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来源:地缘政经 2025-07-22 184

美颜是什么?大家都知道,网络上很多长得很丑的女子,用美颜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以吸引男人来吸金…

我们看一组照片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恰恰,在改开以后,我们的很多“大师”,主要是“民国大师”,也是这样用媒体长达几十年的“美颜”包装起来的“美女”,你要是知道了他们的真面目,会觉得真丑!

这些装扮出来“民国大师”们,他们的照片被挂在校园走廊,名字印在教材封面,一提“民国”,就有人热泪盈眶,说那才是“大师辈出”的黄金时代。

可你真了解他们吗?他们的讲坛下,是成百上千的学子。可他们的脚下,从来没沾过泥土。

那时候的老百姓吃不饱饭、看不起病,他们却在洋楼里谈诗词、论自由、拼关系。有人说他们是“国士”,可他们在国家最危险的时候,不是逃,就是躲。

真正撑起这个国家的,是那些回国造原子弹的,是那些在稻田里翻泥巴的,是那些深夜抱着算盘算火箭轨道的。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梅贻琦

今天这篇文章,不是要诋毁谁,而是把滤镜撕碎,把真相摆出来:到底谁才配得上“国士”二字。

他们活得太好,和老百姓没一丁点关系

你以为他们过得清贫?错了。梅贻琦1929年当清华校长时,月薪600大洋。那会儿北平一户普通四口之家,一个月只需要10块大洋就能活下去。

他一个人能养60个家庭。可他还天天喊“大学精神”,说“大学非大楼之谓也”,结果自己却烧钱扩建清华园,把学校搞得和欧洲宫殿一样。

胡适更夸张。月薪500块,配专车,天天见外国记者,写英文专栏。可他自己日记里怎么写的?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傅斯年

他说坐火车硬座很煎熬,因为“车厢里全是乡下人,我不敢开口,怕他们认出我是胡适。”你说这人要是真心想着人民,他会怕“乡下人”吗?

傅斯年则是学术圈的“老大哥”。他在中央研究院当院长,公开说“学阀我愿做”。

他搞“学术自由”,其实就是打压异己,提拔自己人。谁是“傅门弟子”,谁就能升官,谁跟他唱反调,谁就别想在学术界混。

这些人,不是活在人民中间,是活在人民之上。他们身上那点“清高”,说白了就是特权。别说替老百姓说话了,他们连老百姓的脸都不愿多看一眼。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他们说救国,其实连什么是国家都没搞明白

这帮人,说到底就是不接地气。他们念书厉害,写文章漂亮,但一旦真到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只会推搪。

陈寅恪会十几种语言,写唐史写到出神入化。可你问他,国家怎么救?他一句话不说。他觉得关心现实是“俗务”,他说自己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可那时候现实是什么?是东北被日本人占了,是战乱烧到家门口,是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你这时候还在研究“隋唐官职制度”,这不是逃避是什么?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胡适更会讲。他鼓吹杜威的实验主义,写《中国哲学史大纲》,结果学生问他:“胡先生,咱们国家怎么办?”他回一句:“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

这话听着挺理性,其实就是不想负责任。他还说“教育救国”,可你问他,数学教材你编过吗?没有。他只会喊口号,真正该做事的时候,他人早跑了。

朱光潜也一样。他在课堂上讲“美育救国”,私下却教学生怎么钻营、怎么拍马屁。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跟对人,少吃亏。”

你说这种人是“教育家”?他不过是给人当参谋的“老油条”。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再看看当时的教育体系,问题更大。1935年,全国机械工程类毕业生不足全部大学生的1%。文史哲却占了63%。工业、农业、科技,这些最需要的学科,没人碰。

你说这国家能不弱吗?到淞沪会战时,咱们用的捷克轻机枪,每打200发子弹就换一次枪管,为什么?

因为中国连合格的枪管钢都造不出来。钱塘江大桥要用钢梁,全靠英国进口,汽车轮子上写的是“德国制造”。

这就是民国所谓的“黄金时代”。大师们在象牙塔里谈风雅,百姓却连饭都吃不上,子弹都造不出来。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新中国和毛泽东让他们“下神坛”,他们开始哭了

1949年以后,国家变了。新中国要搞建设,毛主席说得很清楚:“知识分子要和工农结合。”于是这些“大师”被要求下乡劳动,清扫厕所、种地、进车间。

朱光潜扫完厕所回去哭了,说这是“对文化人的羞辱”,还有一大批人,天天抱怨“精神凌迟”、“文明倒退”。

他们不是怕脏,他们是怕失去原来的地位。他们习惯了被人捧着、听他们讲“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突然要他们和农民工人平起平坐,他们就受不了了。他们骨子里还是觉得“读书人高人一等”。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有一级教授,号称国学大师,把他去“五七干校”接触农村生活,接触农民,接触劳动者的过程,写成了一本书叫《牛棚杂忆》,倾诉他干农活遭受的“非人待遇”。还声称这是一本“用血换来的,和泪写成的小书”,以控诉那个年代。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可问题来了:民国那么多年,他们为农民做过什么?他们脱离群众,是从头到尾的事。新中国让他们接地气,他们却喊委屈。

再看看新中国的那些真“国士”,差距就出来了。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钱学森回国后跟工农兵打成一片的一家人

钱学森,放弃美国高薪,回国用算盘算导弹轨道。邓稼先,在罗布泊测核辐射,用身体试数据。华罗庚拖着病腿跑全国,把数学变成工业工具。

这些人,不说“独立”,不讲“自由”,但他们让中国有了“两弹一星”。他们不靠“著作等身”,靠的是一锤一钉干出来的成果。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钱学森

还有基层的英雄:杨贵带着农民凿红旗渠,袁隆平站在稻田里找杂交稻,赤脚医生背着药箱翻山越岭治病救人。

他们没进过欧美名校,没写过几本“学术巨著”,可他们让中国人吃饱了,活下来了,活得有尊严了。

你说“国士”,该不是他们才配?

民国大师不是没有学问,也不是一无是处。可他们从来没把知识用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他们拿的是顶级资源,过的是特权生活,做的却是脱离现实的学问。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邓稼先

他们被神化,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伟大,而是因为后人戴了滤镜。可历史不是拿来供奉的,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新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从泥土里爬出来的,是在汗水和泥巴里,把国家一点一点建设起来的。

他们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所以,民国大师的滤镜,该碎了。谁是真的“国士”,不是看他念了多少书,而是看他为这个国家做了什么事。

这才是我们该记住的标准。

还是好好学一学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可以理解“民国大师”们的美与丑。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我们再来学习毛主席在1939年5月1日,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在《解放》杂志发表《五四运动》一文,重点在文章最下面红色线条标记的那一段话,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定了位,一切都——“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

开了超级“美颜”的民国大师们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6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