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城七月的红色记忆
中国共产党这艘红船从北京孕育、上海诞生、南湖起航,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正式向历史报到。历经28年革命,1949年,中共中央集体回到北平,开始民主协商建国,开始执政。1949年,一个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年份,7月,在红色主线的贯穿中,尤为显眼:毛泽东第一篇署名文章传遍北平城,北平首次公开举行共产党生日庆祝大会,毛泽东第一次登天安门城楼……1949年7月,镌刻下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沉淀着历久弥新的红色记忆。
1949年毛泽东第一篇公开署名文章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集体、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至北平,住进了北平西郊的香山。
在香山双清别墅,毛泽东指挥大军南下,确定经济发展方针,与民主人士广泛交流探讨,进行新政协会议的准备……较战争年代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身份而言,此时身在香山的毛泽东,作为理论家、组织家、宣传家的全面才能更加凸显。
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从1941年到1949年,正式的“七一”纪念历经8年。一年一庆祝,一年一主题,即将执掌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毛泽东于6月24日下午6时,在双清别墅写信给秘书、新华社社长胡乔木:
写一篇纪念“七 一”的论文 (似不宜用新华社社论形式, 而用你的名字为宜),拟一单纪念“七七”的口号(纪念“七七”,庆祝胜利,宣传新政协及联合政府,要求早日订立对日和约,消灭反动派残余力量,镇压反动派的破坏和捣乱,发展生产和文教),此两件请于6月最近两天内拟好,以便于6月28日发出,6月29日各地见报……以上工作很繁忙,都堆在你身上,请你好好排列时间,并注意偷空睡足觉。你起草后,我帮你修改,你可节省若干精力。
胡乔木看过毛泽东的书信后,将此事交给国内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廖盖隆。廖盖隆也是党内出了名的“笔杆子”,1946年调新华社,先后任国内部组长、副主任、主任、新华社副总编辑等职务,对于写时评、事评,得心应手。
廖盖隆写完稿交给胡乔木,胡乔木看后不甚满意,便把稿件交给曾彦修去修改。曾彦修在延安时是马列学院教员、中央政治研究室研究员,中央宣传部干事、编审,中央图书馆代主任,新华社评论组组员、编辑委员会委员兼资料研究室主任,也是一位写文高手。但曾彦修看完文稿后,却觉得无从下笔,不知怎样改才好。
毛泽东得知情况并看了初稿后,明白他们因缺乏对全局的了解,难以写出论稿。在这种情况下,掌控全局的毛泽东亲自用如椽巨笔,游刃有余地书写了“七一”论文。
大军南下,南京解放;百川归海,政治北上;经济方针,“四面八方”;外交政策,鲜明明朗;民主协商,筹备顺畅。历经沧桑的中国共产党将迎来28岁生日,值此重要时刻,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理论上阐明新国家的构想,系统宣传党和国家的内外政策,成为一个经过长期革命考验、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政党的必然选择,需要有一篇系统、科学阐明新中国国家性质、阶级构成、前途命运的大文章,以回应党内外、国内外的关切。
两天里,毛泽东没有离开双清别墅的办公室,废寝忘食,伏案连续作战,一篇8000字的“香山论文”完稿。毛泽东开题为《二十八年》,但最终又由他亲自改定为《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年》,并亲笔署名“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底稿
《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以人类进步的远景和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开篇,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民主革命的基本经验,回答了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一系列问题,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思想。文章破立结合,深刻指出: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文章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系统思想,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与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一起,共同构成建立新中国的两块基石,成为新政协会议通过《共同纲领》的理论和政策基础。
文稿经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研究定稿,于1949年6月30日由新华社发表。7月1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头版全文转载,之后,传遍北平城。
北平首次公开举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大会
1949年,是毛泽东忙碌而兴奋的一年。到达北平,即在西苑进行解放战争时期唯一的一次阅兵。进驻香山后,开始领导全党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实现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论人民民主专政》成为献给中国共产党28周年的首礼。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已解放的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沈阳、西安、武汉等城市,都举行了纪念活动。事实上,从6月25日开始,北平市委就制定了从“七一”到“七七”纪念周的活动安排。在演讲、座谈、展览、街头壁报、街头小戏、化装讲演、话报、歌咏、秧歌一系列庆祝活动广泛开展中,6月30日晚,中共北平市委首先邀请市委、军管会等机关干部举行庆祝建党28周年聚餐联欢。
把纪念活动推向高潮的是7月1日晚。这一天,中共中央华北局及中共北平市委召集在北平的党、政、军民机关、工厂、学校党员及青年团员、干部,在北平先农坛运动场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主席台上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主席台对面,高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巨像,主席台右边的指挥台上是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画像。看台上、跑道上人山人海,跑道里侧及运动场中间有数千盏电灯组成椭圆形的光环和巨大的五角星。
晚上8时40分,在庄严的《国际歌》歌声中,大会正式开始,并一致通过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同志为大会名誉主席团;董必武、彭真、薄一波、聂荣臻、叶剑英、吴玉章、刘澜涛、李葆华、王从吾同志为大会主席团。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薄一波主持会议。随后是朱德、董必武、彭真发表讲话。
