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应海:我的战友是电影《英雄儿女》的原型

作者:马廉朴 来源:搜狐 2021-09-11 945

卡应海:我的战友是电影《英雄儿女》的原型

马廉朴

  卡应海简介 现年88岁,回族,家住广河县庄禾集镇对康村周家坪16号。1947年参加国民党胡宗南部队,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2月,以65军193师577团2营7连1班副班长身份入朝作战,1952年2月26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班长职务,曾担任开城守卫任务。1953年10月,从朝鲜回国,驻守河北张家口,1956年从河北复员。

  “我们是滚滚的铁流,我们是巍巍的长城,我们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我们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大渡河十七勇士铸造了军魂,狼牙山五壮士留下了美名,强攻新保安、会战太原,涌现出一代英雄,抗美援朝、保卫开城,为祖国创立下赫赫战功。我们是勇进的铁流,我们是不倒的长城,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我们要发扬优良传统。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一切行动听党的号令,保卫祖国、保卫和平,誓做坚强的柱石,建设祖国、振兴中华,为人民幸福再立新功。”这首雄壮激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六十五集团军军歌》叙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65军的光荣业绩。在广河县庄禾集镇对康村与周家村的蜿蜒山间小路边,居住着一位88岁高龄的65军志愿军回族老战士,他叫卡应海。8月12日,当记者到他家中采访60多年前他所经历的抗美援朝战争时,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的家庭非常困难,曾逃难到康乐流川乡,1947年我参加了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的部队,1949年在陕西扶眉会战中被打败后投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5军193师577团2营7连1班战士。”卡应海说。

  据他回忆,1950年他所在部队先后在四川汶川和西康省参加了剿匪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的第1年后,他们从四川坐火轮船到达武汉,之后到了中朝边界吉林辑安(今集安)。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训练后,于1951年2月的一天夜里坐着火车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193师是一支著名的部队,它的前身是黄公略创建的红三军,长征中的番号为红一军团第一师。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英雄儿女》是由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的。其主角战斗英雄王成的原型——赵先友就出自65军。1952年和1953年,巴金冒着生命危险到抗美援朝战地体验生活一年多。在朝鲜战场上,巴金同创作人员深入到志愿军中,同许多战士结下了深厚友谊。他在志愿军65军作战地采访时了解到:一次582团2营6连副指导员赵先友和战友们坚守67高地,敌军李承晚部队一个营敌人向志愿军阵地步步进逼,战况十分危急。赵先友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报告:“团长,敌人上来了,开炮打吧!向我开炮吧!”战斗胜利结束后,光荣牺牲的赵先友被追认为特等功臣。

  巴金被志愿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经过一年多战地采访的亲身经历与多年的沉淀之后,他在1961年8月号《上海文艺》上发表了小说《团圆》。这部中篇小说根据抗美援朝战场上多个人的真实故事进一步创作而成,他创作的因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而被迫与女儿分离的父女在战地团圆的小说里,几个主要人物是:为消灭敌人而壮烈牺牲的英雄“向我开炮”的王成,军政治部主任王文清,活跃在战地、为战士高歌“烽烟滚滚唱英雄”的文工团员王芳等,都有鲜活的原型。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了著名影片《英雄儿女》。从1964年到现在,历史翻过了半个世纪,无数的观众无数次看过这部电影,都被其中所弘扬的民族魂、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而深深震撼。

  1991年8月,巴金为65集团军英雄赵先友的塑像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

  ……

  (马廉朴)

卡应海:我的战友是电影《英雄儿女》的原型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7
1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