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的未来往哪走?

作者:刘梦龙 来源:新潮沉思录 2021-09-21 1270

中日关系的未来往哪走?

刘梦龙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警钟长鸣,也适合来谈谈中日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自拜登政权继续向太平洋方向加强对抗以来,中日,中韩关系都发生了不少波折。日韩作为受美国影响的前线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受宗主国影响并不让人意外。但中日之间有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是值得展开的。中日的核心矛盾在哪里?中日间的历史矛盾何去何从?中日最后会有一个怎样的走向?都是值得讨论的。

中日关系的未来往哪走?

  中日之间是存在分歧的,这种分歧不仅仅是中美矛盾的延伸或者历史的遗留问题,是两者确实存在根本的立场冲突。日本作为亚洲的老牌发达国家,中日的首要矛盾和当前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矛盾没有本质区别,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矛盾。

  我们不妨观察日本的进出口数据,2020年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国,每年出口量约等于美韩总和,而同时,中国也是日本最大的进口国,日本每年进口的中国产品约等于第二名美国到第八名泰国之和。过去十多年,这个数字变化不大。如果只从数据看,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其实远大于美国,但美国掌控了一个贸易系统,他和他所掌握的伙伴国份额之和是可以与中国抗衡的。美国不是一个单独的大国,是一个贸易体系,传统发达大国的代表与掌控者,这也是很多国家在面对美国时不敢反抗,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硬着头皮充当抗中马前卒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种情形,日本和其他国家一样,不愿也不敢明确倾向中国,导致被西方这个体系排斥。过去日本的实力要比现在强,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更高,想法也更多,有时会摆出和西方抗衡的样子。但现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停滞,日本的国力削弱了,心态也不如从前了,尤其是它的产业已经在衰退,而国力悬殊,不太可能竞争过中国获得亚洲领导权了。

中日关系的未来往哪走?

  所以日本要主动制造中日之间的一些矛盾,不时表明态度。日本长期生存在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里,中日贸易很重要,受到影响可能会让日本很难受,但如果日本倒向中国,可能就面临针对叛徒的绝罚危险。而面对这种风险,中国能不能提供替代市场,能不能和日本一起干翻西方,赢得未来,日本是没有信心的。

  如果真的搞中日一体,好处是日本在中国乃至未来的东南亚市场都可能掌握更大的主动,尤其是在日本长期深耕东南亚的情况下,中日结合是很大的力量,是完全可能成为东西方对抗的关键力量。但相对的,日本比中国弱,它可能面临西方更大的压力,而它内部未必能顶得住。那时,日本就可能要面临新的市场还没有开拓,旧的市场要萎缩,原本的领先优势又被中国完全超越,经济上受中国支配的情形。所以,它一旦做出选择,很可能失去现在的成熟体系,收益虽不小,但冒险的代价更大。

  这个问题其实不止是日本,很多发达国家在和中国合作时都有这方面的顾虑。只不过日本距离中国太近,不像某些老牌发达国家有先行一步,靠着新朋友干死老朋友,在老伙计的遗产上吃顿饱饭的可能性。

  现在的日本在发展上陷入瓶颈了,向西方没有扩展的空间,很早就饱和了,现在向东方又面临中国的竞争,也要收缩。所以日本是一个停滞很久的经济体,而现在这种停滞也越来越难维持,越来越逼迫它去做一个选择。但这个选择的代价很大,要用现在来赌未来,无论哪种未来,日本其实都要做先锋,必须求全胜,都会变成打击的重点。而日本目前的国内政治下,很难诞生这种能做赌国运决定的人。从这个角度说,维持现状,在中美间,亲美但不完全反中是比较好的选择。

  可惜,这个问题有更进一步发展,导致中日矛盾很难维持在这种中差的现状。也就是,日本虽然拖延着一直不肯赌国运下重注,希望在中美间维持观望,但不可避免地一点点滑向作为美国抗中马前卒的境地的。

中日关系的未来往哪走?

  说到底,这与日本和其他老牌发达国家,希望中国是什么样子有关,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西方理想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大约是港台的模样,为西方提供必要的工业产品补充,在经济上,政治上受西方影响,实际上是一个被驯化的生产工具。日本在这一点上和其他老牌西方国家利益是相对一致的。那就是他对中国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在工业领域的不断升级是抵触的。

  当代中国其实很希望加入西方的生产销售体系里去,但这种加入,就好像苏联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法国加入反法同盟,是奔着当领导乃至干脆瓦解去的。有几个问题决定了当代西方几个传统大国的处境,去工业化难以逆转,面临中国的迅猛追赶没有信心靠单独竞争来维持优势。老牌发达国家国内现在的生活水平依赖于靠领先地位对欠发达国家掠夺的超额利润来维持,中国对第三世界的工业发散对此形成了争夺。

  其核心的一点,当代西方的优越生活是建立在包括以中国为首,第三世界国家提供的廉价工农业产品之上,是建立在传统势力范围内利用金融工具和技术优势展开的剥削之上。而中国的发展,哪怕不直接冲击西方本国市场,仅仅使原来垄断的产业链不能再获得垄断利益,使原来只能作为原料市场被剥削的经济殖民地获得其他选择的空间,这些都足以根本上动摇这种生存方式。

  面对这种情形,各大发达国家必须抱团结对,一致面对中国这个后来者,讨论的问题是产业的分配,和产品的定价权乃至势力范围的划分。在这个问题上,日本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从这个角度说,中日是有难以弥合的关键性矛盾的。除非日本选择彻底跳反,和中国站在一条战线上,从西方口里夺食。但就像我们之前说的,这种赌国运的大事,日本国内现在没办法做到,也无力承担这种成本。

中日关系的未来往哪走?

