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德:沈志华之流是如何全面否定抗美援朝的?
沈志华之流是如何全面否定抗美援朝的?
张兴德
鉴于沈志华先生的著作和文章中系统地全面地否定“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正确性、正当性极其伟大意义,彻底否定70年来人们对抗美援朝史的正确认知,要与之商榷,笔者就不得不对沈志华观点进行逐步的梳理,尽管目前还不敢自称全面和完善,但也请读者看看,以便加深对沈志华学派真面目的认识。为方便读者阅读,笔者适当做了些简单的批注。对其观点的系统的、学术性的辩论和批评详见以后各文。
一、否定70年来人们对抗美援朝史的正确认知
在2016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沈志华演讲录》中,第四讲的题目就是“重新解读朝鲜战争”,沈志华在讲座的一开始就说:“朝鲜战争的问题确实是中国人特别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这可以想象,这是那一代人经历的非常重要的事件。但对于这件事情,人们的记忆曾经是错误的。”
历史学研究的依据是档案文献,以前的历史记忆有错误,也不奇怪,因为过去关于朝鲜战争的档案文献从来没有解密过,所以人们都不知道,报纸上说什么就是什么……1996年以后,各国学者对于朝鲜战争的理解才比较接近真实的历史事实。
沈志华学派以改写抗美援朝史自况并起家,以新史学自居。成为当代中国史学界著名的一种思潮。其影响十分广泛、十分恶劣。其学派的本质是公开否是建国以来的党史、国史。公开声称:“颠覆了官方史学的叙事范本。”(《沈志华演讲录》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93页》)
否认“抗美援朝”的史实,说,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在沈志华先生的著作中,都是朝鲜战争,根本不见“抗美援朝”的表述。例如:把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称作“介入朝鲜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处理国际事务、解决周边重大危机的第一次尝试。”(《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423页)
二、歪曲战争爆发的原因
1、污蔑“中苏同盟的签订导致了朝鲜战争的爆发”(《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30页)
“所以我判断,斯大林是看到毛泽东的回电后有点下不了台,就给自己找个台阶,又发了一封……”(《沈志华演讲录》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84页)
“所以我推断,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发动战争是为了苏联自己的利益,为了在远东建立战略基地,赢得出海口和不冻港。”(《沈志华演讲录》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89页)
沈志华认为,1950年2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斯大林很可能是出于对中苏有关东北权益的协定不满(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苏联将失去中长路好旅顺港),为了保证苏联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这是苏联在远东战略利益的支撑点,才同意朝鲜的进攻计划的”(《冷战在亚洲——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2年 第217页)
【按:沈志华先生多次说,朝鲜战争爆发是由于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苏联为了寻找出海口说,就是建立在这“很可能是”的基础上,所谓发现的新材料,不过就是毛泽东在苏联期间,金日成给斯大林的电报,申述南下的理由,斯大林在这个时候给金日成回电并让金日成到苏联面商,于是,这“新材料”就将朝鲜战争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联系起来,就轻轻地将朝鲜内战爆发的直接原因的“罪魁祸首”变成了斯大林因为是毛泽东逼迫斯大林签订的中苏友好互助条约,斯大林为了寻找出海口。这间接地说是毛泽东的责任了。】
2017年6月侠ke岛在文章中说:“……如果不是金日成要统一半岛,半岛怎么会爆发战争?中国卷入其中,付出了几十万人的生命,引发了中美长达20年的对抗……”
这句话很清楚地表达了一个意思:金日成挑起了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持,白死了几十万人。还搞僵了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一句话,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的抗美援朝运动。
2、鼓吹“中国出兵其实也是战争起源的一部分。”
“中国出兵其实也是朝鲜战争起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沈志华演讲录》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98页)
