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宋庆龄的闲暇时光

作者:张伊丽 来源:党史博览 2025-04-04 2281

走进宋庆龄的闲暇时光

1977年5月4日,宋庆龄手书的食品清单

作为20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温婉端庄、优雅知性。成长于开明睿智的家庭,慈祥有爱的父母孕育了宋庆龄尊重生活、热爱生活的秉性。面对繁重的工作、恼人的病痛以及生活中的烦心事,伟大的人格魅力赋予宋庆龄在体育运动、生活情趣以及人文艺术上的高雅品位和独特爱好。

最早参与网球运动的中国女子之一

1908年9月,15岁的宋庆龄在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正式注册入学。1911年,《威斯里安》校志上刊登了宋庆龄与网球俱乐部成员的合影。13位朝气蓬勃的女学生,身穿白衣白裙,手持网球拍排列在球网前。作为网球俱乐部的成员,青春洋溢的宋庆龄成为最早参与网球运动的中国女子之一。毕业后的宋庆龄,于1915年与孙中山喜结连理。1918年6月至1924年11月,孙中山和宋庆龄入住上海莫里哀路29号寓所。其间,宋庆龄陪同孙中山深居简出,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多部重要著作,会见中国共产党人陈独秀、李大钊,并与苏俄特使越飞多次进行会谈,实现了孙中山革命思想和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当时,孙中山和宋庆龄在寓所花园特别布置有网球场。宋庆龄喜爱网球运动,孙中山也有长期在西方生活的经历,可以想象,在难得的闲暇时光里,二人在网球场上挥拍运动的幸福瞬间。

打康乐棋:“今天你打得好,奖给你一块糖吃”

晚年的宋庆龄经常生病,甚至卧床不起。打康乐棋是唯一且较为适合于宋庆龄在当时放松身心的运动项目。康乐棋的游戏规则与台球相似。两人或四人分组对垒,每人一支杆。有一个白色的棋子称作“老子儿”。四个人按顺序上阵,用杆的一端击打白棋“老子儿”。“老子儿”将其他的棋子撞击到棋盘的圆洞内,即得分;“老子儿”掉入洞内,则受罚。宋庆龄常常和工作人员分成两组对垒,还特意在自己用惯的木杆手柄上缠了塑料胶带以示区别。当自己一方获胜时,宋庆龄会像孩子一样开心。有时,宋庆龄还会风趣地写一张小字条给自己的搭档:“今天你打得好,奖给你一块糖吃。”为了能让宋庆龄多一些锻炼,工作人员非常乐意陪伴宋庆龄打康乐棋。1971年春节期间,1月27日正巧是宋庆龄的生日。这一天,秘书张珏照常记录下宋庆龄的作息情况,其中写道:“上午,宋庆龄兴致勃勃和工作人员一起打康乐棋。”可是,运动虽好,繁忙的工作往往只能让这一乐事落空。

刺绣和编织:“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使人放松的了”

宋庆龄的刺绣和编织本领,源自9岁时母亲倪珪贞的严教。《宋庆龄》一书记载:“倪珪贞渴望女儿们精通这项技能,她请了个受过教育且能断文识字的寡妇教女儿们。调皮的大姐没能坚持下来,庆龄却慢慢喜欢上了刺绣,直到晚年,她还不时地绣些小品作为消遣,也作为修身养性的好方法。”20世纪30年代,潞商(山西晋商的先驱)“天佑号”经营的绒线因质量好、价格低、品种多而名满北平。后来,宋庆龄在北京时,只要有闲暇就会前往选购“天佑号”的绒线,亲手刺绣、编织。1951年,宋庆龄当选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宋庆龄与周恩来、邓颖超等国家领导人时常派工作人员到“天佑号”购买绒线,给北京多家福利院的孤残儿童编织毛衣。宋庆龄习惯在凌晨办公,再加上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晚年经常腿疼。为了避免受凉,宋庆龄因陋就简找来绿色、棕色等几种不同颜色的旧毛线,自己拼织成了一副毛线护腿。

