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石 胡勇:“草地密电”辩析之北进途中的张国焘迭生枝节
心有旁骛——北进途中的张国焘迭生枝节
双石 胡勇
沙窝会议后,张国焘又一次得到了“督军会议”的成果,但却并没有因此而满足。
在回到卓克基、马尔康地区后,又生他念的张国焘再次提出红军主力经阿坝占领青海、甘肃边远地区的主张[62]。为此,中共中央又于8月15日14时致电朱德、张国焘,陈述利害,要求左路军迅速靠拢右路军,合力北进,“左路阿坝,只出支队,掩护后方前进。五军、三十二军即速开毛(尔盖)”[63]。
1935年8月18日,右路军开始北上。
8月18日,叶剑英、程世才率红三十军二六四、二六五团作为右路军右翼部队先遣队,从卡龙村出发进入草地,经腊子山东麓的谷兴隆洼谷地,翻越冬亚卡以东垭口,经热拉公玛谷地,向年朵坝前进。[64]
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毛尔盖索花寺庙召开,与会者有张闻天、毛泽东、博古、王稼祥、陈昌浩、凯丰、邓发、徐向前、李富春、聂荣臻、林彪、李先念(周恩来因病未能与会)。会议听取毛泽东关于夏洮战役后行动问题的报告。
毛泽东的报告指出:
我们的行动方向,一是向东(陕西),一是向西(青海、新疆)。红军主力应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不应向黄河以西。目前我们的根据地应以洮河流域为基础,将来向东发展,后方移至甘肃东北与陕西交界地区。
毛泽东最后作会议总结,进一步指出:
向东还是向西是一个关键问题,应采取积极向东发展的方针。夏洮战役应采取由包座至岷州(今岷县)的路线,可集中三个军,甚至全部集中走这条路线。左路军应向右路军靠拢。阿坝要迅速打一下。应坚持向东打,不应以一些困难转而向西。[65]
张闻天提出:“由泽东同志起草一决议,补充上次政治局决议(即1935年6月28日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的决议)。[66]
当日,毛泽东起草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指出了夏洮战役后红军主力的行动方向:“在目前具体的敌人情况之下,为实现六月二十八日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基本的决定,要求我们的主力迅速占取以岷州为中心之洮河流域(主要是洮河东岸)地区,并依据这个地区,向东进攻,以便取得陕甘之广大地区,为中国苏维埃运动继迸发展之有力支柱与根据地”,“政治局认为在目前将我们的主力西渡黄河,深入青宁新僻地,是不适当的,是极不利的(但政治局并不拒绝并认为必须派遣一个支队到该地区去活动)[67]”。
据刘伯承回忆,毛泽东在“沙窝会议”后开始构思和起草决议时就曾对他说过:“我总想,这个根据地要在黄河以东,不能在黄河以西,这样才好和群众结合”[68]。
多年后,刘伯承感慨道:
这句话很重要,我记得很深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毛主席说:唯物主义,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彻始彻终,就是领导群众斗争。他说:“我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有存在之必要。你不给群众办好事,不领导群众斗争,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嘛”。根据地放在河东——以后抗日东进,就看出主席这个思想来了。[69]
毛泽东的这番话也好,《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也好,其实都是针对张国焘企图逃避民族革命斗争大方向而孜孜于“南下”或“西进”的纠结心态而去的——会议结束后的两天里,徐向前、陈昌浩就曾两电朱德、张国焘:“……不宜分兵出西宁[70]”,“……目前主力西向或争取西宁不当……[71]”。
毛尔盖会议后,右路军主力陆续开始北进。
8月21日,黄开湘、杨成武率红一军团四团作为右路军左翼部队先头部队,从毛尔盖索花村出发,从屈锦桥进入草地,翻越麦拖岗,经协然布更沙、热拉哇尔玛谷地,向年朵坝前进,林彪率红一军团二师跟进。[72]