  日本过去和中国有过关系不错的时候,但那是建立在中弱日强的基础上,而且那时候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远没有到今天这个地步。在中国发展起来以来,中国也不时作为日本制衡美国的工具,但现在面对中国可能要对抗整个西方体系的情况,日本就没办法维持过去的从容了。实际上,就是中美之间,越来越没有横跳的空间,大多数国家都面临一个表态站队的问题。特别是美国,现在单独面对中国力不从心,一样存在先整合队伍再打大仗的迫切压力,这就更容不得日本左右横跳,两头通吃了。

  中日之间不仅仅是当代的矛盾,还有历史的矛盾。就像之前说的,中日存在过蜜月期,实际上,二战后,中日长期保持一种比较特殊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高级干部考察学习,了解西方的渠道都是日本,这种联系甚至早于中日建交。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的中美蜜月,这也是日本的全盛期,给了不少人一种历史服从于现实,历史矛盾只要当权者有默契可以轻松消弭,尤其是日本不少人有一种问题已经解决,是中国人得了便宜还卖乖,翻旧账的感觉,但事实不是这样的。

  日本人倾向于淡化在历史,并不把这当一回事,甚至把日本二战的叙事转向对抗西方的一种努力来美化它。但中国人确实始终无法遗忘这种痛苦,这种对近代困难的切肤之痛,始终没有彻底驱除。尤其是随着中国年轻一代政治意识的觉醒。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民间的声音和积累的情绪越来越难以被简单的被政府意志压制与引导。除非日本选择和中国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用在艰难时刻共同的战斗情谊来代替历史的仇恨。否则随着中日在中美对抗中的不断升级,这种中日的历史矛盾势必被不断提及,变得越来越醒目与突出,直到会成为中日缓和的一个严重阻碍。

中日关系的未来往哪走?

  其实在中国问题上,日本存在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日本应该是特别了解中国的国家,但日本往往就栽跟头在对中国这种了解上。以至日本往往在中国问题上出现那种细节掌控惊人,甚至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结果战略决策却糟糕到让人觉得他好像又一无所知的情形。不止是日本,在过去是几十年里,这种问题始终突出,像美国,日韩对中国的渗透,情报收集,应该是尽心尽力,成果斐然的,但为什么不断对中国做出错误判断,是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对日本来说,这恐怕来自历史情结和自身立场的误判,错误的不是情报而是日本本身。近代以来,日中之间对亚洲领导权的争夺始终是东亚战争一条主线,从甲午开始,最终以侵华战争这个意图一劳永逸的尝试,给日本带来了灭顶之灾。日本这种对中国漫长统治的逆反是始终存在而无法消灭的,近代日本的大国情节正是建立在对东亚体系的破坏之上的。以至于它先要脱亚入欧,进而又要做亚洲的主人,在失败后又乖乖回到西方的体系内。

中日关系的未来往哪走?

  但这种和中国争夺亚洲,不能让中国重新掌握东亚的情节始终还存在于不少日本政治精英之中。美国终究是西方外来者,即使统帅世界,亚洲还能有作为首席代理人的日本一席之地,而一旦中国重回历史地位,日本就再无问鼎的可能性。这种师从英国的岛国对抗大陆情结,无疑使日本在很多问题上做了倾向性判断。

  无疑,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存在严重的转型期问题。在很多局部上这些问题显得可谓触目惊心,巨大到外国人觉得难以想象,早该完蛋了。但凭借巨大的体量和历史文化造就的强大统合力,中国终究挺过来了。而西方或者说日本在这个过程中,显然是在情报筛选上出了问题。他们愿意看到中国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愿意以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去放大加剧这些问题,以柔性而非硬性的方式,在不严重破坏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来颠覆改造中国。

  这很资本主义,过去几十年西方一方面希望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倒台,一方面又不希望中国市场完蛋,影响赚钱,这种矛盾是西方坐看中国崛起的重要原因。日本也不例外,甚至相比西方,日本更不介意在中国困难时拉一把,以便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和它对中国的格外了解,来更好的占领中国市场。

  在这种心态驱动下,上有所好,下必趋焉,他们势必使自己被各种中国必将自我崩溃的信息所包围。最终在一片不利于中国的坏消息中,对一些有利于中国的好消息做了错误判断,并最终导致了战略上的决定性失误。

  相比其他西方国家,日本在这个问题上,只怕更严重,它真正称得上格外了解中国,又格外从心底抵触中国崛起,以至于不愿意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相当岛国的心态,不仅反应在过去,在未来,日本这种误判恐怕也难以避免,并可能使日本在一些关键性时刻,做出更严重的误判。

  事到如今,中日一起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关口。原本同属于亚洲人的力量,却不能共同为了东方的利益来共同奋斗是让人遗憾的。但回过头来说,就像日本人喜欢搞所谓的包围圈,而从历史看,三心两意的包围圈从来都是失败的开始,而强者只会在压力下成长的更快。说到底,自甲午的迷梦开始,中日不经过一番较量,是不能真正摆好彼此的位置,从而摆脱历史,走向未来的。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2
0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