新中国成立初期,宋庆龄委托德国友人王安娜为自己购买了一台织布机。工作之余,宋庆龄和王安娜以织布为乐。宋庆龄还专门作了纺织笔记,研究织布机的构造。面对恼人的病痛、繁重的工作以及生活中的烦心事,用织机纺织让宋庆龄感到放松和快乐。在宋庆龄的影响下,王安娜也开始学习纺织,宋庆龄获知后相当开心。1950年7月,宋庆龄致函王安娜:“你终于也开始织东西了,我真高兴得难以言表。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使人放松的了,因为它需要集中精力,所有的烦恼就都忘了。我的织机在别墅里,白天或晚上你随时可以过来,在那儿干活。不过我将把它搬到新办公室的会客室里去,这样我们大家都可以用了。所以每一样技术都要学,再教给姑娘们。”

1972年1月2日,宋庆龄在北京寓所宴请美籍日本友人有吉幸治。有吉幸治在宋庆龄的影响下,一直为美中友谊艰苦工作,曾面临巨大困难并遭受刁难,是宋庆龄为其解了燃眉之急。宋庆龄评价有吉幸治是“一个为中国的事业奋斗的忠诚无畏的战士”。宴请当日,有吉幸治赠送给宋庆龄两打产自夏威夷的安多利恒花。宋庆龄将安多利恒花视为二人深厚友谊的象征,希望花朵能够永不凋零。宋庆龄原打算将拍摄的安多利恒花照片制成漂亮的贺年卡,后因印刷费用太贵而作罢。在宋庆龄的提议下,保姆李燕娥与她共同细致地完成刺绣作品《安多利恒花》并挂在床头,用来欣赏和永久纪念。

烹饪:“那是很开心的,而且可以帮助你忘却一切”

宋庆龄喜欢烹饪。她的母亲把做美国饭的窍门和乐趣都传给了她,使得她在漫长而卓越的一生中,有时会系上围裙,照着国外朋友寄来的新食谱尝试烹饪。宴请来访的外国朋友时,宋庆龄会出人意料地自己下厨去做些“家常菜”款待他们,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温馨。有两张1977年5月4日宋庆龄手书的食品清单,上面分别写有荤菜和蔬菜的食材名称。宋庆龄在寓所招待客人时,会亲自把关宴请菜单,并根据客人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在这两张清单上,不易消化和不能吃的食材被特意标注,体现了宋庆龄的细心和对客人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宋庆龄那里,中国菜谱还可用于外交。1956年8月14日至23日,宋庆龄到印度尼西亚访问。回国后,宋庆龄到处寻找英文版的中国菜谱,准备送给当时印度尼西亚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的夫人去试做。9月17日,没有找到菜谱的宋庆龄写信给爱泼斯坦:“请转托邱茉莉替我买一本质量好的中国烹饪书(英文),送给(印尼)总理夫人,这是她特别要求的。他们夫妇俩特别喜欢中国菜。”邱茉莉为这件事帮上了忙,宋庆龄很高兴,特地写信道谢:“从心底里感谢你帮助我找到了这些难得的食谱。相信‘阿里大妈’收到后会不知有多高兴,因为他们在中国访问时始终没有找到,而他们夫妇都喜欢中国菜。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夫妇在印度尼西亚被人民称作‘阿里伯伯’和‘阿里大妈’,因为人民热爱他们……”

一般情况下,宋庆龄是不收礼物的,但菜谱是例外。1976年4月,宋庆龄致信爱泼斯坦:“我现在又要麻烦你把附上的信件转寄给那位慷慨地把那本又大又漂亮的菜谱送给我的人,因为我不知道她的姓名和地址。我盼望着再见到这张美丽的苹果脸。”1948年4月,宋庆龄致信王安娜:“很高兴知道你想早一天来我厨房比试一下你的手艺。那是很开心的,而且可以帮助你忘却一切。但是你必须在前一天告诉我要做什么菜,以便把原料准备好。”1956年,宋庆龄邀请“也是位好厨师”的邱茉莉:“等我从这些经常不断的头疼事(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中解放出来,邱茉莉和我必须在厨房里碰一次头,试验我们的各种菜谱。”