沈志华先生认为,朝鲜战争分为五个阶段,中国出兵是第四个阶段,是朝鲜战争的真正开始。这之前都是战争起源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第24页)
三、解密档案证明,美国人没打算侵略中国,对安东是误炸
“当时美军轰炸丹东是误炸。后来我访问丹东当时的市委书记高扬,问他到底美军是不是轰炸安东市?他说是误炸,就两颗炸弹。”(《沈志华演讲录》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9年 第121页)
【按:美机对我境内低空扫射、投弹,即不是一次也不是误投,事实具在,胜于诡辩。
1950年8月27日,美机侵入中国东北境内的辑安(今集安)、临江、安东(今丹东)地区轰炸扫射,造成中国居民死伤24人,炸坏车辆房屋。周恩来以中国外交部长名义致电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严重抗议。同日,周恩来还致电联合国,要求制裁美国空军侵入中国领空的挑衅和残暴行为。8月29日,美机又两次入侵中国丹东市宽甸县(属丹东管辖)上空进行侦察扫射,中国居民死伤11人。
1950年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同时,美机对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安东、辑安等地进行轰炸和扫射,炸毁建筑、工厂及车辆,炸死炸伤中国平民,袭击正常行驶的商轮。从10月起,美国还派飞机轰炸、袭扰我青岛、烟台等地,美军飞机,低飞扫射安东市等地的史实,有照片,有当时的各种报道、抗议,后来美国也得不承认,只是辩解是飞行员误判。
1951年10月24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上说中国为什么出兵抗美援朝时有这样一段话:“从8月7日到昨天(志愿军是25日出国同美军交锋的)这两个月时间,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已侵入我国12次。最近不仅在鸭绿江,而且已飞到宽甸来示威、侦查、扫射和轰炸……”
12次!每次都是误入、误投、误炸?
这是志愿军出国前美军对中国主权的公然的侵犯,不能认为是“误炸”,作为分界的鸭绿江的标志性很明显,作为低空扫射,难道以飞行员的视力,还看不清一条浩浩明亮的大江?如果那个国家同墨西哥发生战争,把炸弹扔到美国,美国会置之不理么?
此事,在“停战谈判”中,我方代表解方质问联合国军代表滕纳,滕纳回答说,没有,引起大家哄笑。解方接着告诉他:“联合国军飞机轰炸安东地区这一铁的事实,已被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于195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承认了,而你却说,‘没有’,作了武断的抵赖,这样难道不叫人好笑么?”(转引《板门店谈判见证录》郭维敬 著 大象出版社 2008年 郑州 第63页》)
同样,沈教授们这样赤裸裸地为美国侵犯中国的行为辩解,“难道不叫人好笑么?”】
四、歪曲中国出兵抗美援朝原因
1、“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是受斯大林的逼迫,为了巩固中苏同盟。(毛泽东)想了一夜,终于明白斯大林还是要借着新的中苏同盟条约的作用让中国出兵,如果中国不出兵,便会失去斯大林的信任。”(《沈志华演讲录》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37页)
2、“毛泽东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决心派兵入朝作战,表明中共对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忠诚,同时也在实际意义上让中国承担起亚洲革命领导者的责任。由此,中苏同盟得到巩固,毛泽东也取得了斯大林的信任。于是,中国在战争中的主张往往得到苏联的支持。”(《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417页)
3、“所以我想,毛泽东出兵,应该说直接原因就是为了巩固中苏同盟,当然实际上也是考虑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因为他刚刚掌握这个政权,社会动乱、经济萧条,中共地位尚不稳固。在这种时候,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这个政权很难维持下去。所以毛泽东决定出兵朝鲜,主要是为了巩固中苏同盟,而巩固中苏同盟是为了新中国的稳定。人们所谈的付出的代价都是物质性的,但是这是迫不得已的,必须付出的代价。否则的话,很可能造成斯大林跟中国的关系破灭。我想这是主要的原因。”(《沈志华演讲录》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127页)
4、美军根本没有这次过鸭绿江的意图。中国出兵是“误判”。
现在的史料表明,在联合国军向鸭绿江挺进时,美国的确没有任何侵犯中国的意图。早在8月25日,那是联合国军在朝鲜挣节节败退,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的文件(NSC73/4)就规定,战争必须限制在朝鲜范围之内。无论中共不对是有组织地公开投入朝鲜战争,还是进攻台湾、澎湖列岛或印度支那,都不要使美国军队卷入一场与共产党中共的全面战争。(注释出处FRUS,1950,Vol,7,pp383-389)为此,美国政府多次否决了麦克·阿瑟将军关于封锁和轰炸中国的提议。(注释出处,参见DeanAcheson,Presentatthecreation:MyYearsintheStateDepartment,NewYork:W。W。Norton&Company,Inc.,1969,pp。514-517)