1949年7月1日董必武在纪念大会上讲话
晚上10时10分,毛泽东和周恩来进入会场。三万多人同时鼓掌,高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接连两次向大家答礼,他站在台上,领导全场高呼“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成立中国人民民主共和国”。毛主席的声音坚定而沉着,群众的声音雄伟而洪亮。沈钧儒代表各民主党派,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及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礼。他说:中国人民之所以获得今日空前的胜利,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有了共产党。
郭沫若紧接着发言:今天中国共产党28岁诞辰,应该是全国人民伟大的国庆。全国人民以满腔的热情来庆贺这个日子。今天全国人民差不多都会唱一个歌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这样,中国如果没有共产党,中国早就在一群卖国贼的手里葬送了。五千年古老的中国,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年轻了……
大会最后是文艺演出,从老解放区来的18个文工团表演了精彩的歌舞。随后是放焰火环节。第一次焰火升空后显出“毛泽东同志万岁”“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歌声唱起来了。又一次焰火升空,空中显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火红的大字。第三次焰火升空,“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的大字在空中跳动。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伴随着焰火升空,人们尽情跳着,唱着。
一代伟人第一次登上天安门
早在1949年6月25日,北平市各界就成立了“七七”纪念筹备会。纪念会地点选在天安门广场,主席台选在天安门城楼,并确定组织北平各界20万人参加。
10天前,即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开。会议通过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选出以毛泽东为首的筹备会常务委员会。7月5日,周恩来主持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各党派各团体为纪念“七七”抗日战争十二周年宣言》。所以,7月1日的大会, 既是纪念抗战12周年的会议,又是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的会议。
由于会议的双重性质,不但有领导讲话,还有各界人士代表发言。为此,国立北平艺专的师生们再次承担了大会的会场布置任务:城楼上高悬7盏大红宫灯,飘扬着20面鲜艳的红旗。城楼中央悬挂着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伟人画像间嵌镶着一颗巨大红星。
大会原定在下午3点进行。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首次联合举行的一次重大庆祝活动,也是为新中国成立庆典作的一次准备、一次预演。然而,临近会议开始,突然获悉国民党飞机将飞至北平城上空,进行空袭,大会筹委会立即决定停止开会,迅速疏散与会群众。但聚集在天安门前举着红旗、扛着横幅、敲着锣鼓的群众队伍,很难一下子撤离会场。好在危急之时,天安门城楼上的扩音器又传来空袭解除、大会继续举行的通知,未疏散撤离和没走远的群众又立即掉头返回会场原来指定的位置。第二次集合完毕,已是晚上7点多,大会确定晚上8点正式开始。
但不凑巧的是,电闪雷鸣之后,大雨如注。北平市党、政、军、民各机关团体及中共中央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65个单位及各界市民共20万人,在大雨中参会。晚上8时整,会议在七七“四十九响”的礼炮声中开始,寓意纪念“七七抗战”和抗日战争。接着,军乐队奏响《义勇军进行曲》。这是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第一次在天安门奏响。两个月后,这首歌曲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被定为国歌,在开国大典之日,再次在天安门奏响。
大会通过了董必武、薄一波、聂荣臻、彭真、叶剑英、李锡九等组成主席团。接着,全体与会者起立,向在抗战中死难的烈士静默致哀。继由主席团主席彭真致辞,他说:刚才有炮声,12年前的今天,北平也有炮声。但那时是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炮声,今天却是人民庆祝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成立,庆祝人民民主新中国开始建立的炮声。我们12年来渴望着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现在开始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我们要热烈地庆祝我们的胜利。
1949年7月1日彭真在纪念大会上讲话
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薄一波、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北平市市长叶剑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沈钧儒等相继讲话。这么多代表各界、各方面的领导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面对20万的人民群众逐一讲话,创造了历史记录。
大会进行中,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于晚上9时20分莅会。在雷鸣般的掌声和口号声中,毛泽东、朱德、沈钧儒接受大会献旗。这三位领袖人物分别代表三个方面:毛泽东是中共中央主席,代表着中国共产党;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代表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钧儒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又是新政协筹备会的副主任,代表着新政协筹备会。
毛泽东主席在全场热烈的欢呼中,又带领大家高呼“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召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签订对日和平条约!争取全世界的和平民主!全国人民团结万岁!”等口号。大雨再次急骤而下,但参加大会的20万人却情绪愈益热烈。
1949年7月1日毛泽东在纪念大会上讲话
这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情景,“毛主席万岁”与“中国人民万岁”的喊声交相响起。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从中看到了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巨大热情和力量。这个雨夜,毛泽东主席第一次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留下的历史照片,澄清了毛泽东主席是在开国大典之日首登天安门城楼的讹误。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