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前三十年造汽车真的只能敲敲打打吗?

作者:井冈山观心 来源:网络 2023-06-17 748

新中国前三十年工业化取得的成就,有些人将其贬低得一无是处。

联合国的数据显示,新中国在1970 年就成为第六大工业国(几年后又被反超,成为第七,改开前又回到第六名),但是有些人认为新中国的汇率偏低,“占了汇率的便宜”。如何消除汇率的影响呢?那就只好用工业品实际的产量来比较了。无论汇率如何变化,工业品的数量是不会变化的。从工业品的产量看新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已经是第五大工业国。

面对工业品产量这样的数据(世界第五名),这些人又说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废铜烂铁,尤其盛行的说法是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汽车制造是用手敲打出来的。

新中国前三十年造汽车真的只能敲敲打打吗?

这个说法是从何而来的呢?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汽车真的是用锤子敲敲打打制造出来的吗?

根据关云平《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1920年—1978年》:

苏联汽车制造技术的对华转移,首先就体现在实物层面的技术资料和生产设备运华。

……

一汽生产所需的产品图纸、工具图纸、设计及工艺等技术资料,全部由苏联供给,并已翻译使用。其中,非标准工具应有22524种,由苏联供应11941种。该厂大多数设备也是苏联供应的最新产品。可以说,一汽的技术完全是由苏联提供的。据陈祖涛记载,苏联的汽车工业在发展初期也采取过移植模式。苏联成立后,长期面临着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封锁,但是1931年,西方世界陷入经济危机,斯大林利用这一契机,向美国提出以黄金购买全套的汽车厂。这样,苏联买下了福特公司的卢吉汽车厂。卢吉汽车厂是一个综合性的大量采用流水线生产的汽车厂,整座厂包括炼钢、轧钢、轮胎、玻璃以及汽车各个总成的专业厂。苏联政府买下了卢吉汽车厂的全套图纸和生产设备,在伏尔加河畔建起了高尔基汽车厂,生产嘎斯汽车。因此,苏联在发展汽车工业时确实曾经采取过移植美国工厂的模式。而苏联帮助中国建设一汽,可以说是复制了自己的经验。不过,中国从苏联移植的工厂,并非高尔基厂,而是当时更为先进的斯大林汽车厂。

斯大林汽车厂的前身是莫斯科一个叫阿莫的汽车修配厂,1929年起,该厂逐渐被改造为一个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其途径则是从各国采购先进的设备加以组合。二战期间,斯大林汽车厂开始大批量生产吨吉斯型汽车,战后,吉斯又被成功转产为载重吨的吉斯型。在苏联特殊的政治体制下,能以最高领袖斯大林之名命名的汽车厂,具有特殊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联提供给中国的汽车制造技术虽然在世界上绝非最前沿的’但在苏联来说也属于最先进的了。实际上,从一开始苏方就表示‘将比照斯大林汽车厂的规模援建中国汽车厂——斯大林汽车厂有什么设备,援助中国汽车厂就有什么设备;斯大林汽车厂有什么样的平,援助中国汽车厂就有什么样的水平

这是生产解放牌卡车的一汽的技术引进情况。从这段叙述中可以看到,苏联引进的汽车生产线是福特的流水线——福特公司的卢吉汽车厂,而中国引进的是比卢吉汽车厂更为先进的斯大林汽车厂。

至于“一个综合性的大量采用流水线生产的汽车厂”——福特公司卢吉汽车厂是不是“用锤子敲敲打打”,则留给读者们去判断。

比卢吉汽车厂更为先进的斯大林汽车厂又是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呢?

根据姜振寰,谢咏梅主编的《中日俄近现代技术发展比较研究》(见下图):

斯大林汽车厂由美国援改建扩建,机器设备由美国、德国引进

新中国前三十年造汽车真的只能敲敲打打吗?

《中日俄近现代技术发展比较研究》

根据李书江、解莉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汽车文化与概论》:

1958928日,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成功了第一辆凤凰牌小轿车。其最高时速达105公里;到1960年底共生产了凤凰牌中高级轿车18辆。后因三年国内经济困难时期,凤凰牌小轿车停产。196312月,凤凰牌小轿车正式改称为“上海牌SH760型”轿车,使用上海汽车发动机厂生产的680Q型发动机,功率90马力。上海多家企业协作,通过技术改造和攻关,使得生产工艺和装配不断完善,完成了成套的冲模制作,结束了车身依靠手工敲打的落后生产方式,当年小批量生产50辆。

从这段记载看,上海牌小轿车在1963年就“结束了车身依靠手工敲打的落后生产方式”。

新中国前三十年造汽车真的只能敲敲打打吗?

新中国前三十年造汽车真的只能敲敲打打吗?

《汽车文化与概论》

龚箭、陈恒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汽车文化》也对上海牌轿车有类似记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除了红旗外,中国大批量生产的轿车就是上海牌轿车,如图127所示。1963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并对制造设备做了改进。制成了车身外板成套冲模,结束了车身制造靠手工敲打的生产方式,又以此为基础制成各种拼装台,添置点焊机,实现拼装流水线生产,轿车质量得到稳定和提高。到1979年,上海牌轿车共生产了一万七千多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1972年起,还对车身进行了改型,并减轻了自重。1980年,该车年产量突破5 000辆。

新中国前三十年造汽车真的只能敲敲打打吗?

《汽车文化》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到,新中国的汽车制造的主流并不是“用锤子敲敲打打”。

当然,我们的汽车制造技术因为欧美的封锁,相比是落后一些,但绝对不是“敲敲打打”。

那么,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汽车制造有没有“用锤子敲敲打打”的现象呢?肯定地讲:有。

但,这不代表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汽车制造水平,只是一些地方小厂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发展工业而发扬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

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江西锅炉化工石油机械联合公司党委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陈云在江西》:

江西汽车制造厂的前身是省交通厅汽车修配厂。当时,省长邵式平很重视江西的汽车工业。1958年在汽车修配厂的基础上筹建成汽车制造厂,并迁址于青云谱包家花园。10年的创业,10年的磨砺,终于在1968430日,江西汽车制造厂在仿制“跃进”牌汽车的基础上,生产出第一批12辆载重2.5吨的汽车,并命名为“井冈山”牌,圆了江西自己生产汽车的梦。尽管当时的生产设备等条件十分简陋,甚至还没有冲压机,但工人们敢想敢干,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用18磅重的大椰头敲打而成汽车驾驶室。

新中国前三十年造汽车真的只能敲敲打打吗?

《陈云在江西》

江西汽车制造厂,这是一个地方的小厂,他们发扬“敢想敢干、艰苦创业的精神,生产出了自己制造的2.5吨载重汽车。虽然技术落后,但这是自力更生精神的体现。我们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嘲笑他们。

向我们的先辈们致敬。

新中国前三十年造汽车真的只能敲敲打打吗?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2
0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