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知识界就养老金制度改革来一个真理标准大讨论?

作者:云淡水暖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1877

请知识界就养老金制度改革来一个真理标准大讨论?

云淡水暖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91127260


3月11日的两会新闻中,草民仿佛听到了知识分子委员们的吼声,《济南日报》刊载了一篇报道,“政协委员建议暂缓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从报道内容看,为此养老改革,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们动情了。

报道说,参加全国政协社科界别分组讨论的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一句话引起激烈讨论,…。 “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没破题。”…平素温文尔雅的宋林飞声音异常洪亮,手也颤抖。“决定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怎么没有我们事业单位人员的主流意见”,“劳动保障部以为我们都是傻的,我们智商又不低”……宋林飞的话没说完,与会委员纷纷抢话。…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补充,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参照公务员待遇,技术人员按职称,这就解决了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主席团秘书长何秉孟说“劳动保障部说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所以才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这不是可笑嘛,才多少钱,目的就错了。”,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叫板“让这个制度赶紧停下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补充,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参照公务员待遇,技术人员按职称,这就解决了嘛。

“激烈”的程度令人感叹,这些平日衣冠楚楚,温文尔雅的高级知识分子、知识贤达们在保卫自身利益的话题面前,激动得“声音异常洪亮,手也颤抖。”了,真是应了毛主席当年的那句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衔(军衔)时”么,这里可以改成“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改革(养老金)时”,情何以堪呢。

当然,草民坚决站在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先生的一边,支持他们的诘问“决定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怎么没有我们事业单位人员的主流意见”,但是,如果征求、参照了“我们事业单位人员的主流意见”,这场决定了3035万人利益的改革。还能够按原意吗?答案是显然的,草民想起“改革设计师辅佐家”周瑞金(皇甫平)的那句名言“改革动摇不得”。

如果草民没有记错,江苏省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先生有一位前任,就是与“改革设计师辅佐家” 周瑞金(皇甫平)齐名的,被尊为“曾经影响了中国思想解放进程的‘哲人’”(《南风窗》)的胡福明先生,胡福明先生当年以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宏论,最起码改变了自身的命运:“胡福明自己也承认,他由普通的哲学系助教陡然间提拔成一个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除了那篇文章,找不到任何其他的理由。”(《南风窗》),出任过两届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当过10年的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校长,兼任过5年的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后来一直以第一副主席的身份主持江苏省政协的日常事务。

那么,改革改到今日,胡福明先生的后任宋林飞先生们出来为事业单位的知识分子们的退休待遇的可能的巨大变化“鼓与呼”了,是一件很值得探讨的事情,当年,胡福明先生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命题上做足了文章,做出了成就,一路升迁,周瑞金(皇甫平)先生多次站出来说过“改革动摇不得”,那么提醒大家可以从两个方面讨论。

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实践,并非始于事业单位的知识分子们,而是始于比事业单位从业人数要多得多的企业单位职工,包括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其中改得最为彻底的,是所谓“产权改革理论”指导下的,从公有制产权到私有制产权改制企业的职工的退休金保障制度。

实践证明,那次退休金制度改革造成了巨大的退休金差异化,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制度那次没有触动,还是走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老路。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与企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之间的差距,以几倍的等级体现出来。实践证明,企业单位临近退休年龄的40、50人员的经济处境是很艰难的,如果被廉价“买断”了,更是雪上加霜。实践证明,一旦改革落实,大多数企业退休人员的经济地位,立马被置于“弱势”。

基于这样的实践,看来,来自事业单位的代表们得出了“真理”——改革将削弱原有的退休养老待遇。想必宋林飞先生们也感觉需要来一次“实践是检验这里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了。可惜的是,当年说“砸三铁”的时候,没有充分展开这种大讨论,说“砸”就“砸”了,并没有人出来大声疾呼要征求“我们企业单位人员的主流意见”。当然,现在展开真理大讨论也还不晚,毕竟事业单位人员的“三铁”还没有“砸”,如果能够争取不“砸”,也不失为一桩好事情。

但是,又会有一个命题需要论证:

第二,“改革动摇不得”,如果按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主席团秘书长何秉孟的意见“让这个制度(改革)赶紧停下来”,那么,岂不是在开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倒车”,岂不是会被已经先承受了养老金制度改革结果的企业单位人员认为是在“倒退”。

在触及企业单位人员退休利益的改革中,知识分子们用生花妙笔,讲了很多道理,比如需要“代价”来换取改革的成功,比如“改革动摇不得”,一旦走了“回头路”,企业管理制度、产权制度的改革,岂不是要前功尽弃?所以,恐怕还是要大讲特讲“坚定”、“毫不”。如果当年对企业人员,包括企业中从业的知识分子的困惑、苦处过多地讨论,那改革的步伐就会被拖慢。从发出吼声的政协委员的身份、岗位来看,这些年来他们讲“坚定”、“毫不”的道理是最多的。

按照惯常的路数,一旦把什么东西冠以了“改革”,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了,现在说搞“事业单位养老改革”,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回头箭”了呢,这个“三铁”砸还是不砸呢?好在有一个可以发出不小的声音的受影响群体,能否再大讨论一次?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云淡水暖
云淡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