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五谈长征“草地电报”,毛泽东感叹一生:是他“救了党,救了红军”

作者:丁家琪 来源:党史博采 2021-12-05 1870

56次面访叶帅

1982年初的一天,丁家琪在北京军事科学院2号院第一次见到了叶剑英。这天晚上,叶剑英邀请《叶剑英传》编写组来他家里看电影,顺便见一见传记组新来的同志。上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决定,为除林彪外的九大元帅作传。《叶剑英传》由军事科学院负责。传记组由时任军科院院长宋时轮和第一政委粟裕挂帅。

叶剑英坐在电影放映厅前排的沙发上,传记组坐在后面靠过道的一排椅子上。叶帅穿着一件朴素的毛衣,背有点驼,显得老态,面容慈祥。丁家琪没想到,这么大的领导是这样的。当晚放映的电影是《西安事变》,其中有叶剑英的镜头。当时他随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来到西安,直接参与了事变的解决。他很喜欢这部片子,看得兴致盎然。放了几本胶片后,大厅里亮了灯,医生请他回去休息了。他问:“还有几本?”“还有两三本。”“还能不能看啊?”“不能看了,首长您要休息了,太累了。”他才恋恋不舍地走了。

对叶剑英的访谈一开始并不顺利。对传记组提出的采访请求,叶剑英态度消极。他希望低调,不要宣传自己。传记组通过他的秘书做工作,说明这是中央的决定,需要他的配合,这不是宣传个人,而是宣传党和军队的历史,是为了教育下一代。半年多后,叶剑英终于勉强答应了,但他同时引用了一句古诗以表明心迹:“学道深山空自老,留名千载不干身。”

1982年开始,对叶帅的采访一共进行了56次。每次采访结束,他都会坐着轮椅亲自把传记组送到门口。

“叶帅很少疾言厉色,也很少争什么事情。有什么事他一般都不吭声,关键时刻就吭声了,无论大事小事都是。”丁家琪说,谈及自己的人生经历时,他总是只阐述事实,不作评价。对有的敏感问题,他会保持沉默。

叶剑英五谈长征“草地电报”,毛泽东感叹一生:是他“救了党,救了红军”

1933年12月,叶剑英同杨尚昆、彭德怀、刘伯坚、张纯清、李克农、周恩来、滕代远、袁国平在福建建宁合影(左起)

“草地电报”之争

“草地电报”是《叶剑英传》的焦点所在。

1935年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毛泽东主张北上抗日,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人多枪多的红四方面军负责人张国焘则提出南下川、康地区。经过不断做工作,张国焘勉强同意北上。

8月,中央决定一、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左路军,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率右路军,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途中,张国焘又发生动摇,建议改北上为南下。据悉,9月9日,他给陈昌浩发了一封意义重大的电报。这封后来找不到了的电报,就成了一段世纪历史公案。

争端初起于1979年。1979年5月1日,时任沈阳空军副司令员吕黎平应《解放军报》之约,发表回忆文章《严峻的时刻》,宣传叶剑英的功绩,其中提到张国焘“密电”一事。吕黎平长征时在前敌指挥部任作战科副科长。关于张国焘密电的内容,文中是这样记述的:

×日电悉。余经长期考虑,目前北进时机不成熟,在川康边境建立根据地最为适宜,俟革命来潮时再向东北方向发展,望劝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放弃毛尔盖方案,同右路军回头南下。如他们不听劝告,应立即监视其行动;若执迷不悟,坚持北进,则以武力解决之。执行情况,望及时电告。

吕黎平后来还回忆说,值班的陈茂生(时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作战科副科长和机要译电组长,和吕黎平都是叶剑英从一方面军带过来的机要和参谋人员)译出密电后,给他看了电报,两人商量后,决定立即送给叶剑英。

1981年11月,在解放军政治学院任教的王年一在当时中国革命博物馆内部刊物《党史研究资料》发表了一篇文章,首次提出质疑,理由是:一、至今没有找到“武力解决”的密电原文。二、中央批评张国焘的一系列相关文献中,均无此电文。三、如果有这样的电文,了解情况的人当会述及,但是斯诺的《西行漫记》、刘伯承的《回顾长征》等都没有提到此事。

此后,吕黎平和王年一继续发表文章,互相辩论。王年一又提出了更多的质疑理由,其中包括:原红军总部三局局长兼左路军电台台长宋侃夫、原右路军电台台长王子纲均回忆,张国焘收或发的电报,无论指定人译电或亲译的,都要经过他们,但他们从没见过所谓“武力解决”的电报。