走进宋庆龄的闲暇时光

宋庆龄在读书

养小动物,尤其喜爱猫咪和鸽子

宋庆龄喜爱小动物,养过的小动物有羊、狗、猫、鹅、兔等。其中,宋庆龄最喜爱猫咪和鸽子。早在20世纪40年代,宋庆龄就曾在重庆的寓所养过猫。20世纪70年代,宋庆龄在上海的淮海路寓所,曾先后养过四只猫。它们分别是:黑白奶牛猫“彼得金”,碧眼波斯猫“珍妮”“汤咪”,以及不请自来的黄色虎斑猫“来宾”。其中,善解人意的“彼得金”是宋庆龄的最爱。每当宋庆龄外出归来,只要汽车开到大门口按三声喇叭,“彼得金”就会飞快地跑到扶梯入口处,迎接主人的归来。宋庆龄在家时,不论是办公、休息还是用餐,它总是紧随身旁贴心陪伴。宋庆龄只要坐在藤椅上晒太阳,黏人的“彼得金”就会纵身一跳坐到宋庆龄的膝盖上摇头摆尾,伸出前爪要和宋庆龄“把手言欢”。宋庆龄示意要扇子、拖鞋,它也心领神会立即衔来。当年,宋庆龄充满爱意怀抱猫咪的珍贵照片成为这段温馨时光的最好见证。

1954年,两只鸽子停落到宋庆龄北京方巾巷住宅的屋顶上,寓所工作人员收养了它们。几天后,宋庆龄从上海返回北京,工作人员向宋庆龄报告了这件事。宋庆龄很惊喜,让工作人员准备鸽舍,为鸽子们建立温暖的“家”。宋庆龄喜欢用面包皮配上碎的绿豆,放到点心盒里,亲自拿去喂鸽子。每当宋庆龄吹起口哨,鸽子们便应声飞来,落在宋庆龄的周围安心地进食。后来,宋庆龄养的鸽子一天比一天多,有从市场上买回来的,也有来自外国友人的赠送。1956年10月11日,宋庆龄在上海寓所亲切接待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时,苏加诺总统就赠送给宋庆龄一对象征和平的纯白鸽子。

音乐:“我喜欢音调优美的音乐”

宋庆龄喜爱音乐,尤其爱弹钢琴,直到80岁高龄还经常弹奏。这一兴趣爱好,同样源自她母亲倪珪贞的教导。在一天辛勤工作之余,宋庆龄常常会在卧室里一面弹钢琴一面哼着小时候听父亲唱的一些歌曲。多少年来,宋庆龄一直保存着父亲留下来的歌曲书,其中有《纳什维尔第一卫理公会圣公会教堂青年赞美诗集》《合唱及独唱歌曲集》等。但是,宋庆龄极少在公众面前弹琴。日本友人梅屋庄吉的女儿冈本梅子曾回忆:1914年夏天,宋庆龄和孙中山在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家中参加一个晚间聚会,“在吃完晚饭后,大家都去了客厅,我弹奏钢琴,母亲拉小提琴,宋庆龄也弹奏了钢琴,并演唱了非常动听的女高音唱段。在整个演唱的这段时间里,孙中山先生一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宋庆龄……”

宋庆龄喜欢音乐,还收藏有很多唱片。这从宋庆龄给友人的信中可略知一二。1951年6月,宋庆龄给王安娜的信中写道:“至于唱片,如果你能帮我挑一些好的,包括一些秧歌舞唱片,我真的会非常感谢。我喜欢音调优美的音乐。有一张秧歌舞唱片我非常喜欢,但名字忘了。请设法为我买以下的外国唱片:《啊,甜蜜神秘的生活》《可怜的蝴蝶》《我想过一个白色的圣诞节》《晚安》以及宝拉·纳格瑞唱的所有的歌曲。还有施特劳斯的唱片,名为《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和《漫漫乡间路》。”