5、如同在印度支那一样,推动中国领导人下决心到朝鲜半岛与美军作战的各种因素中,也包含着要支援其他国家革命运动的冲动、对苏联阵营的认同和由此而生的国际主义义务感以及行侠仗义的情怀,这些因素使中国领导人感到参战的崇高和神圣。另外,中国领导人的动机中无疑也包含着来自历史传统的地缘政治的深刻关切。(牛军著:《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 1949-1955 修订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年 北京 第328页)
6、介入朝鲜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处理国际事务、解决周边重大危机的第一次尝试。(《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423页)
【按:中国是抗美援朝,不是介入朝鲜战争。“抗美援朝”同“朝鲜战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抗美援朝是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场战争。简单地称“介入朝鲜战争”,其潜台词是否定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
五、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前三次战役的胜利是“侥幸”
沈志华称,“已是强弓之末的中国军队不得不败退三八线以北。”(《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外交政策极其转变》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2年 第202页)
六、鼓吹台前幕后说
1、第三次战役快结束的时候,“此时,联合国关于停战谈判的呼声更加强烈,而且提出的条件也更加有利于中国。如果中国(得到苏联的同意后)接受(1950年——引者注)1月13日联合国提案,进行停战谈判,不仅能够稳定住朝鲜战场的有利局面,也将对日本问题的处理产生极大影响。然而,在台前的中国和在幕后的苏联都没有抓住这次稍纵即逝的良机。当1月17日中国拒绝联合国提案后不久,美军即发起全面反攻,已是强弩之末的中国军队不得不败退三八线以北。②朝鲜战局再次出现逆转,对日媾和问题的解决自然也就朝着与中苏愿望相反的方向发展下去。”(《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美苏争霸与亚洲大国对外交取向 1945—1972》沈志华 徐天新 主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 2011年 第427页)
2、“此时的朝鲜局势极其微妙,在斯大林和金日成的请求和催促下,决定派兵参战。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联合国军只管埋头北进,直到10月底与中国军队交火后仍然不相信中国已经介入……躲在幕后的斯大林却是心中暗喜。”(《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美苏争霸与亚洲大国对外交取向 1945—1972》沈志华 徐天新 主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 2011年 第424页)
七、指责中国没有接受1950年1月13日联合国提案,进行停战
1、第三次战役快结束的时候,“此时,联合国关于停战谈判的呼声更加强烈,而且提出的条件也更加有利于中国。如果中国(得到苏联的同意后)接受(1953年)1月13日联合国提案,进行停战谈判,不仅能够稳定住朝鲜战场的有利局面,也将对日本问题的处理产生极大影响。然而,在台前的中国和在幕后的苏联都没有抓住这次稍纵即逝的良机。当1月17日中国拒绝联合国提案后不久,美军即发起全面反攻,已是强弩之末的中国军队不得不败退三八线以北。②朝鲜战局再次出现逆转,对日媾和问题的解决自然也就朝着与中苏愿望相反的方向发展下去。”(《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美苏争霸与亚洲大国对外交取向 1945—1972》沈志华 徐天新 主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 2011年 第427页)
2、朝鲜战争本来有可能在1951年初实现停火,并进入停战谈判的阶段。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整个过程中,毛泽东确有一次决策性的失误,但不是在危急关头做出的派兵入朝作战这个决定,而是在应该停战谈判的时候没有及时接受联合国的停火议案。正是这一决策及其不明智地表达的结果,使中国彻底失去了在朝鲜战场及国际舞台上的有利地位,而在政治、外交、军事等各方面陷于被动局面。(《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423-424页)