8月22日,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等与徐向前、陈昌浩等率前敌总指挥部随右路军右翼部队跟进;23日,聂荣臻率红一军团一师、军团直属队和军委纵队,随右路军左翼部队跟进。红三军团随后跟进[73];与此同时,李先念率红三十军主力4个团(欠二六二、二六七、二六九团)、许世友、王建安率红四军7个团(欠二十九团),亦随右路军右翼部队路线陆续跟进[74]。
8月24日,党中央致电朱德、张国焘,通报毛尔盖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精神,解释中央北上方针,对张国焘进行规劝:“政治局认为在目前将我们的主力西渡黄河,深入青、宁、新僻地,是不适当的,是极不利的(但目前政治局并不拒绝并认为必须派遣一个支队到该地区去活动)……[75]”。而徐向前、陈昌浩也于当日致电朱德、张国焘:“必须左路马上向右路靠进,或速走班佑,以便两路集中向夏、洮、岷前进。主力合而后分,兵家大忌,前途所关,盼立决立复示,迟疑则误尽中国革命大事[76]”。
迄至8月底,右路军主力陆续到达班佑,在巴西、阿西茸、包座地区集结,并取得了包座战役的胜利。红一军团开始经拉界(那盖)前出,侦察北进的道路情况。
朱德、张国焘回到卓克基、马尔康地区后,亦率左路军主力开始北进。8月19日左路军先头部队占领查理寺,20日占领阿坝。迄至8月底,红军总部及左路军部分部队进至查理寺、阿坝地区集结。
8月23日,先期到达阿坝的红四方面军一部在由阿坝格尔登寺喇嘛罗车儿兄弟带路,翻越加绒拉热尔山口,沿结柯河进至黄河边的齐哈玛(属甘肃省玛曲县),探寻渡口和渡河路线。但因连日秋雨绵绵,河水暴涨,该部经三天侦察探寻无果,不得不循原路于8月28日左右返回阿坝。[77]由此可证,张国焘在此前后,已经在打“西进甘、青”的主意了——如果是为了北进夏、洮地区执行“夏洮战役计划”,那是不可能选择齐哈玛渡黄河的:夏、洮地区位于黄河右岸。齐哈玛渡河是渡过黄河到左岸,如果要由此去夏、洮地区,那就得再渡一次黄河以进至黄河右岸——黄河正好在这片地区有个“回头弯”(参见图4-1)。
8月28日,左路军先头部队红五军开始进入草地,向嗄曲河畔探路前进[78]。8月30日,朱德、张国焘率红军总部从查理寺出发,进入草地[79],并致电左路军驻卓克基、马尔康后方部队首长周纯全、倪志亮,部署北进事宜。但同时也指示川康省委:“以阿坝为中心,瑞龙在阿坝,将来三十一军政治部亦开阿坝大大开展工作,使阿坝成为苏区一部”[80]。次日2时,张国焘再电徐向前、陈昌浩,犹豫拖沓之态开始显露:“西固不会是敌空隙,敌已有备。一、三军单独深入夺取,不能制敌,反为敌制”,“五军、九十三、二十五师共七团,须三天后才能到班佑”,“弟等宜兵力集结再大举前进。三军须休息一二天,在包座须备与敌决战,诸商政局,速即复”[81]。
8月31日14时,徐向前、陈昌浩致电朱德、张国焘,报告“一军明绕道向罗达出动,三军即到或跟进”的部署,同时也催促左路军主力迅速前来会合,共同北进:“目前责[贵]在速集全力出动,突破岷、西、成封锁线。康则敌力集中之路。除留两三个团向阿坝、查理寺掩护后方外,其余都应迅速集结即来。三十一军决不能分散,决必[不]能到该地掩护。又此方粮、房甚多,□[补]左路有余,前进更多”。[82]
次日14时,徐向前、陈昌浩与毛泽东联名致电朱德、张国焘,详陈敌情及继续北进的有利态势,表达了“候左路到达,即以一支队向南坪方向,又一支队向文县方向佯攻胁敌,集中主力从武都、西固、岷州间打出。必能争取伟大胜利”的恳望之意[83]。
然而张国焘依然在拖延推诿。9月2日,张国焘致电徐向前、陈昌浩:
徐、陈:
⒈葛曲河水涨大,不易消退,侦察上下三十里,均无徒涉点,架桥材料困难,各部粮食只有四天。
⒉葛曲河水小时能徒涉,我们不能待,现在继续侦察徒涉点,并设法架桥,明日各部均在原地不动。
⒊请你们酌派(带工兵连)一二团兵力,由二十四马鞍腰,经牙磨河草区到达渡河点,与我们会合。葛曲河有岸有树林,可架桥。
⒋请速查清班佑、阿依跟康、上下三安曲、查理寺道路,以便将来二纵队改由该路进。
⒌注意右翼,防敌打断我们右翼连络。
朱、张
九月二日[84]
张国焘这个电报中的态度很不诚恳:当天,朱德、张国焘率红军总部已进至甲本塘(当时的电文中译作“箭步塘”),红五军先头部队已进抵嗄曲河畔。嗄曲河虽然涨水,但河面不宽,左路军中又有一支很能干的造船队,架桥舟渡均可——某些河段甚至徒涉也有可能。至少,派出少数侦察人员过河探明道路情况,也是不难办到的。但他却要远在班佑、巴西地区的右路军派人远涉数百里草地前来接应甚至侦察路线,这不是横生枝节故意拖延,又是什么?
