉成从未回家。他所在的志愿军部队开拔经过西安,仓促之间他也没能回家,只是用“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向家人解释,同时激励自己。他非常想念家人,但为避免他们担心,在信中未提自己参战的经过。

紧张的战事使许玉成连续数月无暇给家人去信。1952年4月16日,在后方休整的许玉成终于有机会给父母写信,开头就是一连串问候:“近来大人身体健康否?工作忙吧?在祖国,人民的生活现在怎样?是否普遍的(地)得到了改善?在祖国的‘五反’学习运动进行到何种程度?祖父大人是否到西安去?……”

1952年10月,60军奉命上前线接防鱼隐山阵地。此地靠近三八线,与美军直接对峙。战士们的首要任务是挖掘坑道,身为卫生员的许玉成除执行本职任务外,也被抽调去搬运器材。冬季的前线大雪纷飞,他在没膝的积雪中扛着几十斤重的炮弹,在敌人的炮火下每天要往返四十多公里。

许玉成一直盼望着战争胜利,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可他却没有等到这一天。1953年3月底的一个下午,许玉成正在敌人的炮火封锁线下抢救负伤的我军炮手。突然,敌人的一颗冷炮打来,弹片击中了他的左下肢股动脉。他因失血过多,永远停止了呼吸。

奋不顾身 勇于牺牲

黄继光,1931年生,四川中江人。1951年3月参加志愿军。到朝鲜前线后,被分配到第15军第135团2营6连任通信员。黄继光一心想到前沿阵地杀敌立功,后却又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在工作中他明白了后勤岗位的重要性,样样都干得很出色。

1952年4月29日,黄继光在于战争间隙写给母亲的家书中说:“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过着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请家中母亲及哥嫂弟弟不必挂念。在革命部队里,上级爱戴如父母,同志之间如亲兄弟一般,一切在祖国人民热爱支援下,虽在战斗中是很愉快的。”

1952年7月,黄继光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了。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二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阵地。然而,设在山顶上的敌人的机枪火力点喷着火舌。眼看负责爆破的战友一个个倒了下去,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黄继光主动请缨,带着手雷和两名战士爬向敌人的火力点。离敌人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士牺牲,另一名战士负重伤,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注。他忍着伤痛继续前进,接近火力点时,他把手雷投了出去,但未能完全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终,他拖着重伤的身躯,一跃而起,用身体扑向了敌人的枪眼,挡住了敌人的火力,部队乘势前进,攻下了高地,全歼敌守军两个营。

部队党委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牟敦康,1928年生,山东日照人。14岁随父从军,参加抗战。1946年进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即“东北老航校”,成为第一期乙班学员,是人民军队培养的首批飞行员。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牟敦康与战友驾驶飞机,先后担当保卫北京和上海的空防大任,并参加开国大典的飞行检阅。他是新中国第一批喷气式战斗机的驾驶员,23岁就已成为飞行大队长。

朝鲜战争爆发,牟敦康义无反顾地上了前线。1951年4月,他在沈阳接到了父亲牟宜之的来信,鼓励他大胆为国征战:“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不必考虑任何问题。今天的抗美援朝就是你唯一无二的神圣工作,神圣任务。我鼓励你全力以赴,作为我的好儿子,作为人民的好儿子,你可努力为之!”

1951年8、9月间,牟敦康在紧张的训练之余,给父亲写信:“最近将接受新任务,有可能较长期间不能通信。父亲可不要挂念。多少年来我很渴望着这种改变,决心在那新的环境中、战斗中作出好的成绩来,以回答党多年来的培养与自己的努力,我希望父亲听到我的好消息。尽管存在很多的困难,我将用自己所有的智慧与主观的努力去克服它,父亲当不用对我担心。”

10月21日,牟敦康随空三师驾驶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飞抵鸭绿江边的安东(今丹东)浪头机场。在首次升空作战中,他率领的大队首创击落三架敌机的记录。

11月30日下午3时许,我志愿军向敌据守的大和岛发起攻击,牟敦康率队升空担负掩护任务。他在返航途中发现一架掉队的美机,立即追击,不幸坠入大海。

士气高昂 乐观浪漫

志愿军战士少康,原名邵尔谦,1929年生于北京。1949年3月参军入伍,在第四野战军特种兵炮兵第二师文工队工作。1950年10月入朝作战。

在战场上,尽管环境非常艰苦,但志愿军战士充满了革命豪气和乐观主义精神。少康主要从事文艺工作,想方设法编排节目,为前线的战友们送上精神食粮。从家书中可以看出,面对流血和牺牲,他们更加珍爱生命。在他们的眼中,阵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草,都是美丽的风景。在紧张的战斗间隙,他们更加想念祖国,思念亲人。