3、“由于1951年初对战略决策失误,使中国付出了本来可以避免的沉重代价”。(《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451页)。
【按:这次停战的要害是先“停战”后谈判。这是一个只对“联合国军”有利的停战。其要害是先“停战”,这是一个画饼,对此,我著专文“第一次成功的外交斗争”,作了详细的分析。】
八、篡改事实,说,朝鲜停战谈判是斯大林不想打了
“在战争进入僵局的情况下,斯大林开始考虑和谈的问题了.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和副代表察拉普金于5月初开始与美国方面接触,透露了苏联有进行和谈的意愿。5月18日,已经退隐普林斯顿大学的苏联问题专家乔治·凯南应召去白宫面见艾奇逊,接受了与苏联方面进行会谈的任务。5月31日,凯南以私人名义拜访了马立克,提出‘美国准备在联合国或任何一个委员会,或是以其他任何方式与中国共产党会面,讨论结束朝鲜战争的问题’。6月5日,马立克在第二次会谈时答复凯南:‘苏联政府希望和平并希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越早越好。’但是,苏军既没有参加在朝鲜的冲突,苏联政府认为它不能参加关于停火问题的任何讨论。马立克随后说,倘使凯南先生愿意听听他个人的意见,他认为美国政府应该和朝鲜与中国就此事进行接触。凯南注意到,马立克在会谈时,根本没有提到更为广泛的远东国际事务问题,诸如台湾和对日和约等。显然,这表明苏联已经考虑不以中国提出的条件为前提进行和谈了,尽管当时美国国务院对莫斯科的用意还捉不透。”(《冷战在亚洲——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2年 第166页)
【按:此段篡改史实。我在《党史纵横》2020年第6期有专文“朝鲜战争第二次谈判是谁先提出来的”有专门论述。其大要是:美国国务院早在1951年3月24日就拟定一个声明,表示回到战前的三八线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即停战谈判。但此文发给麦克阿瑟,可就在当天,麦克阿瑟发表一项同国务院声明相反的声明,这是一个强硬的要扩大战争的威胁,是中方无法接受的。这第一次被搅黄。此事在李奇微的回忆录中的第143页有详细记述。之后,杜鲁门为此撤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到5月份,通过香港、华沙给中国传达想停战的信息,均未成,最后才想到赋闲的驻苏联前外交官乔治·凯南。把他请出来会见马立克。】
九、污称中国有意在停战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拖延了朝鲜战争的结束时间
说中国“在停战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拖延战争”(《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外交政策极其转变》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2年 第208页)
“自1951年12月11日第四项议程的谈判开始后,中美双方的交锋逐渐展现出一幅尖锐对立、不可调和的画面,谈判多次陷入僵局,直至无限期休会。究其原因,既有意识形态的冲突,也有文化背景的差异,既有出于心理战的考虑,也有影响国际舆论的意图。还有一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中苏有意在朝鲜停战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以扭转在远东由于对日媾和完成而出现的被动局面。”(《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美苏争霸与亚洲大国对外交取向 1945—1972》沈志华 徐天新 主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 2011年 第436页)
【按:此问题本人有专文,见“停战谈判为何谈了两年多?”】
十、鼓吹“平手”论,强调中国人的伤亡比美国多
“从战争结局看,中美之间基本上打成平手,但中国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却比美国要大得多。”(《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452页)
十一、抗美援朝战争影响了战后二十多年的中美关系,影响了收回台湾。
“介入朝鲜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处理国际事务、解决周边重大危机的第一次尝试。60年过去了,朝鲜半岛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成为中国周边最棘手的问题。”(《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423页)
十二、宣传抗美援朝“虽胜亦败”论
“战争的延长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十分严重。”(《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451页)
“造成了自身在国际政治中的孤立地位。”(《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453页)
“朝鲜战争的延长”直接影响台湾的不能收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454页)
