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评《十送红军》:秋天出生的摩西和门徒们

作者:司马平邦 来源:作者博客 2014-07-16 985

     这是长征中发生的一个很奇怪的故事,一个叫邓秋生的战士(张浩天饰),在战地医院遇见了和自己同名的另一个“长胜模范”邓秋生(张殿伦饰),为了清楚叙述剧情的需要,我们甚至不得不要用“邓秋生甲”(张殿伦)和“邓秋生乙”(张浩天)来代替。

    秋生,一听名字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他们肯定都是秋天生的。

    看过一些资料,说在当年的那支中国工农红军里,有许多同名同姓的普通人家子弟,比如红军十五军四十四师政委刘英,就与张闻天的夫人同名,而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原名郑杰)长征时曾任中央红军第三梯队政治部主任;而1912年出生的湖南湘潭人刘鹏与1914年出生的江西永新人刘鹏,一样都是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有意思的是,他们一个与毛泽东同乡,一个与贺子珍同乡;而1914年出生的福建武平人罗斌,与1915年出生的江西永新人的罗斌,也同样都曾参加过中国工农红军,更巧的是,解放后他们在不同时期被授予少将军衔。

    发生在中国工农红军里的真实同名故事,最有名的当数“王佐”。

    第一个王佐,本名叫王云禄,1907年生于江西省莲花县高洲乡高滩村,1926年冬由安源特委派往醴陵协助做农运工作,曾陪同毛泽东考察安源煤矿,之后又跟随毛泽东搞武装斗争,1927年11月上旬,遵毛的指示回到莲花县,曾任莲花红色独立团参谋长,1928年6月5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狱中,毛泽东获悉“莲花小王”之大为震惊,10月,中共莲花县委接毛泽东指示,将高洲乡命名为“王佐乡”,高滩支部命名为“王佐支部”。

    另一个王佐名气则更大,与毛泽东亦有深刻渊源,他又名王云辉,江西遂川人,早年投身绿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参加革命,任遂川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1927年10月,在大井村口的学堂亲自欢迎毛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并加入红军,1928年4月入党,曾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副团长、红四军第三十二团副团长,是井冈山根据地重要领导人之一,却于1930年2月被错杀。

    惜哉!

    其实,在所有这些同名同姓的红军的背后内容,是一样的阶级出身,一样的革命经历,正如《十送红军》里巧妙打造的这个故事,普通邓秋生乙被红军模范邓秋生甲的故事感召着,坚定要做他那样的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后,邓秋生甲意外失踪,为了鼓舞普通战士的士气,邓秋生乙被宣传干部指定为同名模范,因为“邓秋生”3个字已经成为普通士兵们的灵魂导师,不可轻易消失,邓秋生乙被误认作模范,并将错就错地参加多场战斗,他不但渐渐习惯了这一身份,而且渐渐感受着甲的精神引领,成了一名真正的战斗英雄;失踪的邓秋生甲再次出现,却因重伤而意志崩溃,邓秋生乙帮助邓秋生甲重新振作,两人共用着“邓秋生”这个既不只属于甲也不只属于乙而已完全属于红军的英雄名字,最后在渭河战场一起浴血而死,只给长征的故事里留下一个几乎无人知道真相的“邓秋生传奇”。

    在那部描述二战苏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好莱坞电影《决战中的较量》里,也有过类似的情节,猎户出身的红军战士瓦西里本性低调木讷,却有神奇枪法,于是被苏联红军的激进宣传干事丹尼洛夫塑造成用以支撑普通士兵战斗精神的传奇神枪手,并令德国鬼子闻风丧胆,《十送红军》和《决战中的较量》里都出现了两位都相当富有鼓动能力的红军文宣干部,亦让我们看到了在正义的革命战争中,所谓精神与主义的无穷力量。

    其实,邓秋生乙在《十送红军》的上一个故事里,曾经是美丽的红军女护士徐瑞秋(汤晶媚饰)的暗恋对像,他年轻而帅气,但在本故事里,当他遇到邓秋生甲之后,他一度在这位高大的英雄面前感到极度自卑,在涉过草地后,和行进到腊子口战役之前的一段艰苦长征中,两个邓秋生都不再被简单低级的饥饿之苦所困,这一回,困扰他们的是那种叫做自我认同的更形而上的、更空灵、更自觉、更纯粹的东西,两个邓秋生一前一后都曾遇到难以走出心灵困境的自我认同迷局,他们互相鼓舞,互相启发,在彼此的牺牲中又成就着彼此。

    其实,李修文和毛卫宁在这样的诗意影像讲述中一样是冒着巨大风险的,因为他们想表达的,并不是所有观众都能明白的,也并不是所有观众都会感兴趣的――除了这个精彩的曲折故事非常之吸引人之外;相信,没有过真正大悲大喜大生大死经历的人,没有悲天悯人拯天救地的情怀的人,难以静下心来细细体会这两个其实生命非常短暂,身份极度平凡的红军士兵那如火山喷发般的奔腾情感,和如开辟鸿蒙般的澄明理智。

    他们在死之前只留下了一句淳朴而又激越的话:红军个个都是模范。

    摩西带着门徒出埃及,我们在《十送红军》里看到的长征,其实人人都是摩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司马平邦
司马平邦
0
3
0
0
0
0
0
0