特别钟情收藏绣品和瓷器

宋庆龄喜欢收藏,特别钟情绣品和瓷器。在父母亲赠送给她的陪嫁品中,有一件苏绣的“百子图”被面。这是一件苏绣精品,果绿色的缎面上栩栩如生地描绘了100个神态各异的男孩。在陈炯明制造的“炮轰总统府”事件中,宋庆龄为掩护孙中山突围而不幸流产,从此丧失了生育能力。这份绣品饱含父母深情的祝福,宋庆龄一直珍藏在身边,成为最温暖的寄托和陪伴。1963年4月1日,宋庆龄自北京前海西沿搬迁至后海寓所。为庆贺宋庆龄乔迁,周恩来和邓颖超将一组以描绘四季花鸟为内容的湘绣四扇屏赠送给宋庆龄。湘绣是湖南地区的代表性刺绣,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宋庆龄非常喜欢这份礼物,一直将它挂在住宅主楼一层的墙上。

20世纪50年代初,宋庆龄常和外国友人一起逛北京古玩市场。在瓷器中,宋庆龄最喜欢青花瓷。在上海的寓所中,就集中摆放了一批宋庆龄收藏的青花瓷。1961年,相交30多年的新西兰老友路易·艾黎曾赋诗,借青花瓷歌咏宋庆龄的品格:“此物君宜之,青花白地瓷。铮铮鸣劲骨,落落绘灵姿。壮节平生愿,为民肝胆痴。域中喜俊杰,明日发遐思。于世有慧音,女中卓卓人。……”

画画:源自对生活的细致体察和对美的真谛的感悟

宋庆龄喜欢画画,现存宋庆龄的水彩画有40多幅,大都以花卉题材为主,如月季花、勿忘我等。2003年10月,北京宋庆龄故居馆藏的宋庆龄绘画作品《小鸡》,在北京国家博物馆的“华夏情——名人名家书画展”上展出。五只小鸡通体纯净鹅黄,红色鸡嘴醒目明亮,黑色小眼简洁明了。其中一只小鸡的鸡爪,她还不忘添加黑色爪纹,以刻画成长的印痕,稚嫩可爱且鲜活灵动的小鸡跃然纸上。宋庆龄还曾亲自为孩子们精心绘制贺年卡片,蓝白色的花朵错落有致,亭亭玉立,正上方清秀的英文“Thinking of you”飘逸隽永,整个画面洋溢着温暖深情和美好期许。艺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宋庆龄没有专门学习过绘画,但她能把对生活的细致体察和对美的真谛感悟,用自己独到的理解加以表达和诠释。有学者认为,宋庆龄绘画作品有一种清纯自然的气息,伟大的人格魅力赋予了宋庆龄画作独特的人文内涵和高雅品位。

阅读:一个无书不读的人

宋庆龄一生喜欢读书。爱泼斯坦曾说,宋庆龄是一个无书不读的人。在波特温学校读书时的宋庆龄,就经常到学校对面的镇图书馆去借书。据当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回忆:“她是一个害羞、漂亮的姑娘,书读得很多很广。她经常选择一些非常严肃的书来读。这些书像她这样年龄的女孩通常是不读的。”图书馆馆长也发现,“这个严肃的姑娘”,贪婪地阅读成年人读的小说、传记和历史等等。这些书“远远超出她那个年龄的普通姑娘的口味”。

宋庆龄也喜欢收藏书。宋庆龄故居里的藏书,跟随宋庆龄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中有很多中外图书今天已经绝版。仅在宋庆龄上海故居,就有藏书4900多册,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等12大类。除中文图书外,还有英、法、日等17种文字的图书。其中,很多书出版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年代最早的是1811年出版的英文版的文学书——《弗罗丽达的故事》。在宋庆龄经常阅读的书里,还有1891年出版的英文著作《儿童心理研究》。1950年我国出版的几种俄文中译本儿童心理学著作和其他儿童教育参考书也经常摆放在案头。腹有诗书气自华,宋庆龄专注于阅读时的柔美神情,给人以宁静致远的力量。

宋庆龄不仅自己爱阅读,还关心工作人员的学习。宋庆龄的生活秘书周和康在回忆文章中提及:“最令我们感动的是,在紧张的工作中,首长(宋庆龄)常要抽出一些时间,仔细询问我们的工作、学习、思想、生活情况,勉励我们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她曾分送给我们每人一套《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孙中山选集》和《宋庆龄选集》等书。”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4
1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