“从国际政治格局的更为广阔的视野观察,人们发现,战争结束以后,世界并没有得到和平和安宁。朝鲜战争大大加剧了以美苏对抗和两大阵营对峙为特征的冷战状态。中国介入朝鲜战争被看作是'国际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冲突延长两年多的结果是助长了在战争爆发后出现的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如军备竞赛和北约扩充及其军事化,同时也无限期地消除了任何残存的一点恢复中美友好关系的希望。战争使美国对外政策更深地陷入了僵硬的冷战立场,其结果不仅让美国最终背上了蒋介石这个它曾经一再想摆脱的包袱,还迫使美国不断加强军备,扩大其在经济和军事上所承担的义务,并由于实施对华遏制方针而迈出了通向越南战争的第一步。与此同时,中国成为人们眼中的世界强国的副作用在于被认定是'苏联军事力量的延伸'。中国的参战,特别是顽固地拒绝联合国议案,被西方认为是社会主义阵营统一指挥的杰作,是莫斯科的命令使然,其结果之一是在西方国家看来,中苏确实已成为'铁板一块'。⑤中国终于被牢牢地捆绑在本来是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冷战战车上,甚至由于毛泽东那被战争激发出来的革命冲动而比苏联更深地陷入了与美国敌对的漩涡。”(《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455页)
【按:沈志华先生以总结拒绝1951年1月份的联合国三人小组的“先停火后谈判”的教训为由,在这里实际是全面否定抗美援朝战争对世界形势的积极影响。在沈志华先生的笔下,中国参加抗美援朝虽胜亦败。它对战后的世界影响全是负面的。从此世界不得安宁,美国后来作出的一切,都是因为中国参战的缘故。军备竞赛是因为中国参战;美国的军事扩展是因为抗美援朝;它支持蒋介石是因为抗美援朝;朝鲜半岛问题没有解决,也是由于中国参战的缘故。总之,中国的抗美援朝是错的。两年半的谈判,是谁的责任?在沈志华先生看来,是中国的责任,美国早就想停战了。是苏联和中国不想停。这与事实不符。】
十三、否定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
1、偷换概念
介入朝鲜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处理国际事务、解决周边重大危机的第一次尝试。60年过去了,朝鲜半岛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成为中国周边最棘手的问题。(《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423页)
【按:1、把中国被迫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用偷换概念的手法,说成“介入朝鲜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处理国际事务、解决周边重大危机的第一次尝试。”这里战争的被迫性、正义性、正当性没有了!
2、作者这里用的是‘倒推法’,将朝鲜半岛战后出现和存在的问题,统统推到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责任上。这种“因果关系”的简单推论毫无道理。第一,朝鲜半岛和中国周边战后出现的问题是多种原因。从逻辑上讲,明明是“多因”,在作者的口中全是中国的责任。世界都清楚的另有原因,作者这样都算在了抗美援朝的账上来,这不仅是无视70年来的半岛历史发展的事实,无视朝鲜半岛今日困境的真正原因。第二、纵观这段论述,其要害的是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重大意义的彻底否定。这是作者对抗美援朝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表现之一。】
2、推论结论,不合逻辑:
“由于1951年初对战略决策失误,使中国付出了本来可以避免的沉重代价”。(《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451页)
第一、战争延长了两年多,造成了“兵员损失”巨大。
沈志华认为,“这里仅以中美双方的兵员损失作对比。志愿军在整个战争中阵亡11.4万人,因伤病致死3.46万人,负伤25.2万人(38.3万人次),失踪2.56万(其中被俘2.1万)人,总计损失兵员达42.62万人。①在这些损失的兵员中,属于前三次战役,即在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前战斗中伤亡和失踪的人员共4.72万人(未计冻伤人员)。②美军在整个战争中阵亡3.36万人,负伤10.33万人,被俘或失踪0.51万人,总计兵员损失共14.2万人。③如此计算下来,在整个战争中,中美双方的军队损失比例大约为3:1”。从战争结局看,中美之间基本上打成平手,但中国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却比美国要大得多。更重要的是,必须注意到中国的兵员损失绝大多数都出现在改变战略目标之后。由于1951年未能及时进行停战谈判,中方的兵员损失多了37。9万人,即增长了7倍。(《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452页)
【按:怎么能算“平手”?从鸭绿江边推到三八线,是停战在三八线。如果是一个打上家门的世界级强盗,被一个普通的穷人打出了家门口,赶到大街上,最后这个超级强盗表示要住手言和,这能算是打了一个平手吗?
