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后“新三人团”为何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

作者:李怀录 来源:党史博采 2022-07-19 5766

新三人团是指在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后,成立的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组成的军事领导小组。为了和以前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相区别,一般称为新三人团。这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领导指挥机构,成立于遵义会议后,到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终止,虽然只存在了几个月,但在党史和军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多年来,笔者一直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新三人团为什么是这样的人员组成呢?有关长征和新三人团文献资料或研究著述很多,讲成立原因、过程、性质、作用等的多,关于人员组成一般只提及成立,对新三人团为什么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组成则没有解释和论述。笔者曾在几年前写的一篇文章《朱德未参加新三人团原因探析》中对此进行过一些分析,显然,还不足以解释。在此,笔者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形,以相关史料为背景分析,以求教于同仁。

遵义会议后“新三人团”为何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

军事斗争是长征中压倒一切的问题。军情多变,复杂严峻,军事指挥需要高度集权,果断处之。遵义会议后,接替博古在中央总负责的张闻天鉴于以前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缺乏民主,独断专行,故为加强民主,常召集20多人的中央会议,对军事行动开会讨论,集体决策,懂与不懂军事的人都参加,常为军事行动争论,这样既牵扯了精力,更与军情的瞬息万变、需要集权相矛盾,实际上又妨碍了军事指挥。特别是在1935310日,开会讨论是否打打鼓新场时,唯毛泽东一人不主张打,并以辞去前敌总指挥(35日被任命)的职务力争,但在少数服从多数,不干就不干的情况下,毛泽东的意见被表决否定,还失去了刚被任命不到一星期的前敌总指挥职务。后来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意见是正确的,还是毛泽东高明。此事后,为适应军事指挥的需要,毛泽东提议可继续采用长征初期的最高三人团的方式,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组成的军事领导小组,以加强和保证军事的集中指挥。据周恩来回忆说:这样,毛主席才说,既然如此,不能像过去那么多人集体指挥,还是成立一个几人的小组,由毛主席、稼祥和我,三人小组指挥作战。张闻天194312月也在笔记中写道:在抢渡乌江以前,泽东同志提议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成立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经过打鼓新场之事,张闻天也认识到军事指挥需要临机决断,经常开会来决定,对军事指挥不利,自己对打仗是外行,成立三人团,便于集中,也省掉召集会议的麻烦。于是,经张闻天同意,报中央政治局批准,大约在19353月中旬,在贵州鸭溪、苟坝附近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即新三人团,全权负责军事指挥。从新三人团成立看,人选名单是毛泽东提议的,政治局决定的。新三人团为什么是这样的人员组成呢?笔者以为,主要是因为周、毛、王搭配是当时的最合理组合,能充分保证军事指挥的集中和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后“新三人团”为何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

毛泽东

行动是服务于目的的。从新三人团成立的背景看,当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便于军事指挥集中专断,故人不能太多;二是为了保障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故人选要有利于此。在当时形势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组合应该说是最合理组合,能充分实现这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最重要,但易于实现,因为遵义会议后党内政治生活正常了,周、毛、王都已是政治局委员(王稼祥此前为候补委员,遵义会议后成为正式委员)。第二个目的的实现就涉及到人选搭配问题,在当时还是很敏感的。三人中,毛泽东自不必说须参加。

遵义会议后“新三人团”为何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

周恩来

就周恩来而言。周恩来和朱德是遵义会议决定的军事指挥者,特别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又兼红军总政委(当时红军中政委负最后责任,权力大于同级军事领导,是各级最高领导),在长征初期实现红军转兵和纠正倾军事错误中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不管是在党内,还是在红军中都有深远的影响和很高的权威性。加之周恩来为人谦和、灵活、易相处,能在红军高级指挥员及党中央的同志中间起到一种特殊的纽带作用。周恩来在长征初期和遵义会议前后,就对毛泽东予以极大的信赖和坚定的支持。正是他的坚持,毛泽东才得以随行长征,是他的坚定支持和信赖,毛泽东的一系列主张和建议才得以采纳,遵义会议上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更是少不了周恩来的贡献,如果周在新三人团中自然会全力支持毛泽东。所以,以周恩来当时的地位、权力、影响、能力,周参加新三人团必不可少。

遵义会议后“新三人团”为何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

王稼祥

而选王稼祥,人们的疑问就多一点。因为比王稼祥地位高、职位高、懂军事的人有的是,而别人都没有参加,王却为毛泽东提名,且得到政治局批准。笔者认为,这不仅仅因为王稼祥是毛泽东的支持者,还有更为重要的考虑。一是从策略上可以团结留苏归来人员,遵义会议解决的只是最为迫切的军事路线和领导的局部调整,而组织路线正如周恩来所指出的并没有完全解决,或者说是勉强解决了,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当时就得以解决,即使军事路线在遵义会议上也曾展开激烈的争论和辩论。当时博古没有完全彻底的承认自己的错误,政治局候补委员凯丰不同意毛张王的意见,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则更是完全坚决的不同意对他的批评。遵义会议后,教条宗派主义者们并不服气,暗中还有不少活动。凯丰参加遵义会议回去后就说:谁正确,谁错误,走着瞧吧!”当时,无论是从政治上考虑,还是从军事上考虑,都需要团结留苏归来人员,需要他们的支持。王稼祥是从的阵营分离出来的留苏人员,让王稼祥参加军事领导,作为代表,就可以团结留苏归来人员群体,赢得一大批人的支持,避免思想上的分歧、内部的矛盾影响到军事指挥。这体现了毛泽东的一种高超的斗争策略和大局观念。二是可以解决毛泽东与王稼祥的矛盾。王稼祥在根本上是全力支持毛泽东的,但对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战略战术原则并不完全理解。在毛泽东就任前敌总指挥后,王稼祥对其指挥发些议论,经常要求中央开会,讨论军事行动。在中央负总责的张闻天主持召开过几次这样的会议。经过打鼓新场事件后,张闻天认识到这样会妨碍军事指挥,就很赞成毛泽东成立三人团的建议,希望通过三人团使毛王之间的矛盾可以由他们自己解决而不影响军事决策。毛、王的矛盾只是军事指挥上的具体问题上的矛盾,在一起只要加强交流沟通,增强理解,就可解决,从而有利于军事指挥。三是毛泽东可获得强有力的支持。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虽成为常委,但常委分工,毛泽东只是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许多人对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并不了解,对其军事才能信任也不足,毛泽东要充分发挥自己军事才干,实践自己的军事思想,需要强有力的支持。但当时,毛泽东获得的支持还不够,有不服气者、有不信任者、有不理解者。打鼓新场争论集中说明了这点。张闻天后来曾讲,当时一些领导包括他在内对毛泽东的信任还是不坚定的。在这种情形下,王稼祥参加新三人团,对毛泽东就可获得强有力的支持。除了加强团结消除矛盾,减少阻力外,王稼祥是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遵义会议上增选为政治局正式委员,本身是长征中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这时,长征途中形成的中央队三人团中,张闻天已在中央负总责,王稼祥再进入新三人团就更加强了支持毛泽东的力量。因此,在人员受限的情况下,新三人团人选很重要,不能只从单纯的军事观点出发决定人选,还要从政治上考虑问题,既讲根本,也要讲究策略,所以,毛泽东提议由周、毛、王组成军事领导小组是当时最佳的人员搭配结构。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新三人团人员组成是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基于当时形势,全盘考虑后确定的,能最大限度保证军事指挥的顺畅。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1
0
0
1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