此时,这一事件的重要当事人,发电者张国焘,已于1979年在加拿大去世,他生前所著的《我的回忆》中,对这份密电只字未提;受电者陈昌浩,解放后一直不得志,“文革”中在遭到反复揪斗后,于1967年7月吞安眠药自杀。

叶剑英五谈长征“草地电报”,毛泽东感叹一生:是他“救了党,救了红军”

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时的张国焘

传记组还访问了三四十年代在军委参谋部当过机要参谋的丁甘如。他回忆,解放战争时期,装着文件档案资料的船只从陕北过黄河时曾遭敌机轰炸,沉了两条,成千上万的资料沉入了河底。这份电报是否也在其中,不得而知。

叶帅的回忆

1982年3月12日,传记组把吕黎平文章中所述的密电内容用大字誊抄了一份,带到军科院2号院请叶剑英确认。他看后表示,意思是这样的。此后两个月里,叶剑英就“草地电报”一事与传记组成员进行了五次谈话。他回忆,密电到时,前敌总指挥部正在开会,新任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正在讲话。机要员推门进来,把电报递给了他,他感到事态严重,假装出去上厕所,马上离开会场,急速赶到中共中央驻地,把电报交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当即随手掏出一张卷烟纸,用一支很短的铅笔抄下了电报内容。他叫叶剑英赶紧先回去,不要让人发现了。叶剑英很快返回会场,陈昌浩仍在讲话,他把电报交给了陈。

毛泽东和张闻天、博古紧急磋商后,决定率红一、三军团(混编入右路军的红一方面军部队)迅速离开驻地。毛泽东还特地通知叶剑英也迅速离开。

叶剑英五谈长征“草地电报”,毛泽东感叹一生:是他“救了党,救了红军”

毛泽东与叶剑英

叶剑英以“南下需要先打粮”为名,当夜紧急带领直属队离开了驻地。在一个十字路口遇到张闻天、彭德怀和博古,博古催他先走,要不“人家会干你的”。后来博古告诉他,幸好他先走了,因为他走后不到20分钟,追上来四个提着驳壳枪的人,到处找叶剑英。博古问,找叶剑英干什么,来人说,把他打死了再说。

毛泽东后来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过“草地电报”。传记组在中央档案馆看到一份毛泽东1937年讲话的原始记录稿。是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道:“张国焘一到毛尔盖就反了,他就在这里大开其督军会议,用枪杆子来审查党中央路线。”“左路军右路军的时候,叶剑英便将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因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的。”电报内容加了引号,以示原话引用。毛泽东讲话时,在场的张国焘一声未吭。

1967年夏,毛泽东摸着自己的头,对陪同他南巡的杨成武感叹:“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传记组为此还采访了杨尚昆、陆定一、张闻天夫人刘英等当事人,搜集了李维汉、凯丰、邓颖超等知情人的著述,都肯定有这封密电。1983年2月,传记组将这段内容整理成专门的一章“与张国焘的斗争”,并读给叶帅听,获叶帅首肯。

叶剑英五谈长征“草地电报”,毛泽东感叹一生:是他“救了党,救了红军”

1937年8月,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在南京

稿件上报军科院后,宋时轮和粟裕都认为电报属实,但考虑到社会上争议较多,军科院决定先出传略,省去细节部分。1984年5月,历经四年、十几万字的《叶剑英传略》完稿。1987年1月,经军委审定批准的《叶剑英传略》由军事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叶剑英已于此前的1986年10月22日病逝)。1995年,重新撰写的《叶剑英传》出版。4月20日,“纪念叶剑英诞辰98周年暨《叶剑英传》出版发行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在京的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朱镕基、李瑞环和刘华清以及宋任穷、荣毅仁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发表讲话。

江泽民的讲话稿是丁家琪起草的。稿件送江办审时,江泽民给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写信,请他斟酌“草地密电”一段,以防引起新的矛盾。81岁的张震把丁家琪叫到办公室,从头到尾逐字推敲。

最后,这段话表述为:在长征途中,叶剑英同志同张国焘企图危害中央和中央红军的阴谋进行了勇敢机智的斗争,为党立了大功。毛泽东同志在后来曾多次称赞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救了党,救了红军”,周恩来同志也曾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两句古语赞扬叶剑英同志这一重大历史功绩。

叶剑英五谈长征“草地电报”,毛泽东感叹一生:是他“救了党,救了红军”

4月21日,一百多人在叶剑英故居聚会。叶剑英长子、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专门把传记组招呼过去,告诉他们,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来了电话,说连夜看《叶剑英传》看到凌晨两三点。“瑞环同志说,这个传记写得好啊,既实事求是,又写得非常大胆。”

作者:丁家琪 (本文为原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叶剑英传》编写组组长丁家琪回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3
0
1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