第一,战争的胜负不能以伤亡多少为代价,抗日战争中国牺牲的人数也不少。第二,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的是17国军队,不是单对美军,只算中美之间的军队伤亡本身就是缺乏科学性的统计。
计算双方的兵员损失,志愿军出国作战对的是整个十七国(含南朝鲜军),志愿军“减弱的打”。应将整个“十七国联军”都算在内才对。不是“3:1”,而是,1:1.9】
3、片面夸大抗美援朝战争的负面影响
“战争的延长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十分严重。战争爆发前,中国政府曾设想在1951年将军费开支从1950年占预算总支出的43%减少到30%,而用70%来进行经济建设。④但战争的爆发……迫使中国把1951年国家预算中军费开支的比例提高到45.64%……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注意:沈志华教授这里讲的是整个抗美援朝期间——引者注)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战费开支达人民币62亿元,其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可以想见的。”(《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452-453页)
【按:毛泽东曾说过,群众性的抗美援朝运动,促进了中国国内的经济建设。】
4、颠倒是非黑白
“中国未能及时收兵的另一个后果是造成了自身在国际政治中的孤立地位。朝鲜战争爆发前,关于联合国的代表席位问题已经出现了有利于新中国的趋向,特别是与印度建交和与英国进行建交谈判的情况,对联合国其他成员国颇有影响,以至艾奇逊也不得不通知美国在联合国的代表奥斯汀,如果在联合国接受新中国代表席位的问题上投票时美国是唯一的反对票,那么美国代表应该要求重新投票和投弃权票,而不使用否决权。④甚至中国出兵朝鲜以后,情况都没有立即恶化。直到1951年1月8日英国首相艾德礼还致信杜鲁门指出,英国政府历来反对‘由联合国通过一项谴责中国是侵略者的决议'。⑤然而,当中国表示拒绝联合国提案后,一切都变了。十三国提案(特别是补充意见)本来是出于对中国的同情立场,联合国能够通过该提案也表明了多数国家对中国的友好态度以及要求和平的愿望。中国决策的失误就在于不仅拒绝这一提案,而且还指责其为美国的阴谋,结果伤害了许多国家的感情。1月30日联大政治委员会即以44票对7票(7票弃权)通过了美国提出的控诉中国为‘侵略者’的提案,这无疑表明了联合国多数国家对中国的失望。⑥尽管其中不乏受美国操纵的因素,(这是极重要的一个原因,不能轻轻地说“尽管”——引者注)但大多数国家对中国由同情转为反感的心态也是明显的事实。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从此被长期搁置起来。(《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453页)
【按:美国操控联合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抗美援朝大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后开的“大国”会议,不在联合国而到日内瓦,到雅加达就是明证。】
5、“朝鲜战争的延长”直接影响台湾的不能收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除了上述五条之外,更有这样一段谬论:
“从国际政治格局的更为广阔的视野观察,人们发现,战争结束以后,世界并没有得到和平和安宁。朝鲜战争大大加剧了以美苏对抗和两大阵营对峙为特征的冷战状态。中国介入朝鲜战争被看作是“国际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冲突延长两年多的结果是助长了在战争爆发后出现的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如军备竞赛和北约扩充及其军事化,同时也无限期地消除了任何残存的一点恢复中美友好关系的希望。战争使美国对外政策更深地陷入了僵硬的冷战立场,其结果不仅让美国最终背上了蒋介石这个它曾经一再想摆脱的包袱,还迫使美国不断加强军备,扩大其在经济和军事上所承担的义务,并由于实施对华遏制方针而迈出了通向越南战争的第一步。与此同时,中国成为人们眼中的世界强国的副作用在于被认定是“苏联军事力量的延伸”。中国的参战,特别是顽固地拒绝联合国议案,被西方认为是社会主义阵营统一指挥的杰作,是莫斯科的命令使然,其结果之一是在西方国家看来,中苏确实已成为“铁板一块”。中国终于被牢牢地捆绑在本来是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冷战战车上,甚至由于毛泽东那被战争激发出来的革命冲动而比苏联更深地陷入了与美国敌对的漩涡。”(《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2013年 第455页)
【按:沈志华以总结拒绝1951年1月份的联合国三人小组的“先停火后谈判”的教训为由,在这里实际是全面否定抗美援朝战争对世界的积极影响。在沈教授的笔下,中国参加抗美援朝虽胜亦败。它对战后的世界影响全是负面的。从此世界不得安宁,美国后来作出的一切,都是因为中国参战的缘故。军备竞赛是因为中国参战;美国的军事扩展是因为抗美援朝;它支持蒋介石是因为抗美援朝;朝鲜半岛问题没有解决,也是由于中国参战的缘故。总之,中国的抗美援朝是错的。
两年半的谈判,是谁的责任?在沈教授看来,是中国的责任,美国早就想停战了。是苏联和中国不想停。这于事实不符。】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