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尼克松辞职”引出的一件往事

作者:李天震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 2025-01-20 2250

在来到外事口工作之前,我在海事系统供职。1974年夏季,我受上海外事口“国际组”邀请,参加了由他们主办的“国际问题讨论会”,每周一次,在国际组会议室召开。

位于永福路151号的国际组,是一处浅绿色西班牙风格的花园别墅,三层楼,前后分设一大一小两个花园,环境十分幽雅。

当时,国际组人才济济,集聚了华明之(我党隐蔽战线的老前辈、情报专家)、陈启懋(“文革”前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李储文(社会活动家)、褚葆一(经济学家)、梁於藩(外交家)、李寿葆(基督教青年会全国总干事)等不少各界别出类拔萃的人物。有幸能结识这些前辈精英,在当时我很是兴奋了一阵子。

参加“国际问题讨论会”的人员来自本市各条战线,各自的工作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因此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各有所异。大家在讨论中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对提升各自对有关国际问题的认识是有裨益的,但有时讨论会上也会出现一些激烈的舌枪唇剑。

1974年8月初的一天,我接到通知后前往国际组参加讨论会。会议开到半程时,国际组负责接收外电的朱马杰先生手持一纸电文从楼上来到会场,宣布了一个在当时并不十分令人意外的消息:“尼克松下台了!”闹了许久的“水门事件”终于有了一个结果。于是讨论会转向,开始讨论起尼克松下台的事。

不少人对尼克松的下台“感到振奋”,纷纷表示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则对这些人的“兴奋”不以为然。平心而论,作为美利坚的领袖人物,尼克松绝非浅薄之辈,至少在对华关系上,他的远见卓识是不应当被抹杀的,因此我觉得对他的下台实在没必要那么幸灾乐祸。

由“尼克松辞职”引出的一件往事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偕夫人访华,周恩来总理到北京机场迎接。

由“尼克松辞职”引出的一件往事

1972年,毛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

由“尼克松辞职”引出的一件往事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与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中南海会谈。

在众人“激动人心”的发言平静一些后,我开口谈了一点个人看法。我以平静的口气说道:“在资本主义的美国,政客的轮番换马本不足为奇,这类事丝毫不触及其根本政治制度,所以我认为,正如尼克松上台时我们无须特别‘激动’,同样的道理,对他的下台我们也完全不必为之欢呼雀跃。说到‘水门事件’,我认为也没必要跟着资产阶级的媒体去凑热闹。在他们那个社会,丑闻何止‘水门’一例!这样的事在它美国,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绝不可避免。尼克松的倒霉,就在于他被某些人抓住了‘水门’的把柄而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内部倾轧争斗的牺牲品。”

我的话音刚落,就听到一个大嗓门从我对面左侧位置爆出一句口号来:“决不允许为帝国主义的头子鸣冤叫屈!”

由“尼克松辞职”引出的一件往事

张口的是一个头发光秃的中年人,我不认识此人,只知道他就是第一个发言“感到振奋”的那位。接着他又说:“尼克松的下台,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是人民的胜利!”

他的这两句话在会场上赢得了不少掌声,随后发言者绝大多数都附和于他,以致当讨论进入尾声时,会议主持人、国际组的主要负责同志、我十分尊敬的我党著名的情报专家华明之同志也不无严肃地总结说:“在这样一个重大原则性问题面前,我们必须旗帜鲜明!”

显然,我彻底被孤立了。

仅隔一天,第三天一早,国际组的电话打到了我的原单位,请我立刻到国际组去一趟。

到了永福路151号,负责与我联系的傅锦坤、章嘉琳同志让我把自己对尼克松下台的看法再谈一下,于是我面对记录员又一次明确地把我的观点缓缓重复了一遍。

几天后,国际组寄来了最新一期“国际问题资料”,我就尼克松下台发表的意见赫然在列。

由“尼克松辞职”引出的一件往事

1974年8月9日,美国第37届总统尼克松于白宫发表辞别演说。

1974年9月,我被借调到国际组欧美组工作,在老资格外交家、欧美组组长梁於藩的指导下开展“罗斯福新政”课题的研究。

关于尼克松辞职下台这件事,日后媒体又先后公布了一些相关的报道:

——尼克松辞职两个多月后,因静脉炎住进医院。住院期间,他意外接到了毛主席亲自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毛主席通过翻译慰问了尼克松,称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并欢迎他随时前来中国。

——1975年8月,毛主席通过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黄镇向尼克松转达邀请:如果你的身体状况允许,毛主席希望能尽早见到你。

由“尼克松辞职”引出的一件往事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女儿朱莉夫妇。

1975年年底,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之孙)访华,毛主席亲切会见了他们。交谈中,毛主席对尼克松的健康表示了关切。

主席问朱莉:“总统先生的腿怎么样了?”

朱莉回答:“好多了!”

毛主席又说:“好好保养他的腿,他说过还要爬长城呢!请把这个话转告总统先生。”

说到这里,戴维插了一句话:“他已经不是总统了。”

毛主席坚持说:“我乐意这么叫他。”主席告诉朱莉:“马上写封信给你爸爸,说我想念他。”随后又补充说:“我这句话可以登报。”最后又说:“信里再加上一笔,说我期待你父亲再次来中国。”

—— 一个月后,新华社播发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1976年2月21日,即在第一次访问4周年之后,再次访问中国。他们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1976年2月21日晚,尼克松夫妇乘中方提供的专机如期抵达北京。他们如4年前以总统夫妇的身份来访中国时一样,入住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人称“总统楼”)。

第二天,中国政府为他举行国宴,一切都和4年前一模一样:一样的布置,一样的尊敬,一样的礼仪,就连餐桌上的10道菜也和当年一模一样。

(作者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秘书长、党组成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2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