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了吗?

作者:若英 来源:红旗文稿 2013-06-26 1848

  问:编辑同志,您好。最近媒体都在报道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了吗?它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对中国是机遇还是挑战?

  吉林读者:李 晨

  李晨同志:

  您好!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建立在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

  里夫金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以下的思维逻辑: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新型通讯技术与能源体系交会之际,就是经济革命发生之时。现在,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即将融合,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一革命无疑将改变整个世界。他在书中还指出:如果说美国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楷模,中国则最有可能在21世纪担当这一角色。因为美国经济成功的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其丰富的石油资源。20世纪上半叶,美国(而非沙特)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油国,继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旗手。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衰落,美国的领导地位受到质疑。如果在本世纪上半叶实现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的构建,中国还需要近40年的努力,而这将创造数以千计的商业机遇、提供数百万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职位,并将使中国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军人。

  国内也有学者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70年代以后的科技革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或称“新科技革命”),两者不可混为一谈。与此同时,有国内学者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端于美国,原因在于美国具备如下条件:技术条件——在思维技术方面,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开始形成;实验技术以军民结合、理工结合为特色;生产方面以电力技术和航空技术领先。物质条件——美国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国内市场广大,有利于规模生产。文化条件——美国人来自世界各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涌入一批优秀的欧洲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建立了各种学会组织、多元化的科研体制,等等。

  目前,科学技术正处在革命性变化过程的观点逐步被政府决策部门、学术界和企业界所接受。至于说是第几轮工业革命,实际上由于不同学者和研究人员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归纳总结的主线不一样,划分也就不一样。《经济学家》的封面文章以生产方式变革为主线,认为制造业数字化是本轮工业革命的特征。如果从主导技术和新兴产业角度来归纳总结,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继18世纪60年代蒸汽技术革命和19世纪70年代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毫无疑问的是,以科技为依托载体的工业革命愈加频繁,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过去从技术发明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照相用了122年,电话用了56年,而现代的电视只用了5年,激光用了2年,从原子能的发现到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投入使用,用了15年。接下来,互联网产业、生物技术、信息产业、低碳经济都将成为科技变革的关键词。

  按照里夫金的划分,中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过程中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可能成为工业革命的领军人。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机遇。但里夫金也提到,中国经济模式转向可再生能源经济模式也不是水到渠成之事。中国对水力发电的依赖令人担忧。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日益增多的干旱将会对中国的电力生产造成极大困扰,导致电力缺乏、乃至断电。与此相似的是,生物乙醇的生产也将会与土地使用的问题产生激烈的冲突。因此,中国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以良好的机制迎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