1953年9月22日是中秋节,少康在朝鲜成川郡玉井向远在祖国的弟弟邵尔钧敞开心扉,用生动的笔触讲述了他在朝鲜战场过中秋节的情形和感受。

“五一年的中秋节,是个很热闹的月夜。部队向前移动,小后方要搬家,我接受搬家任务。这天晚上,坐着汽车跑了一夜。车子经过‘谷山’,平原上一段七十公里开阔地上,飞机封锁的特别厉害,敌人的夜航机B25又投弹、又扫射,路炸得坎坷不平,天空上悬挂起几十个照明弹,在(再)加上皎洁的月光,地上有一颗针都能看见,公路两旁的高射机枪和高射炮,向天上交织成一片火网。”

“一九五二年的中秋节,比起以往的日子更有意思。我正随部队参加一次反击战。月亮还没有上山时,我同一个同志野地里割荒草,敌人冷炮在附近不住地落。进入阵地已经四天了。连夜挖阵地,白天便伪装起来。到山上去砍木料,晚上再从山上拉下来盖阵地,都对月亮感觉兴趣呢!不然摸瞎干活更慢了。困哪!已经三天四夜没睡了,在干活休息十分钟的时间,就有睡着的危险。再努最后一把劲,割些草,铺在靠山崖的单人掩体内,好睡觉。吃月饼吃梨,吃苹果吧,不然怎么打胜仗啊!真是的,月亮照在静静的阵地上空,这是激战前夕恐怖的寂静,除去偶尔的冷枪冷炮、敌人夜航机的声音以外什么也听不到。”(文字按原文未修改——编者注)

少康回忆,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初,出于保密,按照要求,不许官兵们携带有中国文字的书籍、笔记本、书信,所以,最初半年无法给家里写信,他也收不到家里的来信。等到我军进行了五次战役,战局逐渐稳定下来,他们才有时间写信。

战场上不仅有皎洁的月光,也有美好的爱情。

宋云亮,陕西临潼人,1923年生。1938年8月参加八路军,12月入党。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任志愿军第66军第198师炮兵团团长。战争初期,战事艰难紧张,宋云亮进入朝鲜5个月,一封家书都没有捎回。这让妻子胡玉华坐立难安。最艰难的日子熬过去之后,他们的通信总算恢复了。

1953年4月9日深夜,宋云亮坐在朝鲜邹义里的一个石洞中给胡玉华写信,介绍了自己的新驻地:“现在,我自己住了一个石洞子。在石洞里边,要拐弯的地方用木材架起了一间小屋,都用木板钉了,还用旧报纸糊了。有窗子,也有门子,里边有我的睡铺和办公桌。木板墙上贴着好几张祖国慰劳的美丽的年画。……花!我把我这屋的门口(的样子画出来),寄给你看看吧!”

从宋云亮1953年7月30日写来的家书中,胡玉华感觉到,在朝鲜的战斗快要结束了:“七月廿七日的晚上,我们还在山上的指挥所,从下午九时起,我们的炮火停止了发射,敌人的炮火也停止了发射,天空再也听不到敌机的声音,真的停火了!……白天、夜间,公路上的车辆来往不断。白天车上也不插伪装了,夜间也听不到打防空枪了。从今天晚上九时起,敌我都撤出非军事区。现在已开始走向和平。……花!说个私人话吧,如果敌人不破坏停战,也许在几个月以后,我们就会团圆的。”

宋云亮所提到的就是著名的金城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宋云亮回到国内,终于和胡玉华团圆了。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李征明、许玉成、黄继光、牟敦康,只是牺牲的18万志愿军烈士的代表,少康、宋云亮也只是回国的百余万志愿军官兵的缩影,更多的志愿军官兵,或长眠异域,或悄然回国,默默无闻。他们满怀对祖国和家人深深的爱,把鲜血和汗水洒在异国的土地上。透过他们的家书,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这些家书,为我们理解抗美援朝精神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作者张丁,系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研究馆员、副馆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4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