就这样了,毛泽东与徐向前、陈昌浩等商量后,也准备派部队前去接应[85]。
然而,张国焘第二天就翻了脸——他要南下了!
[86]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朱德总司令自始至终主张执行中央的北上决定,电文署名“朱、张”,并不能说明朱总司令批准或同意此类电报的内容。当时红军总部电讯部门被张国焘把持,他完全有条件瞒着朱德、刘伯承向外发电。有朱德回忆可证张盗用他的名义,本文所引当时通信部门负责人宋侃夫的回忆也说明了这种情况。
注释:
[62]《张闻天年谱·上卷(1900~1941)》第259页,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63]《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应专力北上致朱德、张国焘电(1935年8月15日14时)》,《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26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64]《陈昌浩、徐向前关于右路军出动情况及对左路军行动意见致朱德、张国焘电(1935年8月18日18时)》,《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30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徐向前、陈昌浩关于执行向洮河东岸发展的方针致朱德、张国焘电(1935年8月20日20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128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叶剑英1982年3月1日谈话记录》,转引自《叶剑英传》第104页,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1月第2版。
[6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毛泽东年谱(1893~1976)》(上)第507页,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6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毛泽东年谱(1893~1976)》(上)第507页,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张天年谱·上卷(1900~1941)》第260~第261页,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67]《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毛儿盖会议)(1935年8月20日政治局通过)》,《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37~第638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68]《刘伯承与红四方面军战史编委会同志的谈话(从张国焘看红四方面军历史上的一些问题)(1961年1月26日)》,原件存中央档案馆。
[69]《刘伯承与红四方面军战史编委会同志的谈话(从张国焘看红四方面军历史上的一些问题)(1961年1月26日)》,原件存中央档案馆。
[70]《徐向前、陈昌浩关于执行向洮河东岸发展的方针致朱德、张国焘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128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71]《陈昌浩、徐向前关于以岷州为根据地向东发展的意见致朱德、张国焘电(1935年8月21日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129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72]《陈昌浩、徐向前关于党中央方针和右路军行动情况致朱德、张国焘电(1935年8月21日晚)》,《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36~第639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林彪关于红二师到腊子塘情况致聂荣臻等电(1935年8月21日18时)》,《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40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73]《聂荣臻关于部队行动情况致林彪电(1935年8月22日6时)》,《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41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74]《陈昌浩、徐向前关于党中央方针和右路军行动情况致朱德、张国焘电(1935年8月21日晚)》,《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36~第639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75]《中央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127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以主力向黄[洮〕河以西或失先机,敌沿洮河封锁,致我被迫向黄河以西,然后敌沿黄河东岸向我封锁,则我将处于地形上、经济上、居民条件上比较的大不利之地位。因这一区域,合甘青宁三十余县,计人口共不过三百万,汉人不及一半,较之黄河以东,大相悬殊。而新疆之不宜以主力前往经营,尤为彰明较著[《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给左路军的通报(1935年8月24日)》,《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44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76]《徐向前、陈昌浩对左、右路军行动意见致朱德、张国焘电(1935年8月24日10时)》,《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4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77]《玛曲县志》第557页,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版;《阿坝州志之红军长征在阿坝》,第159~第160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甘南文史资料第15辑·甘南藏传佛教寺院概况》,第184页。
[78]《陈伯钧日记》第448~第45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79]《伍云甫日记》摘录,《红军长征日记》第207~第208页,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
[80]《朱德、张国焘关于左路军向班佑集中与右路军靠拢北进致倪志亮、周纯全电(1935年8月30日)》,《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49~第650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81]《朱德、张国焘关于右路军宜兵力集结再大举前进致徐向前、陈昌浩电(1935年8月31日2时)》,《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52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82]《徐向前、陈昌浩关于速集全力突破岷(县)西(固)成(县)封锁线的意见(1935年8月31日14时)》,《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5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83]《徐向前、陈昌浩、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有利于我军向前发展致朱德、张国焘电(1935年9月1日14时)》,《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54~第655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84]《朱德、张国焘关于葛曲河涨水左路军东进受阻致徐向前、陈昌浩电(1935年9月2日)》,《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657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85]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298页,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4月第2次印刷。
[86]参见图4-2: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穿越水草地行军路线复原图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